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对话方法的选择

更新时间:2024-02-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5926 浏览:119393

摘 要 :对话式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运用不同的对话方法对发展、完善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关 键 词 :思想政治教育;对话;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7-0283-02


一、商谈对话

商谈理论是哈马斯的一个重要理论,哈马斯认为商谈对话是在交往中形成的,哈马斯非常重视对话方法的运用,他认为,人们通过交往,进行语言对话,形成了为大家所共同遵守的规则.哈马斯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商谈原则—实践商谈.哈贝马斯认为, 人们通过对话或商谈, 参加辩论, 达成共识, 也是一种实践.在商谈中, 只有用具有很强说服力的论据, 进行科学论证, 才能就所提出的要求有效性或无效性达成共识.思想政治教育对话本质上就是一种实践活动,在对话过程中,教育者与对象之间真诚的以“商谈”的形式进行沟通交流,最后达成共识,提高了教育对象的思想认识水平.商谈式对话是带有商量、讨论的口气,与教育对象交换意见、思想、情感.其正确做法是: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对话过程中以商讨的态度把意见、思想、情感传递给教育对象,同对象之间进行必要的讨论,交流看法、传递思想,促使教育对象认识到自己的确定、错误和思想问题,从而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符合规范.在商谈对话中,教育者不再掌握着“话语霸权”,而是对话双方都有“话语权”,在平等的基础上共同参与,经过“辩论”或商谈的方式达成“共识”.

二、显性对话与隐性对话

显性对话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和主渠道,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充分利用各种公开的手段、公共场所,有目的、有计划进行对话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显性对话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目的性,希望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告知个对话对象后,教育对象能够按照教育者所期望的方式行事,达到教育者期望的思想和行为.运用显性对话方法,应注意:首先在内容上要坚持正面教育.“正面教育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影响总是选择积极的价值内容和最有利于受教育者发展的教育方式.”[1]在对话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多引用典型人物的优良品德、模范行为或精神去教育和影响教育对象,从而提高教育对象的思想道德水平.其次在方法上要坚持说服教育.说服教育法是思想政治教育最主要、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曾说过“人在劳动人民中间进行工作的时候必须采用的说服教育方法,决不允许采用命令主义态度和强制手段.”[2]在显性对话中,通过透彻说理、从容讨论,使教育对象逐渐接受正确的思想,克服错误思想.

隐性对话是相对于显性对话而言的,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对话中,引导学生直接体验和潜移默化地获取有益于个体身心健康和个性全面发展的活动方式及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都有一种倾向,即自觉不自觉地维护‘自主’地位,不愿接受别人的干涉或控制.”[3]老子也认为隐性对话可以“不自见,自明.不自显,自彰.”隐性对话的优点是可以通过无意识的、间接的、内隐的教育对话方式使受教育者在“潜与默化”中受到影响的无形教育.“从影响效果上看,虽然不能立竿见影,但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具有‘累积性’、‘迟效性’、‘稳定性或持久性’.”[4]隐性对话的具体方法包括:其一,渗透式对话方法.在对话中,思想政治教育者要运用科学的对话方法,将教育内容渗透到受教育者可能接触道德一切事物和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对教育对象产生影响.其二,陶冶式对话方法.在对话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创造一个轻松、愉快、健康、向上的氛围和环境,使受教育者“享受式”的受到思想的渗透和熏陶.简而言之,就是“寓教与境,寓教于乐,寓教于情.”其三,感染式对话方法.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对话过程中,用生动的、直观的事物形态和深刻反映社会现实的典型事例感染教育对象的情感,启发教育对象理解和接受抽象道理.运用感染式对话方法,可通过设置情境,观看图片,接触事物等途径来进行.

在现实生活中,显性对话和隐性对话并没有严格的区分,它们相互包含相互渗透,在思想政治教育对话中有机结合缺一不可.“它们像一张大网,通过直接与间接、系统与局部、理论与实际、强制与自愿相结合起来,把全体受教育者覆盖起来,把阶级的需要灌输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传输给受教育者.”[5]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把两者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产生合力.

三、在场对话与非在场对话

在场对话是指在思想政治对话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直接的、面对面的以语言、文字和符号为相似度检测的交流思想和情感的过程.在场对话是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的方法,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大多是在在场对话中完成的.在场对话的优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可以直接的、面对面地进行思想、观念、情感交流.因此在场对话中,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转变过去以自我为权威的教育理念,树立师生平等观,尊重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充分调动教育对象的积极主动性,形成互动.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在场对话中,必须投入更多的情感、时间和精力,与教育对象深度互动,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实现对话双方思维的交流、汇集、碰撞和协调.

非在场对话是指在思想政治对话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通过间接的、以媒介通讯为相似度检测进行思想和情感交流的过程.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手机等各种通讯设备的愈来愈普及,使人们可以突破空间的限制的非在场对话成为可能.非在场对话与在场对话相比,具有间接性、非面对面等特点.非在场对话不是面对面的对话,因而不能及时地掌握教育对象的思想信息,思想政治教育者在非在场对话中应根据教育对象所提供的信息,掌握其思想要点,根据其思想问题,因时因地采用与之相适应的语言形式.其次,注意分析情境,选出贴切的话语.根据教育者所掌握的信息,深入分析教育对象所处的情境背后的联系、思想动因,根据教育对象所处的不同的时间、地点、条件去认识对象的思想问题,根据不同情境选择恰当的话语去解决不同的问题.四、语言对话与非语言对话

语言对话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以语言为相似度检测的思想和情感交流的过程.列宁曾指出:“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通工具.”[6]“语言学家通常用信息论的术语来说明言语交际的过程,就是编码—发送—传递—接受—解码.”[7]语言是人与人沟通的重要桥梁,是人们思想情感交流的媒介,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思想政治者的语言将直接影响到教育对象的情绪、情感,影响到教育对象的接受性.思想政治教育者在语言对话中须掌握: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语言对话的过程中应注意不同场合、不同时机、不同情境选择不同的对话语言.同时应注意语言要真实准确、通俗易懂、情感真实,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应充分利用语言魅力,震撼对话对象的心灵;如果在对话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者做到语言生动、用词准确、富有情感、趣味性强等,对话对象就会更加容易接受教育者正确的思想观点.第二,语言还表达还要具有创新性,俗话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场合,所遇到的事情、问题不是固定不变的,语言表达只有适应这种变化,并根据这种变化选择恰当的语言形式,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非语言对话是相对于语言对话而言的,本文所理解的非语言对话主要是肢体语言对话,王娟认为“肢体语言沟通其实是一种非语言沟通”[8],人们很多对话是通过非语言的方式进行的.即以眼神、手势、面部表情、身体动作等一系列的非言语手段来帮助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非语言对话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主要起到替代语言,辅助语言,调节交流,缓和情绪的作用,以便给教育对象留下直观的印象,加深理解对话的内容.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做到:首先,目光要真诚.“在所有的身体语言中,最诚实、最有效地反映人的内心世界的是目光,人的一切情绪、态度和情感的变化都可以从眼睛里显示出来.”[8]卢梭也认为“感觉表现在脸上,而感情则表现在目光上.”[9]非语言对话中,教育对象会通过观察教育者的目光来确定是否真诚与重视.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非语言对话时,应注意目光情感的真诚表达,增强与对象的目光交流,以提高对话效果.其次,身体动作要协调.身体动作主要是指头部、手部的运动.身体动作常常表现出对某事某人的态度,在于他人对话中体现出特定的含义.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在运用非语言对话时要特别注意动作语言是否与所要表达的思想一致,动作是否协调、自然.最后,表情要微笑.面部表情可以清楚地表达人的喜、怒、哀、勒等情绪.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时刻面带微笑,让教育对象感到轻松愉快,从而拉近与教育对象的距离,增加教育对象接受教育的可能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在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语言对话与非语言对话是结合在一起的,不能分割的.语言对话以非语言对话作为衬托和辅助,从而使语言更具生动形象.非语言对话以语言对话为基础和指导,并深化语言对话,两者结合在一起,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感染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观越来越为世人所重视,传统的灌输、压制、填鸭式的教育方式逐渐被淘汰.以对话式的方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正是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本文对对话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提出了尝试性的建议意见.我们知道,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一个系统工程,任何一种方法都不可能孤立、单独使用,对话方法也一样,不是万能的,它不能代替实践、道德评价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必须同其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混合、综合使用才能更好地达到最佳的效果.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