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双语”教育的

更新时间:2024-04-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389 浏览:31202

摘 要:“双语”教学质量是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双语教学模式、教材的改革成为教育工作者和学者们争论的焦点,作为从事民族教育教学的工作者,下面总结个人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经验,谈几点对“双语”教育的思考.

关 键 词 :“双语”教育;思考;模式;教材;师资

随着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民族教育事业得益于党和国家政策与资金的强力支持,校舍建设、教学仪器、信息技术教育资源等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与此同时,如何提升民族地区“双语”教学质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双语”教学模式、教材的改革成为教育工作者和学者们争论的焦点,笔者作为从事民族教育教学的工作者,总结个人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经验,谈几点自己对“双语”教育的思考.

一、模式的选用

近年来,只要一提到“双语”教育,无论是调研的政府官员、从事民族教育研究的学者,还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必定纠缠于教学模式的争论,即纠缠于一类、二类,甚至于三类模式优劣的争论.所谓教学模式,是人们对某种教学方式的归类与总结.如一类模式为除国家设定的通用语和外语语文课程外,其余学科均用母语授课;二类模式则与之相反,除母语语文课程外,其余课程均用国家通用语授课;鉴于以上两种模式的差距,一些学者提出一个折中的模式―三类模式,一部分课程用母语授课,一部分课程用国家通用语授课.“存在即理由”,上述无论哪个模式,都是累计于民族教育长期发展经验的归纳,无一不充分考虑到地域条件、学生的语言环境、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与国家通用语的接轨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其孰优孰劣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根据本人长期在教学一线的工作经验,可借用同志的“白猫黑猫”论,模式无优劣,只要能够提升民族地区的教育教学质量,能够提升学生的“双语”乃至“三语”水平,为其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接受高层次的教育创造语言条件,就是好的模式.所以,在模式的选用上不能搞一刀切,不能一个模式,既要考虑文化传承、语言环境、学生的后续发展,又要考虑群众的意愿和学生的需求,还要考虑学生的学段,与普通教育的接轨,特别是普通高校教育的接轨.同时顺应群众愿望,遵从家长学生意愿,进一步加强思想引导,逐步推进“双语”教育模式的改革,以点带面,逐步实施,民族学校教学模式由单一的一类模式向“一、二类”模式并存,多元化教学模式的转变.

二、教材的改革

“双语”教育第二个争论的焦点是教材的选用,提升一点高度的话就是教材的改革,就中小学教师层面、一般教育行政官员的侧面,其争论的范围主要局限于中小学使用的教材本身,局限于地方教材和人教版教材之争,缺乏深层次的考虑和高层次的探讨.无论是哪种版本的教材无不凝聚着几代教育专家学者的智慧和心血,是无数教育者的经验结晶.但教材只是知识的载体,它是既定的,也是可以拓展的,既定的知识靠教师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学习掌握,而知识的拓展则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引导,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学习“双语”的方法,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知识的习惯.2012年5月至2012年6月间本人到北京教育学院参加培训时,在海淀区实验二小一堂《数星星的孩子》语文观摩课后,对该教师“一块黑板、一根粉笔就可以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这样一句话印象深刻.有好的黑板和好的粉笔,需要好的教师去运用,好的教材更需要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而非教材,所以说在探讨“双语”选用教材时,必须考虑教师和学生的水平,不能以教材而论教材,必须把教材研发、教师能力的提升、学生学习“双语”兴趣的培养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去研究.同时在教材的选用方面必须考虑如何与高中、大学的教材接轨,更要考虑民族院校学科设置偏重文哲艺术类、自然学科专业设置不足、教材研发不够等诸多问题,探讨与普通高校教育教材、学科课程设置接轨的研究,以便在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方面与普通高校接轨.


三、师资的培养

师资队伍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力保障,而学科专业结构性缺编问题是中小学教育事业发展中存在的的突出问题.而民族教育方面,母语及通用语“双语双文兼通”的学科专业紧缺,一直是困扰职业双语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又一主因.所以说构建数量、质量、专业结构上满足教育工作需要的中小学教师队伍,是发展、提高、繁荣民族教育事业的重要条件.所以说,如何加强“双语”教师队伍建设是我们必须思考、面对、解决的问题.作为民族地区的海南藏族自治州,近几年为推进教育事业发展,通过实施重大教育综合改革和中小学布局调整,优化整合教育资源,但通过教育教学实践来看,汉语教学质量与教育发达地区仍然存在一定差距,虽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汉语言环境较差、经济基础薄弱、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起步晚、底子薄,但“双语”教师、汉语教师严重不足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我认为,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要充分利用现有教师资源,加大对现有教师转岗的培训力度,提高使用通用语言的能力.二是加强跨县域、跨地区的交流,学习、借鉴其他实施“双语”教育地区先进的经验、方法,结合本地实际,针对存在的问题,着力推进“双语”教育教学改革.三是各民族师范类高校扩大“双语”人才招生数量,为补充双语教师提供人才支持.

以上是本人对我自己所在地域“双语”教育改革中一些热点、焦点问题的思考.当然,发展民族教育,提高“双语”教育,问题将会不断出现,只要我们每一个从事“双语”教育的人,以忠诚之心,勇于探索,深入思考,不断找寻,“双语”教育一定会在不断的争论中阔步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