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教育才能尊重教师

更新时间:2024-01-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7681 浏览:129897

同事去南方一所学校开会,回来讲这所学校的面貌:管理严格,校纪严明,成绩出众.有几个细节让我们印象深刻:作为寄宿制学校,学生两周回家一次,住宿期间,全校没有一名学生带手机进校;课余,学生纠察队排着整齐的两列队伍,在校园里执勤等

与此同时,《上海教育》却报道了上海一所学校开办“思维广场”的新闻:学校每周安排三个班级在一个“集图书馆、电脑房信息查询、同学自学、师生讨论等功能于一体”的称为“思维广场”的教室里进行时长145分钟的学习和讨论,内容涉及历史、地理、政治、科技、网络、教育等各种主题,以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观念、科学思维的方法”.

这是两所完全不同的学校——我们习惯于认为前者“办学成功”,又往往会为后者的创新突破而感到振奋.我则一直追问自己:学校原本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学校是不是应该像军营那样管束学生?课堂是不是应该完全由教师来主导?学生是不是应该以考试得高分为主要学习目的?如果答案是“否”,为什么我们离开教育的本源那么久那么远,改革却依旧那么艰难?

《南方日报》曾登载过一名10岁男孩冯邵一的退学申请书,其中写道:“我申请退学,我不想把我的理想葬送在这无聊的考试中.”这孩子成绩优异,连跳读初一,却对学校教育充满失望.

同期,武汉则有七对父母放弃城市的优质教育,去乡下找了一所废弃的小学,自己教孩子诵读经典、练习书法.这些家长对现行的教育体制做过努力,但最终失去信心.为了保护孩子们的天性,他们不得已走上这条“桃花源式”的教育之路.

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的学校教育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我忍不住一遍又一遍问自己:学校教育是必需的吗?未来的学校会衰亡与解体吗?如果冯邵一真的不去学校,在家学习,结果会如何?会比在学校差吗?我没有答案.


但是对学校教育不满的呼声越来越多,却是大家都看到的现实.学校教育正在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思辨力、好奇心以及兴趣、特长等,用固定统一的标准化考试将所有人纳入共同的评价体系.加上学校行政化、教育功利化、眼前利益至上,学校口碑与教师地位的下滑便不可避免.

我和栗瑞莹老师思考的都是教育问题.栗老师思考的是“为什么我感受不到学生的尊重和爱”,我思考的则是,为什么我感觉到学校存在的价值已经不再是天经地义.这两个问题表面上看不相干,实际上却是一致的.如果学校教育没有为学生的成长提供足够的支持和帮助,学校教育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教师又怎么能够得到学生的尊重?仅凭《教师法》的规定,对学生说:“我是老师,法律规定了你必须尊重我.”这种逻辑成立吗?

这些年,我们必须注意到的事实是,每到教师节,总有人在网络上质疑教师.一个典型的论调是:教师只是众多职业中的一种,凭什么我们要单单尊重教师?如果教师的职业并不高人一等,教育行业从业者的道德水准与综合素质并不明显超过平均水平,我们又为什么单单强调尊重教师?

更何况,这些年来,某些学校已逐渐沦落为把学生培养成“计算机器”与“记忆机器”的工厂,成了“学生想干什么偏不让学生干什么”的地方.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拔苗助长、竭泽而渔,学生的创造精神与思辨能力在题海与补课中丧失.这种学校教育不仅不能对社会发展起到引领作用,反而在社会各界的质疑声中我行我素,僵化依旧.我们有什么资格要求得到别人的尊重?

学校教育一靠课程,二靠教师,归根结底,还是教师.因此,尊重教师就是尊重教育,尊重教育就是尊重教师.其实,从我们做教师那天起,就不必指望因为自己的身份而受人尊重,而应当依靠自身的努力赢得别人的尊重,为提升学校教育的形象进行不懈的努力.

(本栏责编 卢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