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人格教育之思

更新时间:2024-01-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059 浏览:14284

【摘 要】由于学业成绩的差距,中职生“被进入”职业学校学习,这些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而未达到学校、家长和社会的要求,因而未能得到该年龄阶段所要求的理解和尊重,要求自我发展的未得到满足,感到压抑,产生反抗意识,人格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从分析中职生的人格现状问题入手,在解读人格教育的基础上,指出了在中职学校实施人格教育的路径.

【关 键 词 】中职生 人格教育

一、中职生的人格现状问题分析

由于工作关系,经常去中职学校听课、参加教研活动等,听了数次课,还参加过一些座谈,对中职生有了一些印象,现素描如下:

这些十四五岁的孩子,他们大多是乖巧温顺、不拘言笑的,但是在他们温顺的心灵深处是否隐藏着一颗不愿与老师和家长交流的心呢?这些孩子对老师是很讲礼貌的,他们比普高生似乎还多了一分真诚与憨态,但是这背后是不是隐藏着“自卑情结”?从穿着打扮来看,他们处处标新立异,要么留个“爆炸头”,要么穿着奇装异服,他们的衣服多是廉价的而少名牌,这说明他们大多来自于低收入家庭,缺乏正确的审美观教育,还有我们常说的“养成教育”,在这些教育缺失的背后是其内在的人格问题,是心灵的空荡和苍白.

张设字针对职业院校学生基本情况及心理感受问题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职业院校学生具有明显的弱势特征,影响了健康人格的形成,其归因主要有三:弱势的家庭背景影响职业院校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学生选择的被动性使职业院校学生产生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负面的心理感受容易导致学生的人格障碍.

虽然同是十四五岁的孩子,但是中职生却和普高生有着很大的不同:由于成绩的不同,中职学生“被动”地进入了职业学校,再加上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存在着误区和自身未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这部分学生被边缘化,出于无奈而进入职业学校学习.出身于弱势群体,学业中屡次受挫,在“人心不古”的社会里茫然无助,这就是我们的中职生.面对这样一个群体,我们该如何帮助他们,如何让他们通过三年的教育拥有一颗健康的心灵、学一身过硬的本领,这是目前职业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对人格教育的解读

人格,又称个性,这个概念源于希腊语“Persona”,原意指演员在舞台上表演时所戴的面具,后来心理学借用这个术语来说明在人生的大舞台上,人也会根据社会角色的不同来换面具;而面具背后还有一个实实在在的真我,即真实的人格,它可能和外在的面具截然不同.不同流派对“人格”有不同的定义,但在本质上都是基本一致的.概而言之,人格包括了人的认知系统、情感系统和意志系统,既属于心理学范畴,又具有教育学、政治学和社会学意义,是人的价值观、道德观、思维方式和心理素质的综合体现.


人格不是先天形成的,它是在先天生理结构的基础上,在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我国自古以来就重视人格教育,特别是先秦时期,学术思想自由,各学派都在不同程度上提出过人格教育思想.先秦儒家文化注重塑造完美的人格,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到了近代,也很重视人格的培养,蔡元培先生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教育会议上提交的论文《1900年以来教育之进步》中指出“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虽然现代社会和以前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方面有着很大的不同,但是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仍然对今天的教育有着积极意义.诚如钱钟书先生所说“古典诚然是过去的东西,但是我们的兴趣和研究是现代的,不但承认过去东西的存在,并且认识到过去东西的现实意义.”我们只有立足于传统,取其精华,才不会使我们的教育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在中职学校更应该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为第一要务.我们说的素质教育是有层次的:元素质是内核,第二层是一般素质,第三层才是职业素质.这正如地球一样,分为地心、地幔和地壳.元素质是人的基本人格和对世界的认知态度,一般素质是人的基础能力、知识等,最外层才是适应社会角色需求的一些东西.

学生人格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一种教育精神、一种教育思想、一种教育文化;也是一种教育实践、一种教育实验、一种校园文化、一种教学方法,是学校的办学思想、教师的课堂授课和学生的自我教育之间的互为优化,是管理者、教学者和学习者之间的互相交融.

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挺起胸膛走路,让每一个为父亲者都能为自己的孩子感到骄傲,让每一个做母亲者都能在说起自己的孩子时脸上能绽放幸福的笑容.

三、中职生人格教育的实施路径

以中职学校为单元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总的来说,就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建设具有中华人文素养的教师队伍,以学科、活动、互联网等现代化技术手段为载体,为学生注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新鲜血液,生发他们的健全文化人格.

(一)学校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人是教育的对象,抛开了“人”这个教育对象,一切教育理念皆成空谈.“以人为本”不仅是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是教育的理论根源.中职学校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要以学生为主体,在管理中突出人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遵循教育规律,因材施教,正视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只有这样,才能使人格教育收到实效.

(二)建设具有中华人文素养的教师队伍

如何建设具有中华人文素养的教师队伍,是学校进行人格教育的关键所在.为人师者,肩负着“传道、授业和解惑”的重任,要想教出具有健全人格的学生,教师首先要具备积极的心态,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中华人文素养.

首先,学校可以举办一些民族文化与精神培训班.邀请学养丰富的专家学者授课,或者将教师“送出去”进行培训,多上一些这方面的课程.

其次,在中职学校的教师继续教育中,减弱一些不切实用的内容,如空泛的《教育学》,将《四书》纳入进来,并将《十三经》中其他的如《易经》《礼记》《孝经》《诗经》等选讲,再辅以唐宋诗词等.

最后,可以积极开展这方面的教研、科研课题研究.学校可以每学期初对本学期的人格教育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制定本学期的人格教育工作计划,针对学生人格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解决办法;成立学生人格教育教研组,定期或者不定期开展教研活动.还可以开展对我市中职学校的人格教育进行专项研究,探索学生人格教育的内容、教育模式和方法,争取推出一批高质量的科研成果.

(三)以学科、活动和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为载体,建立全方位的人格教育阵地

中职学校具有丰富的人格教育因素,学校要充分利用学科课程、实践活动和互联网等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对学生开展人格教育.首先,要发挥思想道德建设课程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主阵地作用,通过亲情教育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给学生控制情绪、调节心理的具体方法.其次,要充分利用其他各学科中健全人格的重要作用.要充分挖掘各学科中的德育因素,将人格教育渗透日常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人格的锻炼和熏陶.再次,可以通过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的人格教育,这是中职学校开展学生人格教育的优势所在.最后,可以通过校园网、博客、 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

(四)让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生发他们的健全文化人格

中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它不同于普高教育,它摆脱了应试教育的藩篱,是更适合“素质教育”的试验田.学业成绩是中职生的软肋,如果还在“应试教育”模式上加技能教育,难以生发他们的健全人格,应该对中职生加强中华人文素养教育,降低部分课程的基本理论传授,强化语文学科中的古代文化教育和历史教育;以称为《四书》的《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为基础,再加上唐诗宋词.并与现有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进行互动,形成“齐抓共管、互为优化”的局面.

对中职生进行中华人文精神教育,也许不会产生“教育改变命运”的作用,但完全可以给中职生一个健全的人格,能够让他们内心充实、精神丰富、信念执着.

【参考文献】

[1]张设字. 职业院校学生人格教育探析. 职教论坛,2012(19).

[2]钱钟书. 七缀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3]张南峭. 教育再思录.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