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音乐教学中的教育智慧

更新时间:2024-03-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8142 浏览:81185

音乐课堂的教学目标要做到“以人为本”,根据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确立教学内容,对音乐教学结构要进行精心的设计.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情感性,努力创造愉快、和谐、融洽、、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充分发掘自身的教育智慧,善于处理课堂中师生间的“对话”,对于每一个学生的发问都要认真对待,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实际理解能力施以合理有效的教学手段.作为教师,更要做到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信赖老师,进而“亲其师,信其道”,在师生情感的交融中,愉快地完成音乐教学任务.

一、一个音引发的思考

这个故事发生在我给三年级的孩子上的一节音乐课上.这节音乐课要教授一首歌曲,曲名叫做《唱给妈妈的摇篮曲》.这首歌曲是一首类似于摇篮曲风格的歌曲,旋律优美流畅,它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能用柔和甜美的声音演唱,并体会歌曲所表达的对母亲的热爱感激之情.这首歌曲学起来比较简单,学生通过两个课时便已经能掌握了.然而在教授这首歌曲的过程中却有一个小小的问题让我着实困惑了一阵,这个小困惑就是在歌曲的末尾处,让人感觉并没有完全的结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发现这个问题了.

二、把不和谐的乐音转化成美

通过这么一个简单的案例,我觉得自己应该去反思一些道理:首先,作为一名教师,对于任何一个教学问题,我们都应该抱着积极的态度去解决,要勤于思考,勤于去反思、去实践,只有在不断学习、不断思考的过程中,教师本身才能在过程中不断进步,真正做到“教学相长”.第二,对于一首作品,或者说对于任何一个既成的事实,我们在尊重原创、尊重事实的同时,不要抹杀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除了教会他们运用正确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还应该教会他们怎样去举一反三,遇到相同或相似问题的时候可以少走弯路.

三、带“符咒”的手指

记得我曾经拜读过毕淑敏的一篇散文《谁是你的重要他人》,这篇文章深深地吸引了我.但越看越觉得触目惊心,可怜的孩子,也许在她的内心,却是实在不愿再听到任何与音乐有关的声音了吧?哪怕是一声莺啼,一句蝉语?更不用说是歌唱了.那是一根怎样具有魔法的手指啊,它如同一道符咒,锁住了一个孩子的咽喉等这篇文章让我许久不能平静,它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当下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真实写照.正是这样的“手指”,在为孩子开启智慧之门的同时,却也着实成了一把“双刃剑”,一头刺向当下部分在陈旧迂腐教育观念下生存的教育工作者的命门,一头也深深扎进而今的这群生长在新时期,沐浴着美好阳光下的青少年的心里.

四、让孩子学会聆听音乐,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一个音引发的思考”让我和孩子们共同谱写了一曲和谐、共容,充满着智慧的希望之歌;毕淑敏的儿时经历又让我不得不正视我们一直在经历着的教育教学现状.所以,我无比庆幸自己在那次课堂上所采取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因为我曾试图让孩子们能用另一种眼睛去了解音乐,以至于即使当他们已经在犯了错误或者失误的时候,我也能巧妙的把这种错误或失误转化成正确的甚至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发掘你的教育智慧

透过毕淑敏的《谁是你的重要他人》一文反观现实,教师的语言和行为规范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了.老师的一句不耐烦,却让一个生理,心理都处于发育状态的孩子莫明地扣上了一个枷锁,让她处处别扭,自惭形秽.在如今这个课改的浪潮席卷大地,教育教学理念更趋于自然、人本化的时代,每一个老师都应该好好的注意一下自己的语言规范了,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哪些话说了会伤害学生,而哪些话会让学生受益,这些都是我们应该深刻思考的问题.

六、走进书籍,在阅读中成熟自己,实现“教学相长”

阅读是吸取优秀成果的最有效的途径,一个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优秀书籍的指引.一个好的教师就像一个巨大的“磁场”,他走到哪里,中心随之转移到哪里.生活中、课堂上都有他的崇拜者,讲起课来,真有“胸藏万江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的气概,引经据典,妙语连珠,给学生以充实的知识和心灵的震撼.教师的汩汩“活水”源头何在?读书,读好书,会在无形中提升我们的品位,成熟我们的人格,从而影响我们的学生.让阅读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长久地对世界保持一种新鲜感.

七、在倾听中培养教育智慧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创造者、探索者.”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尤为强烈.倾听,让我们走进学生心灵、满足学生内心这种需要的基础.一位伟人曾经说过:“喜欢倾听的民族是一个智慧的民族.”在实施课改的今天,我借用此话想说:“喜欢倾听的教师是一个智慧的教师.”教育智慧,需要一对善于倾听的耳朵.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区知春里小学)

(责任编校:合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