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育病——对当代教育的拷问》有感

更新时间:2024-03-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893 浏览:23167

作品简介:作者赵健伟.本书通过大量触目惊心的案例及鞭辟入里的剖析,指出应试教育的理念已经病入膏肓.这种教育理念通过对“成功”强盗般的解释,使大批学子涌向了“成功贼船”.存在于中国当代教育理念中的种种弊病导致所有的家长和老师都进入了一种疯狂状态,许多孩子从小就被抽去了生命的灵性.本书观点尖锐并切入时弊,对当行的错误教育理念予以了严厉的批判,很多观点振聋发聩、发人深省.书中不仅责问了国内诸多著名学府和相关教育机构,还责问了许多社会知名人士,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一本好书.

在高校工作近二十年了,什么是教育?什么样的老师才算好?读完《教育病——对当代教育的拷问》这本书后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题记

在读此书前,我发现自己以往扮演的角色多半是一个正义凛然的主持正义者、传授知识者,从来也没有想过,对待问题要注意智慧和策略.谈到教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但作为教师,只有正确理解了教育一词的含义,才能真正理解自己的责任所在,才能更好地把学生当做一个活生生的动态的人来看,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

传统的对于教育的定义认为,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但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性格特点、不同的人格差异、不同的生长环境、不同的成长经历,更重要的是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和自己擅长的地方.教育就应该让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擅长点、人格类型成长为一个身心健全的独特的自己.教育的本质应该是培养一个完整的人,这个完整的人应该是各方面都充分发挥作用的人,应该是拥有持续发展能力的人,应该是在人格、品质、身体和心理等各个方面都获得成长和获得成长能力的人.教育并不是想要给学生输入多少的知识,但学生可以在教育的帮助下获得持续学习的能力.

很多高校毕业后的同学都埋怨大学里学的东西在工作中没用,这让我记起李开复在《世界因你而不同》中所提到美国的大学教育,即通才教育.每个进入大学的学生不会马上学习自己本专业的知识,而是让学生系统接触各种不同的学科,比如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美术欣赏、音乐教育等等,在接触了人类的各种知识体系后,学生才会真正明白自己最喜欢和擅长的是什么,这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任何学科都会在漫长的一生中发挥作用,尽管并没有成为我们的职业,但是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类自己,学习如何生活得更幸福和有意义.

经常听到高职院校老师(包括我自己)抱怨生源素质下降、教学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于是高职院校的老师们便逐渐地失去理想和教学,缺乏了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事实上,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有的孩子长得漂亮些,有的孩子长得难看些;有的孩子比较聪明,有的孩子比较愚钝等.如果教师不能正视这些差异,不能以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看待,那么,对学生的爱,对学生的尊重、宽容、平等以及怎么写作意识,便是“空中楼阁”.《围城》中有个十分有趣的故事.天下有两种人,一串葡萄到手后,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但两种人都感到不快乐.先吃最好的人认为葡萄越来越差,第二种人认为每次都是吃剩下的葡萄中最坏的.第一种人只有回忆,他常用以前的东西来衡量现在,所以不快乐;第二种人同样不快乐.这其实就是生活态度的问题.我们教师一定要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听老教师谈到那些成绩不怎么样的学生,毕业后反而跟老师很亲,常到学校来看望老师,在街上遇到也很热情,尊敬老师;而那些成绩优异,曾被一度器重的部分学生却“人间蒸发”了.因此,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要积极向上,用自己的点燃学生求知、自信的心.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教育病——对当代教育的拷问》让我在反思中逐渐清醒:高职学生的工作环境需要他们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合作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以及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敬业与责任心的培养、日常行为的规范与遵守纪律的观念培养、毅力与耐心的培养、协作与集体观念的培养对高职学生尤为重要.高等职业教育从功能上应是学历教育、岗位培训、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并举,形式上是长期与短训、课堂与实训、全日与业余等相互结合.现在学校教育中主要还是以分数为导向的教育体系,忽视了道德建设、意志锤炼、自由灵魂的培育、理念的树立以及实用技术技能的学习等等必不可少的要素,这就是现在应试教育的病源所在.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首先从认识上下工夫,让教育者认识到当代教育的弊端,真正明白教育的意义所在,不单停留在考高分的表层上,更要加强对被教育者责任心、爱心、信心等多方面素质的培养.其次,也是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要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素质.

土地宽容了种子,才拥有了收获;大海宽容了江河,才拥有了浩瀚;天空宽容了云霞,才拥有了神采;人生宽容了遗憾,才拥有了未来.正如魏书生所说:“埋怨环境不好,是我们不好;埋怨别人太狭隘,是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学生不好教,是我们方法太少.”如果能用宽容的心对待一切,那么,你就是生活的智者.承认学生间的差异,承认学生的未完成状态,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你会得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喜悦;宽容地对待人生,你会活得更加快乐豁达.“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链接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

作者:肖川

作品简介:《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是作者历时10年写就的一本教育随笔.书中收录的60多篇文章,涉及教育学众多的重要领域和主题,包括教育的真义、教育的价值、教育与社会、教育与生活、课程与教学、道德教育、师生关系、教师的学习与成长等等.它力图用感性的文字表达理性的思考,用诗意的语言描绘多彩的教育世界,以真挚的情感讴歌人类之爱,以满腔的热情高扬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的独特之处在于:对教育世界中那些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现象,给予学理上的阐释,并发掘出其中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底蕴,从而收到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以孔窥豹、洞幽察微的效果.


《新教育之梦》

作者:朱永新

作品简介:本书弥漫着一个教育者对理想教育的憧憬和期待.没有空洞高深的理论堆砌,完全是他所见所想所思所感,用一个教育者的眼光来看现如今的教育,用诗意的文字来呼唤理想的教育.全书从理想的德、智、体、美、劳五育和理想的学校、教师、校长、学生、父母十个方面进行了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