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高校艺术教育的现状

更新时间:2024-02-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7776 浏览:129661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高等艺术教育事业得到空前发展, 但也面临着艰巨挑战, 主要表现为体制不顺, 重视不够, 质量不高, 艺术活动背离初衷,艺术教育非艺术化等方面.文章分析艺术教育的现状,在多种艺术的关联中, 获得对艺术的感受和领悟, 并能自觉理清艺术教育的分与合关系, 这样的艺术教育模式能最大限度发挥其合力, 提高艺术教育质量.

关 键 词 :高校,艺术,教育

改革开放30年来,艺术教育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规模上都发生了新的变化.随着教育的产业化,艺术专业的扩招、艺术人才的就业难、艺术市场的扩张等现象,都在推动高校艺术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意识的发展.就拿影视戏剧表演艺术专业(以下简称表演专业)来说,全国陆续已有数百所高等院校招收这个专业的本、专科生.这不得不说是件大快人心之事,同时也必须承认是一件令人忧心的事.喜的是高校艺术教育的扩招,保障了更多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忧的是这些从艺术院校走出来的毕业生是否都能走上岗位,找到自己所热爱的艺术事业,是否都能满足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需求呢?北京电影学院、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等这些专业院校以其科学的办学理念,厚基础、重技能,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大量的优秀表演人才,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然而,在综合性大学中,表演专业还是个年轻的学科,依然面临着一些困境.近几年来,全国几所较好的综合性大学的表演专业毕业生专业对口就业率只有30%-60%之间.综合性大学表演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低在如今是不争的事实.对综合性大学表演专业的学生而言,比其他专业的毕业生找工作更困难,社会认同度较低,其专业对口就业率低,正是需要我们正确面对并迫切解决的,当然,就业率低,只是一个现象.我们应当通过现象看到本质,并找到其根源和有效途径及方法加以解决.

如今很多高校的表演专业培养方式还停留在传统的艺术戏剧人才培养的模式里,将难以适应社会新时代的需求.尤其是综合性大学,如何利用综合性大学的资源优势,多方位多层次地培养影视戏剧人才,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如何进一步提高表演专业的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表演人才,将成为一个艺术教育领域的一个论题来进行探讨和研究.作为表演教育受众的我与绝大部分表演专业毕业生一样,从表演专业一路走来,所看到感受到的,是对理想坚守之后的落寞,是融入社会后的茫然,是对综合性大学表演专业培养教育模式的满腹疑问.

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首先是艺术活动背离初衷, 陷入应试教育的漩涡.目前, 艺术特长生和大学生艺术团以及由他们带来的各种演出已经成为许多高校一道靓丽的风景, 对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确功不可没, 但是,艺术特长生的招收和高水平艺术团的成立, 使得大学的艺术活动过多地依赖于他们, 从而忽略了普通大学生的艺术活动.普通高校艺术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艺术素养的建设者.要真正发挥艺术教育在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造性思维方面的作用, 必须下大力气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包括文化素质、艺术修养、审美能力, 把美育同普通高校科学教育、专业教育相互结合和渗透, 因此, 艺术普及教育必须要由面向艺术特长生转向面向全体大学生, 由仅仅面向学生转向面向全体学生和教师.


其次,艺术教育非艺术化.艺术教育非艺术化表现在艺术教育教学过程当中.艺术教育德育化和技能化, 必然导致艺术教育的非艺术化.在传统艺术教育教学过程中, 由于德育化和技能化的教学目标的错误引导, 艺术教师认为只要完成了道德、技法方面的传授, 就是完成了课程的教学目标, 因此, 上课时采用说教式和填鸭式教学,本来应当是生动有趣的艺术课堂因此而机械、呆板、僵死、毫无生气, 更谈不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浓厚的兴趣, 另外, 道德化和技能化教育也促使教学过程中的艺术教师和学生关系的僵化.教师与学生之间不是交往的、对话的主体间的关系, 而是传统的主客关系.教师是主动的、权威的, 是指挥棒, 而学生是被动的, 必须唯教师马首是瞻 .教师不是教育对话的引发者, 而是掌握知识权威的统治者和灌输者, 学生不是教育对话的积极参与者, 而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同时, 艺术教育非艺术化还表现在将艺术创造等同于非艺术创造.艺术创造是艺术创造者或以艺术蕴含意义的丰富性为前提, 在对所要表现的艺术题材或艺术文本充分感受、了解与认知的基础上, 通过对艺术题材和艺术文本的情感韵味进行深度体验和挖掘, 把自己的智力、情感和想象力充分调动和综合起来, 创造出新的艺术产品的过程.整个艺术创造过程, 都由自然的艺术情感的激发孕育而生成, 生命个体所有内在潜能都被最大限度地开发与调动起来, 并自然内化到个体生命的情感体验之中, 进而促进个体的生命成长.

第三,是艺术教育地位不高, 机构不健全, 体制不顺畅, 缺乏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总体来看,艺术教育在各个高校的地位普遍不高, 具体表现在: 艺术教育机构不健全, 运行体制不顺畅, 缺乏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艺术教育处于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状态.是一些高校虽然成立了艺术教育中心或文化教育中心等, 但均挂靠在某一部门如人文学院、艺术系、校团委等, 在人事、财物、教学管理、艺术团指导等权限上差异很大, 发展空间受限制.

总的来说, 当前我国艺术教育主要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认识和重视不足, 艺术教育管理机制不够有效, 艺术教育非艺术化等一系列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 一是落后的教育体制, 二是艺术教育自身发展的滞后性.我国艺术教育的唯一出路, 就是发展一种有机融合的艺术教育, 要强调学生发展的全面性、活动内容的综合性、活动过程的整体性、活动开展的交往性和师生互动的平等性.对传统艺术教育观念的自我反思和超越, 是我国艺术教育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艺术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