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秘诀是真爱

更新时间:2024-03-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7205 浏览:79379

我国的孩子从儿童到少年这一人生发展的最重要阶段,基本上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的传授,在全国统一的教材下,年复一年地过各年级考试关,千军万马过高考独木桥.这其中培养了一批批“考试英才”,就连世界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的金牌也数我国成就最辉煌.但我们的教育由于缺乏了人文的关怀、创新精神的培养和个性的张扬,缺乏让儿童、青少年全面和谐发展的土壤,这样的结果只怨“在教育价值取向上,我们过去只强调教育的社会价值,而忽视教育促进人的潜能发展的内在价值,只关注教育的派生价值,而很少看到教育对人自身发展的促进作用.”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只有在“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才能有效地进行.而在现实中,基础教育中的“极端应试教育”严重地摧残着中小学师生的身心健康,使我们的中小学生中大面积出现厌学、辍学现象,他们饱尝“考试―失败,再考试―再失败”的痛苦.

某高校研究生因与室友冲突而跳楼;某中学班主任被学生刺死在讲台上的报道,就是我们现行教育体制弊端最有力的例证!在基础教育的现实中,部分教师围绕着“应试教育指挥棒”千方百计地追求升学率.不顾及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漠视学生的未来发展,不考虑学生的自尊,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去对待后进生,从而出现了教育界的“短期行为”.

短期行为,就是指人们在做某一件事情时,只顾及眼前利益,而忽视了这样做所带来的最终不良影响或后果.短期行为在日常的社会生活中随处可见,尤其是在部分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中更为常见.有的教师对学生的违规违纪及其他不良行为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严加训斥甚至采取体罚的极端措施.采取这些方法,虽可收一时之效,然而学生口服心不服.他们暂时的“驯服”只是因教师滥用其权威而产生的一种自我保护的应急措施,而不是折服于道理的表现.这是思想品德教育中典型的短期行为,收效快是快,却难以持久,甚至还可能造成这样一种恶果,学生屡受教师短期行为的作用而产生了“抗生素”,任何措施都奈何他不得,这就是短期行为的悲哀了.所以,教师应力戒短期行为.


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学校教育应起主导作用,而学校教育影响作用的大小,关键在于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能否适应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只有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学校教育的影响才能在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多方面影响中起主导作用.就初中学生而言,在教育过程中,他们较易于接受正面意见和出自关心的个别交谈.不负责任,歪曲事实,甚至怀有恶意的言论,是不会起到好的反馈作用的.有些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如学生不听他的规劝或未按其意愿行事则视之为叛逆者,觉得朽木不可雕也!于是进行“告状式”家访.在家访中,有些家长是向来娇惯自己子女的,为了应付,表面上唯唯诺诺,而事后却听之任之;有的家长则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所以,孩子经常惨遭皮肉之苦.前者是学生对老师的教育置若罔闻,后者则是学生觉得天底下再也没有关心自己的人了,于是“破罐子破摔”.上述这两种情况都有可能导致学生走上邪道.因此,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不能把学生看成只是接受说教的容器,而把学生当成被管制和压服的奴隶.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只有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前提下,才能把自己的要求变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每一个学生,每一件事情都要坚持全面了解.要做到理智地、客观地分析,特别是在学生犯错误时更要理智行事,否则就会给以后的教育工作带来意想不到的难度或麻烦.教育工作本身就是一项极其细致而又复杂的工作.教育工作者的工作之一就是通过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工作具有细微性、复杂性的特点.因此,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必须是细致的――能够知情;深入的――能够入心;有针对性的――能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而不应该草率行事,急于求成,更不应该鲁莽粗暴,意气用事.在整个思想品德的教育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两者都应该积极参与.两者的积极参与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必备条件.而要保证两者的积极参与,就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坚持师生心理相容的原则.

(1)教师既要做学生的良师,又要做学生的益友,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2)教师必须利用一切机会深入到学生中去,及时掌握学生的情况,善于体会学生细微变化的心理因素,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启发教育;(3)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不同情况,点燃他们内心的希望之火,使之总是充满信心地面对生活;(4)教师在进行工作时,要有机动性和分寸感,要珍惜并不断加强已经建立的信任感和情感联系.只有正确认识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坚持师生心理相容的原则,才能保证教育工作的正常进行并且达到预期目标.

总之,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必须坚持我国教育工作者在长期实践中所总结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思想工作教育经验,力戒简单粗暴、草率行事的短期行为.只要教育工作者方法得当,因材施教,真正去爱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以无私的爱滋润学生的心田,在方法上做到“润物细无声”,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给学生以希望,就一定能赢得学生的喜爱,赢得学生的信任,这样才能够培养出一棵棵高大挺拔的“乔木”!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