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鹤琴幼儿教育实证思想

更新时间:2024-03-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7962 浏览:130476

摘 要: 重实证、实验研究是陈鹤琴幼儿教育研究的最重要特征,面对当时中国幼稚教育落后和抄袭外国的实情,陈鹤琴认为要寻求出路必须通过实验,陈鹤琴从事幼教的一生中一直在做实证、实验的研究,借助实证的方法,陈鹤琴取得了幼儿教育研究的丰硕成果.

关 键 词 : 陈鹤琴 幼儿教育 实证研究思想

陈鹤琴在对我国儿童身心发展、课程实验、家庭教育和幼稚师范教育的研究过程中,运用的实证研究方法较多,尤其是在幼稚园课程研究和幼稚师范教育研究中,借助于实证、实验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陈鹤琴半个多世纪的教育生涯中,他始终不渝地融理论研究与亲身实践于一体,为当时我国幼教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陈鹤琴从不人云亦云,对他人的理论、观点、经验,他都经过实践和思考,转化为自己的信念主张.陈鹤琴在南京师范学院讲授儿童心理学课程时,就曾教导学生:研究任何一门学问,我们还应直接地去调查,去观察与实验,用事实验证理论,这样的学问,才算是真学问.陈鹤琴先生求真求实的重实证、实验研究的方法和精神正是今天从事教育研究工作者所急需学习和具备的.

一、陈鹤琴的实证研究思想

1.实证研究思想产生背景.

我国近代有意识、有系统的教育实证、实验研究,是伴随着西方教育理论的传入和中国近代新式教育的建立与发展而产生的.主要受西方以“实用—实证”为方法特征的教育研究的影响,强调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方法意义.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一方面积极引进国外教育研究方法,另一方面则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大量而具体的实证研究.陈鹤琴在美国留学期间师从实用主义者,对实证型研究方法极力推崇,陈鹤琴感到要开创中国化、科学化的幼儿教育也只能借助实证实验研究.陈鹤琴说:“最近的教育思潮是注重实验,这是从美国实验主义派的哲学来的,杜威、弥勒等主张得最有力,这个思潮,影响到各种教育,使各种教育的各个方面都起了变化,其实从实验所得的结果看,实验主义确实比较来得适用.幼稚教育是各种教育中之一种,当然也应该依着实验的精神去研究.”[1]

2.实证研究精神和方法的习得.

陈鹤琴曾经留学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后来他谈道:“霍普金斯研究真理的那种精神,真使我五体投地.以后我回国做点研究工作,未始不是受霍普金斯之所赐呢!我觉得一个游学生到国外去游学,最重要的不是许许多多死知识,乃是研究的方法和研究的精神.”[2]对于实证实验研究,陈鹤琴深感其乐无穷,美国当时的课堂教学多采用实验教学法,强调学生的动手和自主探索能力的培养,陈鹤琴被美国教授在教学中的实验精神所折服,这与中国传统的教授法“拿着书本死教”是截然不同的.1917年冬天,陈鹤琴随孟禄去美国南方考察黑人教育,目睹了学院里浓厚的实验研究气氛和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生活,深感受益匪浅.这一考察研究让陈鹤琴更为深刻地领会了美国实证研究的精神.实用主义教育研究中重实证实验研究方法的特征直接、深刻地影响了陈鹤琴.

二、陈鹤琴对幼儿教育的实证研究

1.重视理论联系实践.

当年他研究儿童心理学时就是在国外心理学、生物学等先进的理论指导下,通过观察、调查、实验等实证研究的方法进行研究的.后来他在总结自己的研究方法时曾这样告诫大家:儿童心理学的研究不是多看几本儿童心理学的书籍,多读几家儿童心理学的理论,就算是研究儿童心理学了的,自然,读书是必要的,但这是不够的.“因为书本上得到的知识,都是间接知识等间接的知识,别人的经验,我们固然要学,但是单凭读书看书所得到的知识与理论,往往是不够的.研究任何一门学问,我们还应当直接地去调查,去观察与实验,用事实验证理论,这样的学问,才算是真学问.”[3]陈鹤琴非常重视教育实践,认为实现中国幼稚教育本土化,进行幼稚教育实践是最好的途径.因此陈鹤琴始终坚持走实践的道路,用实践检验和发展真理,探寻中国幼儿教育的发展之路.当年陈鹤琴在鼓楼实验幼稚园进行教育实践时,与张宗麟一道着手调查中国幼稚园的办学状况,“沿着沪宁、沪杭甬路跑了一趟”[4],得到的结果非常令人失望,存在着诸如“与环境的接触太少,在游戏室的时间太多”,“团体动作太多”,“功课太简单”,“没有具体的目标”[5]等问题,幼稚教育质量着实令人担忧.课程是当时最大的问题,于是陈鹤琴就从幼稚园课程入手,开始就此问题进行研究,初步拟定实施课程试验的原则、标准及方法.该课程试验经过了一个漫长的时期,从1923年开始到抗战后共经历了三个阶段.1929年8月教育部颁布的《幼稚园课程暂行标准》主要是依据南京鼓楼幼稚园的课程实验成果拟定的.借助实验法是陈鹤琴课程实验取得成功的关键,但陈鹤琴当时的课程实验研究法并不同于一般的教育实验研究方法,他的课程实验是一种探索型的教育实验,以教育教学实际场景为主,与传统的以实验室控制为主的教育实验不同.虽然有三期实验,但并没有重复实验,立足于教育现场情境的实验最重要的特征是变革,是创新,是为了探索教育现象内在的因果关系,为了探索一个新的教育规律或解决教育实践中的新问题,是具有开创性的实验研究.

2.行动研究融入其中.

透过南京鼓楼幼稚园的课程试验过程来看,发现其实这一过程也是陈鹤琴与幼稚园教师等一起进行实践—反思—实践的过程,这符合行动研究的特点.行动研究法兴起于20世纪40年代,心理学家勒温提出行动研究的基本操作模式是计划—执行—审查—新计划等后来20世纪50年代行动研究法被引入教育领域后迅速发展起来.学前教育行动研究是以学前教育情境中的实际问题为起点,由幼儿教育者与研究者针对问题,在实际工作中边研究边反思的一种研究方法.[6]陈鹤琴的课程实验整个研究过程其实是行动研究融入其中的.但真正行动研究法的兴起是晚于陈鹤琴的,所以陈鹤琴的行动研究体现了先进性,也反映了一定的教育研究规律.

3.深入最基层,亲临教学现场进行研究.

当年办幼稚师范学校时,他亲自带领全校教职员工,在穷山恶水中开辟出了一条幼稚师范教育的康庄大道,在那里实现“活教育”幼儿教育理论.陈鹤琴提出要想发展幼稚教育,“目前所感到最迫切的问题,就是‘怎样培养师资’.一方面要培养大量师资,另一方面要谋师资的质的改进.”[7]那么怎样培养、怎样改进呢?陈鹤琴的主张是师范教育一定要实验.“只有经过实验,才能获得切实的改进.不但师范课程要实验,教材教法也要实验,以至师范学制种种,都要通过实验和研究,才能产生一部恰当而完整的师范学校新课程,适合中国国情的师范教材和教法,然后才有完美的师范新学制.”[8]陈鹤琴以拓荒和创业的精神来到江西泰和,带领师生,一切从零开始,“辟荒山为校园”,从校园的一砖一瓦到学校的课程建设都实实在在地实践,一步一个脚印地做.抗战后陈鹤琴以自己开创的国立幼稚师范学校(前身为江西省立幼稚师范学校)、国立幼稚师范专修科及幼师附小、正大附小、南昌实小等地为“活教育”基地,继续进行“活教育”理论的实践探索.在那里陈鹤琴进一步地实施推广、完善发展“活教育”在江西的实验成果,“活教育”有关步骤、原则方法得到了具体运用. 4.重视收集第一手资料,用事实说话.

当年他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时采用观察跟踪的方法,通过有目的、系统地观察,全面了解其孩子在言语、动作和心理活动各方面的发展过程,用摄影、文字记录等手段,坚持了808天,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记录了婴儿808天真实的成长历程,向读者展现了婴儿的成长过程.他在《儿童心理之研究》第三章“一个儿童发展的程序”中的片段记录:“第1月第1星期第1天:(1)这个小孩子是在1920年12月26日凌晨2点零9分生的.(2)生后2秒钟就大哭,一直哭到2点19分,共继续的哭了10分钟,以后就是间断的哭了.(3)生后45分钟,就打哈欠.(4)生后2点44分,又打哈欠,以后再打哈欠6次等”[9]从这些趣味横生、精细入微的描写记叙中,我们不仅感到了陈鹤琴对儿童的无限热爱之情,而且,也看到了他在儿童心理学研究方法上严肃的、一丝不苟的实证精神和科学态度.

三、结语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陈鹤琴通过对幼儿教育的实证、实验研究,掌握了幼儿教育实践的第一手材料,对幼儿教育本土化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在他最后的教育生涯中,他还坚持教育实验,在1979年11月的全国幼儿教育研究会成立大会上作为名誉理事长的陈鹤琴提出了发展幼儿教育的几点建议,重点强调的是要发展幼儿教育事业就必须重视开展对幼儿教育的科学实验.而审视当今一些学前教育工作者,“闭门造车”的太多,很少深入实际从事学前教育实验活动,这种研究方式,根本不会对学前教育水平的提升有所裨益.因此,陈鹤琴指出:“幼儿教育是一门教育科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必须十分重视和切实开展对幼儿教育的科学实验,用以促进全民族的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10]这也应该是今天我们发展幼儿教育事业的指导方针.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