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中的品德教育

更新时间:2024-02-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948 浏览:18175

摘 要: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近些年来,许多教师愈来愈注重学科特点,更善于挖掘学科资源,简言之,越来越会“教书”了,但是“育人”却被忽略了,造成当代学生成绩突出但道德缺失.语文课的资源极为丰富,语文教师要善于从文本中捕捉德育素材,对学生渗透品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关 键 词 :语文;德育;渗透;感悟;完善

语文课是一门基础课、工具课,语文教学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不能忽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让学生学会做人,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语文课中必须渗透德育.

一、运用教学机智,捕捉教学中的契机渗透德育

教师要善于抓住一切教育契机,自觉自动地渗透教育思想,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正所谓“润物细无声”.把教育变成细无声的感动和感化,效果远大于训斥式教育.

在教书中育人,教师要脱离单纯的说教,善于在语文学科中发现教育素材,把德育渗透在知识的传授中.语文课许多课文都寓含了做人的道理,教师可以结合班内的具体情况,从文中寻找契合点,适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比如,北师大版四年级教材中有一篇文章《花脸》,其中写道:“做孩子的时候,盼过年的心情比大人迫切,吃穿玩乐花样都多,还可以把亲友塞到手心里的一小包压岁钱都积攒起来,做个小富翁.”当谈到压岁钱时,学生热情高涨,看到这些,我马上引导学生讨论自己的压岁钱是怎么管理的,怎样管理压岁钱才更有意义,然后再进一步延伸到平时的零花钱怎么花,从而教育学生学会理财,养成节约的好习惯.这样既升华了文本的主题又对学生进行了品德教育,一切都顺理成章,学生很容易接受.

二、指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升华情感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生动地讲述描绘和分角色表演等教学手段,使形象完整鲜明地展示出来,既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又可挖掘文本蕴涵的思想内容,可以较好地渗透品德教育.


《苏珊的帽子》围绕“尊重与平等”这个主题讲述了一个叫苏珊的女孩因为做化疗,失去了一头美丽的金发,班

上的老师得知后,巧妙地以研究帽子为名,安排全班同学戴帽子上学,以避免苏珊尴尬,使苏珊在相互尊重的环境中愉快生活的故事.

在苏珊返校上课前,苏珊班上的老师热情而郑重地在班上宣布:“从下星期一开始,我们要学习认识各种各样的帽子.所有的同学都要戴着自己最喜欢的帽子来学校,越新奇越好!”

星期一到了,离开学校三个月的苏珊第一次回到了她所熟悉的教室.但是,她站在教室门口却迟迟没有进去,她担心,她犹豫,因为她戴了一顶帽子.

可是,使她感到意外的是,她的每一个同学都戴着帽子,和他们的五花八门的帽子比起来,她的那顶帽子显得那样普普通通,

几乎没有什么两样了,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妨碍她与伙伴们自如地见面了.她轻松地笑了,笑得那样甜,笑得那样美.

在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中,那种人性的美已经呼之欲出.从而教育学生学会尊重他人、体谅他人.

三、创设写作情境,完善学生的个性品质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除把教材作为依托外,还要充分开拓其他途径,如让学生坚持写日记、周记,记录感受.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要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课堂上学不到或一时难以收效的东西.教师节到了,向老师送上自己精心准备的贺卡,写下几句充满温馨的话语;母亲节来临,帮妈妈做一件小事情,感谢妈妈无微不至的呵护;为灾区人民捐款,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为贫困学生献爱心,增强集体的凝聚力等.通过这些社会实践,学生感受到了付出的快乐,也使学生的个性品质得到完善.教师再安排相关的作文,学生写起来也会得心应手.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是时代的要求,也是语文学科的性质和教学目的的要求,更是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语文教师应该充分把握好语文学科的优势,积极探索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用好语文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准德育切入点,结合有效教学手段,加强德育渗透.

(作者单位 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五堡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