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的礼仪教育

更新时间:2024-02-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104 浏览:19274

摘 要:提高高职学生礼仪修养的主要方法包括角色扮演法、音乐启迪法、情境演练法、学生讲授法和问题教学法.主要途径:一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使学生知仪懂礼;二是以实践教学为依托,知行合一;三是以礼仪主题活动为载体,鼓励学生参与;四是发挥校园仪式典礼的感染作用;五是要拓宽校园礼仪传播渠道.

关 键 词 :高职学生;礼仪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6-0135-02

一、礼仪教育的内涵

礼仪教育是指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学校对学生所进行的适应社会普遍认知的礼仪规范,把约定俗成的礼仪规范内化为个体的礼仪品质、自觉的礼仪意识和良好的礼仪习惯的教育过程.

二、礼仪教育的内容

1.礼仪道德教育

中华礼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讲究内外兼修.不仅言谈举止等外显行为要遵守一定的社会规范,而且内在还要有深厚的道德基础.可见,道德境界是礼仪行为的原动力和根基.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越高就越重视礼仪,全民的礼仪水准也越高.就个人而言,礼仪是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在社交中的外在表现.

2.礼仪习惯养成

礼仪规范、礼仪程序是一定社会的人们约定俗成、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在实践中,礼仪往往表现为一些规矩和习惯.在“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的链条上,大学生应自觉地用良好行为习惯去矫正不良的行为习惯,不断提升礼仪修养水平,在良性循环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3.礼仪审美培养

遵循礼仪在客观上具有引起人们愉悦感等情感反映的属性,因而具有美的价值.礼仪注重形象和形式的美.任何礼仪规范都包含审美要求,反映着人类共同的审美情趣和欣赏习惯.良好的礼仪形象能使人感到完美,并产生积极的态度和行为,进而引起交往对象的理解、认同、帮助和支持,获得交往的成功.


三、高职学生礼仪教育的途径

1.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使学生知仪懂礼

“德辉动于内,礼发诸外”.道德是礼的纲领,礼是道德的具象,是道德在人身上的体现.目前,礼仪课上教师往往侧重“仪”的讲授、训练.“礼者敬人也”,“仪”是“礼”的功体,是表达“礼”的形式.如果礼仪教学仅仅关注微笑要露出几颗牙齿、如何举手投足、怎样打造个人形象等形式的内容,那必然是肤浅的表面文章.如果礼仪教学不能触及人的心灵,唤醒内心的德,不仅学生对这些课程不能倾情投入,而且折损了礼仪应有的价值.所以,我们强调礼仪要和修身、立德联系起来,主张礼仪教学既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既能在“仪”的层面操作,更要充分感悟“礼”的内涵.史学界泰斗钱穆先生认为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首先,通过礼仪教学,学习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从而激发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及爱国情怀,才能使他们更深刻地理解民族精神的内涵,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其次,礼仪有五千年灿烂的历史,充分挖掘其中的宝贵资源为礼仪教学怎么写作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共识.

2.以实践教学为依托,知行合一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只有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学才有成果和意义.礼仪课程是实操性很强的学科,根据这一特点布置教学任务和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参与不仅能够增加课程的趣味性,而且避免抽象空谈,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古人说:“礼者,履也.”知和行互为依存,缺一不可.礼仪课的目标是贴近大学生日常的衣、食、住、行,契合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增强礼仪教育的操作性和针对性,努力将礼仪知识转化为良好的习惯与自觉的行为.

在教学中我们曾尝试安排“知行合一板块”,专门用于和学生探讨孝道、诚信、礼让、公德、尊师重道、责任义务等话题,结合生活实际发起倡导,促其行动.当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树立了演礼的意识,他们的行为就会逐渐升华.我们惊喜地发现,经由实践,学生往往会把课堂上的礼仪知识内化为意识、行为、习惯甚至道德品质.

此外,我们建议职业院校开设的诸如“怎么写作礼仪”、“商务礼仪”等各种职业礼仪课程,也应注重大学生身体力行地提升个人修养,只有在接受礼仪教育的过程中将礼仪知识内化为气质、涵养德性、知行合一,未来在职场上才能够真正地尊重怎么写作对象和交往对象.

3.以礼仪主题活动为载体,鼓励学生参与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指出,提高礼仪修养要以丰富的活动为载体,寓教育于实践活动中.个体既要作为礼仪教育成果的受益者,又要成为整个礼仪教育过程的参与者.各高校的相关部门应组织“文明礼貌周”、“礼仪风采大赛”、“美在校园摄影展”等系列活动,将礼仪的课堂从教室扩展到校园,甚至社会.用这些活动树立身边的榜样,激励行动,增长见识,拓展能力,检验和巩固学习的成果.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搜狐教育频道联合开展了一项调查,其中56.8%的人认为,现今的大学生社会化不足,仍然单纯幼稚,对实际工作不适应.高校在相关的活动过程中,指导大学生如何进行面试、如何适应不同行业的规则、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等,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素质、心理承受能力和礼仪修养水平,引导大学生对社会形成立体的认识,对自身的能力做出合理的评价,为促进大学生由“学校人”向“社会人”转变奠定基础.

4.发挥校园仪式典礼的感染作用

富有文化内涵的仪式和典礼对学生的心灵起着深刻、持久、潜移默化的感染效应,它透射出学校管理者的智慧和气度,包含着对教育目标的理解,对学校办学思想的诠释,对学生成长的期待.毕业典礼本应发挥这样的功效,但令人遗憾的是,诸多毕业典礼却流于形式,内容空洞、言之无物,缺乏人文性互动、鲜活的平民教育精神和震撼人心的灵魂牵引,更缺乏丰厚、独具匠心的教育内涵.

作为一种重要礼仪,毕业典礼是一种高尚和优雅的教育文化,是学生对学业生涯的回忆与展现,更是对未来新身份、新职责、新义务的赋予与确认.好的仪式能让学生得到责任感、亲情、爱戴等精神的升华.因此,我们应当重视高校庆典文化,将开学典礼、成人礼、升旗仪式、颁奖典礼等活动当做“社会礼”、“责任礼”、“爱国礼”、“荣誉礼”来善待,把仪式做出丰厚的人文味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礼仪庆典文化.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