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实现的路径探析

更新时间:2024-03-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574 浏览:13324

摘 要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实现的关键在于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创业型人才,本文从四个方面对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实现的路径进行了论述.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路径;实现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实现的关键在于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创业型人才.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创业教育的实践过程,党的十七大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扩大就业的核心和关键就是要创业,以创办实业实现创新立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突出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以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为纽带,主动地把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融入到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之中,深度推进产学研合作,实现教育科技、经济文化发展与人才培养互动发展,推动政府、企业和学校联手实施创业教育,关注针对区域性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模式、传统文化特质等的特殊性所带来的特别知识体系和由此产生的地方性特殊需要,形成专业的竞争优势与发展特色,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和更不同的受教育机会,来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过度需求和多样化、差异化需求,为地方经济的活力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

一、转变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观念,为开展创业教育做好思想导向

创业教育对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讲,首先应注重就业观念的转变.调查表明,很多在校大学生都认为,就业是自己需要找到工作单位,这种观念造成大学生在就业方面的被动局面.创业教育则要促使学生将被动的就业观念转变为主动的创业观念,鼓励学生将创业作为自己的职业选择,并将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兴趣特长相结合,创造出自己所期望的人生与社会价值.

二、改革和创新全方位的创业教育教学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不是游离于专业教育而另外创立一种全新的教育,而要在专业教育课程总体系统中渗透创业教育的内容,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一方面,教学计划的制订和实施体现创业教育;另一方面,教学环节的改革和深化注重创新.要根据知识、能力、素质辩证统一的综合要求把创业教育融合到教学计划的基本框架.在教学计划的具体制订和实施过程中,明确创业教育的知识构架在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作用、任务和边界,进行基础与专业、理论与实践、能力与素质等多维度上的整合.在专业设置上力求“产销”链接.通过产销链接的形式,由行业、企业、学校对人才需求、产业前景、人才规格、教学计划、课程设置、能力结构以及专业建设的社会可利用资源等方面进行预测、分析、评议、论证、审核,加强专业建设; 在培养模式上敢于改革.在强化基础知识的同时,将反映具有时代性的科学文化的最新知识、新技术尽可能地吸纳到课堂教学中,把学生的兴奋点引导到对新产业、新知识、新技能的思考中来,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质疑心理,激发学生的创新,鼓励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 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创新.设计好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融会点,在通过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同时,开拓教学时空,把网络学习、训练计划、创新设计竞赛、社会实践等活动纳入到规范的教学评价体系中,为学生创造全方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氛围和环境.

三、选拔和培养高水平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教师是实施创业教育的主要力量,是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根据当前国内外创业教育实践经验,创业教育师资体系的构成要素应当多元化,既要包括“双师型”和“学术型”的教师,也要包括经济管理类专家、工程技术类专家、政府经济部门的专家、成功的企业家、孵化器的管理专家、投融资专家等.因此,高职院校在教师队伍建设上要有所创新.一方面,要选配富有创业经验和创业能力的业务教师、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学生工作干部担任学生创业实践指导教师,并通过多种渠道对教师进行创业教育方面的培训,积极探讨实施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也可以有计划地选派一批创业教育指导教师到创业一线去;另一方面,要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从政府或社会上聘请一些创业成功人士、投资专家、管理专家作为创业导师,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专题讲座和培训,介绍创业成功经验,从思想深处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创业创新能力.

四、开发和整合多样化的创业教育资源

创业教育是一项需要多方资源共同参与的动态过程.一要开发和整合专业与师资资源.充分利用校内专业优势和师资优势,开展普适性的创业教育,努力做到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全覆盖;充分整合校内外专家优势,在创业团队形成后,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提供咨询,组织交流,评判项目,指导商业计划书,评估商业模式等,来满足创业教育不同阶段的需要.二要开发和整合创业文化资源.通过氛围营造、案例教学、专题讲座、创业论坛等方式让每个大学生都意识到创业这种生活方式的存在;通过社会实践、勤工助学、职业见习、挑战杯、职业发展指导等活动让大学生在校期间进行关于创业的自我筛选、自我准备,支持大学生的创业活动,培养他们的企业家精神.三要开发和整合社会组织资源.学校不仅要在内部各个创业项目、组织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合作,还要积极吸引外部力量参与,与社会建立广泛的外部联系,包括各种科技园和孵化器、风险投资机构、创业培训机构和创业者协会等,形成一个良性互动的创业教育网络.通过资金、场地、政策、怎么写作等方式让真正适合创业的学生得到有效支持.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