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与素质教育

更新时间:2024-02-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9954 浏览:141536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向素质教育转轨已成了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定势.“素质教育”作为一种科学的教育思想,要形成一种理想的实践模式和系统,还需做许多扎实的工作.基于此,本文试图从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人手,探索教育管理与素质教育的关系,从而明确如何通过科学,有效地管理行为来保障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

一、对素质教育的认识

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而提出的来的指导我国基础教育的一种思想.素质教育的提出,从本质上说,也是我国开放的伟大实践,尤其是教改深化和发展需要在教育理论思想上的反应.那么,何为素质教育呢?顾名思义,素质教育乃是一种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德、智、体、美、劳全而发展的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四有”新人.素质教育的提出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它是在对原有应试教育的反思和对未来教育模式客观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并随着时代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思想,赋予新的内容和形式.因此,我们在分析其内涵的特征时,必须以发展的眼光,在时代的背景下进行观察和分析.基于此种认识,笔者以为,素质教育在新世纪里的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主体性:素质教育遵循教育个性化原则,尊重人格发展,同时把教育规律和人的身心发展有机地协调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发展.

(2)全体性: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人都能得到发展,是一种差异性教育.换句话说,素质教育要求平等,要求尊重每一个学生,但它并非教育上的平均主义和“一刀切”.

(3)全面性:素质教育要求全而发展和整体性发展,要求德、智、体、美、劳五育并重,使学生各得其所,和谐发展.

(4)基础性:素质教育强调提高人的基本修养程度和质量水平,使每个学生都具备思想道德,文化科技、劳动技能和身心健康等方面的最基本素质,为其身心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育管理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

教育管理的本质是指教育系统或学校系统内运用组织机构、方针政策等管理手段和工具,围绕所确定的目标,进行奖惩和实施,科学、系统、地组织和发挥本系统内的各种因素,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信息畅通,时间充分利用,高质高效地完成教育的基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为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怎么写作.由此看来,教育管理行为和素质教育模式在“目标”上也是一致的,最后的归结点都是为了培养高质量的人才.除了两者有这样一种内在的一致性外,它们彼此又存在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其表现是:一方面科学地教育管理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管理,是教育活动用来实现教育目标的工具,失去了工具,目标的实现也就无从谈起,而对工具的滥用,误用导致的结果则是对目标的背离.实施素质教育,管理是核心.只有通过科学的管理,才能促进素质教育的良性发展.另一方面,素质教育的提出也是对教育管理活动的发展.在应试教育模式下,教育管理的行为受到了束缚,变得僵化了,从而影响了教育目标的实现.而素质教育的提出,使得教育管理行为和各个环节得以解放,它就能尽量寻找与素质教育的切合点,从而发挥教育的最大效能(社会功能、主体功能),使教育活动最大程度地接近教育目标.

三、建立素质教育管理模式

构建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具体构建素质教育管理模式的实践中,我们可以借鉴“TQC”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这一理论的主要特点是对产品质量实行全面、全员和全过程的管理与控制,以实现产品的全面合格.这与素质教育的主张有相吻合之处,即都聚焦在一个“全”字上.素质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学生,内容是德、智、体、美、劳全部素质,手段是全体成员的全程高效劳动,目标是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可通过素质教育的客观分析,在借鉴“TQC”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基础上,探索设计素质教育运行模式的方法.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因此,与之相应的管理举措便是立足于全休学生,使之全面发展的质量管理.其具体做法如下:

(1)改革课程体系,让课程设计方向针对每一个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要将素质目标的要求体现在课程设计和实施之中,促进学生的素质提高和个性发展.为此,课程的设计首先应将发展学生个性置于重要地位,把学生身心发展的个性化与社会化融于课程目标之中,而且要照顾到不同年龄层次和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尽可能给予学生发展的主动权;其次,应充分考虑制约课程的其它因素,努力革除现有的主流和主导课程的弊端,加强其综合性,以适应现代科学综合化的趋势;再次,要保证开设一定比例的新型活动课程.此外,还可围绕社会生活中的一些重要的现实问题,组织一定的专题课程;让师生共同创造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加强学校非正式课程建设.这样,让学生在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引导下,生动活泼地学习,和谐主动地发展.

(2)改革课堂教学,发挥课堂教学的多种功能,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就要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改革单向的“讲——听”教学模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同时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理解与思考,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课堂教学气氛宽松和谐.可以说,课堂教学改革的完善是实施素质教育极为重要的一环.


(3)努力提高教育者的综合素质.无论是教材改革,或者课堂教法改革,它们能否实施,关键还在于教师的素质和水平.要有效地促使应试教育转轨,首先必须促使教师转型,成为素质型人才;其次,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学校管理和教学管理过程中,都应充分发挥作风;再次,素质教育还具有基础性,它注重提高人的基本修养程度和质量水平,这在管理中应注意第一是进行德育全方位管理,为保证德育充分落到实处,就应进行德育方位的规范管理,使学生、家庭、社会各要素之间相互配合,相互渗透,发挥德育的整体效应.第二是重视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

构建好素质教育的管理框架后,还需要建立一种科学的评价机制.在评价过程中要注重综合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等等,建立科学的目标评价体系.素质教育的质量不断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素质教育管理模式的构建使我们看出,它是一个从学校到社会到家庭“全员”参与,从教学安排到教学评价的“全程”管理模式.我们要尽力协调各方面、各环节的活动,使他们都能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用科学理论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作者单位系深圳市宝安区石岩街道塘头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