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贫困生教育问题的

更新时间:2023-12-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5353 浏览:118343

[摘 要 ]我国高校贫困生数量剧增,贫困生精神贫困问题凸显,分析和加强高校贫困生教育的研究,促进贫困生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我们应该在思想上、心理上以及引导贫困生的自我成长上进行进一步的探讨,以促进贫困生这一群体可以成人成才.

[关 键 词 ]高校贫困生;精神贫困;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1-181-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逐渐普及,已经从精英化教育转向了大众化教育,加之由于近年来高等学校招生规模连续扩大,学费上涨,学生数量急剧增加,致使贫困生比例逐年提高,贫困生问题显得更加突出.

贫困生问题给高校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严峻的挑战.要想做好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除了要了解贫困生现状、在物质上给予贫困生扶助以外,还必须结合高校贫困生思想实际,帮助他们解决精神上的贫困问题,才能真正使高校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成长、成才.

贫困生所呈现出来的精神贫困主要有:心理困扰、学习困难、思想困惑、就业困境等.往往易引发心胸狭窄、保守、自卑、消极甚至厌世等精神贫困和心理危机.1.心理困扰:贫困生因经济拮据,往往承受着巨大的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就会表现出焦虑、自卑、抑郁和敏感等心理;2.学习困难:贫困生,特别是来自农村和边远山区的贫困学生由于山区、农村和城市在经济、教育资源和文化上的差异,导致他们基础差而影响其大学阶段的学习,同时,因经济贫困勤工俭学时贫困生不能把精力完全集中在学业上,也导致其在学业上感到困难.3.思想困惑:贫困生既会因自己得到帮助而对社会、对他人心存感恩,又会因在残酷的现实中身处困境而萎靡不振、悲观绝望,因此,贫困生对现实和社会的看法常常是矛盾的.4.就业困境:面临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相对其他同学贫困生可利用的社会资源和就业信息会相对匮乏,同时其在外形、气质甚至是与人沟通的能力上都有着难以克服的缺陷而使其缺乏就业竞争力而陷入就业困境.

经过我们调查发现贫困生常常具有这样特点:大多数学生能以较为平和、客观的心态来看待自己的经济现状.他们自强不息,意志坚韧,有强烈的进取心和勤劳质朴的品格,敢于吃苦,能靠自己的能力脱贫.但是,由于贫苦的家庭环境和特殊的生活经历,也有相当部分的贫困生在人格和心理健康等方面均陷入了不同程度的“心理贫困”,成了物质和心理的“双困生”.贫困严重影响着贫困生的学习、生理发展及心理健康.因此,对这部分贫困生进行有效的教育,使他们不但健康成长,而且能顺利完成学业,将来更好地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

解决贫困生的贫困,必须坚持物质扶贫与精神解困齐头并进.一方面,辅导员要配合学校在经济上尽可能地帮助、支持贫困生,为其创造更多的脱贫机会;另一方面,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引导和教育,使贫困生正确面对困难,自信自立,奋发图强,变压力为动力,通过自身的努力奋斗来改变现实,以坚强的毅力和自信心战胜暂时的困难,创造美好的人生.

针对贫困生的贫困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实现精神脱贫.

1.在思想上确立“扶贫先扶志”理念.(1)加强交流和沟通,提高思想教育的针对性.贫困生渴望被人理解、认可,更渴望有人能帮助解决他们所面对的各种客观现实困难.因此,对他们的思想教育要注重方法,讲究针对性.要让贫困生认识到,贫穷不是缺点,更不是耻辱.多给他们以鼓励,在激励中树立信心;更要让他们认识到只要认真学习,不懈努力,贫穷现状完全可以改变.(2)加强“精神扶贫”,树立贫困生自立自强意识.“贫困是一把双刃剑”.对弱者来说,贫困是一种劣势,一场灾难;而对强者而言,贫困是一种磨难,是一笔取之不尽、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要让他们把困难当作时时提醒自己奋斗的动力,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去对待现实,勇于在逆境中成才.(3)加强高校贫困生的“三观”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主要任务,更是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三观”直接影响贫困生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通过不断加强高校贫困生三观教育,可以引导他们正视贫困,树立积极的人生理想和学习目标,端正生活、学习态度,全面提高他们的思想境界和认识水平,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

2.加强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贫困生与其他学生比较而言,更易存在情绪上的困扰,如焦虑、自卑、封闭、敏感、嫉妒、虚荣等.因此,加强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对贫困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一方面,应通过对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习情况、思想状况、心理健康状况摸底调查,建立贫困生档案,并对其中有心理障碍的贫困生制定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应对有可能发生的各种心理事件;另一方面,可利用心理健康系列讲座、心理健康咨询怎么写作等,为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贫困生正确认识、接纳自己和他人,增强适应生活的能力,形成健康人格.

3.为高校贫困生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结合贫困生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对贫困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开展社区志愿者怎么写作、感恩回报、诚信做人等各种有意义的主题活动,让贫困生在活动中切身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充分发挥共青团和各类学生社团,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活泼的校园活动,为广大贫困生提供高雅、健康、多样的精神食粮,通过活动教育人、感化人;为贫困生建立一个专门的沟通平台――“贫困生之家”社团,让贫困生融入其中,相互合作、相互促进,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怎么写作、自我教育;为贫困生搭建社会实践平台,鼓励、支持、帮助贫困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全方位提高贫困生综合素质.4.为高校贫困生给予人文关怀作好贫困生的“第一知情人”和“第一帮助人”,加强对贫困生的人文关怀,用诚挚的爱心抚慰他们的心灵,既对他们进行思想上的疏导与激励,让他们明确自己与其他学生是平等的,拥有同等的教育环境和条件,有同等的教育机会,培养他们自立自强的健康心态,为贫困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集体氛围,让其他学生理解贫困生的难处,主动与贫困生接近帮助贫困生融入集体中构建其良好的人际关系.


4.在心理上加强引导疏通.(1)通过寝室中或寝室之间同学的团结友爱、互相关心和互相帮助,倡导彼此交往的真诚接纳、共同成长理念,让其中的贫困生不仅能得到经济和生活的帮助,更能得到心理上的支持,最终实现解决其心理问题,培养健全人格的目标.(2)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营造爱的氛围.与其他学生相比,贫困生处在逆境,更需要爱,更渴望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实际上,拥有一个和谐、互助、团结的群体氛围,对贫困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尤为重要.(3)发挥社团的作用,积极开展心理活动.因为在这些社团里,大家站在相同的起点,有更多机会相互鼓励、互相扶持,容易敞开心扉,释放压力,找回自信.同时,通过参加社团组织的活动,贫困生会增加接触社会、与人交往及自我展示的机会,开阔了眼界、增长了才干.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活动,贫困生学会和训练了人际交往的技巧,知道用尊重、信任、友爱、宽容、理解的态度与人相处,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贫困生是高校中的特殊群体,这个在艰苦环境里历练的群体主流所彰显的魅力,影响着一个班集体、一个院系、一所高校的风气和发展,甚至会影响到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高校贫困生教育工作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认真设计构建,需要各个环节的通力合作,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实现育人的根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