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教师幸福指数,打造幸福教育

更新时间:2024-01-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6057 浏览:70080

摘 要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幸福”.“教师的幸福就是教师在自已的教育工作中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的一种教育主体生存状态.”对于幸福教育的教师来说,教育不只是付出与牺牲,更是成功和快乐,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和享受.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幸福生活的本身.

关 键 词 :幸福教育;幸福人生

目前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但在物质越来越富裕的今天,诸如“价值迷茫、诚信危机、信仰缺失”等烦恼却充斥着国人的精神家园,幸福指数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随之而来,教育界也提出了“幸福教育”问题. “幸福教育”工程的最终目的就是学生因享受良好教育而拥有较高的成长幸福指数,家长因孩子接受良好教育而拥有较高的生活幸福指数,教师因从事快乐工作而拥有较高的职业幸福指数.而“幸福教育”的缔造者是谁呢?略去家长的职责不谈,要让学生享受教育的幸福,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规定了给予学生的各种知识,但却没有给予学生最宝贵的东西,这就是――幸福.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自己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就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极性价值.”从这个角度来看,教师决定着孩子的幸福.

但是由于长时间循环的教书、育人,教师又是产生职业倦怠比较高的群体.职业倦怠由表及里依次呈现出三个特征:生理上的疲惫,感情上的淡漠,价值上的困惑.造成了教师的痛苦,影响教师通向幸福的路,也影响了教师给予孩子幸福的能力.

作为教师,从事幸福教育,当然是人人都追求的美好愿望.但现实生活中,很多老师体验到最多的却是痛苦.从教师的职业情境出发,这些痛苦的表现各式各样:比如理想和现实之间巨大的差距,年轻教师身上体现的最为明显.比如神性和人性之间的冲突,许多老师在其中纠结和尴尬,找不到自己准确的位置.联系现在的社会环境,社会环境的不够理想,不太公平等使得老师们觉得实在委屈.当然更大的痛苦来自于教育耕耘中种种努力和付出得不到回报,来自于冲突的师生关系和家校关系,来自于自己缺少方法的辛苦和看不到成功的痛楚.这些都是老师们在现实生活中真真切切的感受,但是不应该回避和粉饰.尽管有种种痛苦,但痛苦是可以升华和成就幸福的,它使得教师的职业生命更为丰厚,也使得我们更加努力追求幸福.一个幸福的教师不是天生的,常常是在痛苦中历练出来的.如何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打造幸福教育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这几年的教学与管理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是教师自身要有创造幸福的意识和能力.教师要有一种阳光的心态,阳光心态意味着教师如何调整自己,强调了自己在教育中体现幸福教育的品质特征:即接纳,包容,尊重,仁爱,积极,进取.这样的心态看起来是充满感性的词汇,而实际上跟对教育职业或事业的理性认识密不可分.

二是教师要关注自己的“情感智力”.“情感智力”是1990年耶鲁大学彼得塞拉斯等人首次提出的一个概念,用它来诠释人类了解、控制自我情绪,理解、疏导他人情绪,并通过情绪的调节、控制,以提高发展的能力和生存的质量.关注“情感智力”的途径:①认识自身情绪的能力.能够了解自己的情绪,明确自己的需要,有正确的自我认识,自信而不自负或自卑,能够在情绪激昂时作冷静的旁观,在危险时知道如何抉择.②妥善管理情绪的能力.能适时地调整自己的情绪,使情绪的外部表现、内心体验及强度与引发情绪的事件的性质、强度相当,当怒则怒,当喜则喜,善于表达自己的情绪.“我要做情绪的主人,不要做情绪的奴隶,我自己的情绪要掌握在我自己的手上,而不是不负责任的交给别人,我要对自己的情绪负责.”③控制冲动的能力.能理智地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具有抗拒诱惑、延迟满足的克制力,具有自制美德.④人际交往的能力.具有同情心和同理心,能感知别人的感受,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能通过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去影响或改变别人的情绪,能同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是教师要充分认识自己的职业意义,并将自己的生命意义与之联系起来.教师要了解自己的“天命”何在.换言之,没有对教育事业神圣性的体验的人,无法体味教师的幸福.

四是教师必须具有高超的教育能力.即教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育观察能力、注意分配能力、思维的系统性、逻辑性和创造性,教育想象能力和教育机智.教育过程中充满变数,优秀教师等于教育过程+反思.因此教育不仅是一个严谨的知识授受过程,也是一个充满灵活性、创造性的艺术过程.没有包括自我监控能力在内的实际工作能力的教师就不会收获教育的成功,更不会体验教育幸福.如果一位教师“学生听其课味同嚼蜡,躲其课不以为害,评其课嗤之以鼻.”这样失败的教师当然是不能收获教育幸福的.

袁卫星先生写过这样的话:对于幸福教育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所以说一位幸福的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