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党员教育实践

更新时间:2024-03-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676 浏览:32173

[摘 要]新形式下,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在教育机制和教育方式上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如何解决面临的问题显得尤为紧迫.本文主要探讨了通过对大学生党员教育实践的原则及方式的创新来提高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实效性.

[关 键 词 ]大学生党员;教育实践;创新研究

高校学生党员教育是对高校学生党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他们素质和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学生党员成长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未来担负的历史重任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他们的思想也呈现出新的特点,这些都要求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在目标、内容、手段等各个方面不断地加以改进和创新,从而满足时代和教育对象的需要.

一、当前大学生党员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各高校党委十分重视学生党员的教育工作.广大青年学生也积极要求进步,主动创造条件,以实际行动努力向党组织靠拢,一大批优秀的大学生被吸收到党组织,形成了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围.但是,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当前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学生党员教育方式缺乏创新性、针对性

目前,大多数高校在学生党员教育方式上缺乏创新性、针对性.不少大学生党员教育活动仍采用传统的教育方式,如党校学习、集中的理论学习、支部生活会等.同时,教育内容脱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对大学生党员思想动态调查分析不够,学生党员和教师党员在教育内容上没有区别.这种教育方式导致了在开展某些专题教育时,存在“以会议传达会议精神,以文件落实文件要求”、“认认真真走过场”的形式主义现象,易流于形式、说教,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

(二)大学生党员教育机制缺乏系统性、连贯性

时下,高校在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机制上相对薄弱.大多数高校都单纯地把发展党员作为考核院系开展党建工作成效的唯一指标,而忽略了从健全教育机制入手抓好党员教育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而带来重入党前教育管理,轻入党后教育管理的弊端.因此,学生党员的学习只停留在零打碎敲的层面上,随意性很大,这种缺乏系统性的教育机制既不能及时了解大学生党员的思想发展,也不能及时加以引导和教育.此外,大学生党员教育缺乏科学的、系统的规划,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我们能够发掘到许多优质的红色教育资源,但每年都以时间为顺序按部就班的过来,从不考虑前一个教育活动为后一个教育活动提供了什么基础,而后一个教育活动如何延续前一个教育活动的成果――缺乏连贯性的教育机制不能带来有效的教育成果.因此,要想解决好大学生党员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就必须探索建立一套适应时代要求和党建自身规律的长效机制.

二、大学生党员教育实践创新探索

针对当前高校在大学生党员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探索大学生党员教育的新途径、加强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和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可以结合实际,继续发挥一贯重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传统和党建专家学者集中的人才优势,建立健全教育机制,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形式,拓展教育平台,通过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等行之有效的措施,不断提高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努力培养和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大学生党员教育实践的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大学生党员教育实践原则创新

1. 坚持以带促建与沟通联动相结合.建立学院党委与各系党总支、各学生党支部沟通联系的机制,建立健全领导责任制和工作机制,以怎么写作大学生党员成长为中心,上下联动,左右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提高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实效.

2. 坚持重点与一般相结合.突出抓好大学生党员骨干、理论学习骨干以及在科技创新、文体活动、社会实践、志愿怎么写作等方面成绩突出的优秀大学生党员骨干等重点群体,为周围学生树立榜样、确定导向,进而辐射带动全体学生.

3.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培训,同时发挥党员的实践育人优势,引导组织他们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不断加深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认识和理解,在实践中增长才干、经受锻炼、提高素质.

4. 坚持组织培养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基层大学生党组织的作用,加强指导,科学规划,分步实施,有计划地加强组织培养,同时充分调动各类优秀青年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进行自我教育.

5. 坚持阶段教育与长期教育相结合.加强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工作的连续性,既要进行阶段性教育,又要坚持贯穿始终,从选拔、培养、使用、举荐等环节对他们进行长期教育.

(二)大学生党员教育实践方式创新

1. 理论学习.依托学院党校、党务干部培训班,通过高水平的讲座、报告、影视片等使大学生党员进一步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党的创新理论、重大政策以及社会思潮、社会热点问题;指导大学生党员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围绕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撰写读书报告和心得体会.

2. 红色教育.组织培养对象实地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遗址等,观看反映革命战争年代和新中国建设时期的影片,观看反映优秀员事迹的影像资料、专题展览,邀请先进典型做事迹报告;参与祭拜革命先烈、唱革命歌曲、重温入党誓词等活动,增强大学生党员对革命传统精神的理解,增强对中国领导地位的认同,实现爱国主义精神的升华,坚定在党的领导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3. 实践锻炼.每年组织大学生党员进行“三下乡”和“进社区”等基层实践锻炼.深入到农村、社区、企业等基层一线开展生产劳动、社会调查、参观考察等活动,增加大学生党员对国情和社会的了解,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4. 志愿怎么写作.组织大学生党员在城市社区、农村基层、企事业单位参加扶危济困、支教怎么写作、文艺演出、政策宣传、环境保护等志愿怎么写作活动,引导大学生党员怎么写作他人、贡献社会,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增强大学生党员的社会责任感.

5. 交流研讨.组织大学生党员按小组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讨论、交流,就一些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专题研讨和辩论;组织大学生党员外出访问、参观,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高对外交往能力,并就学习、实践、出访中的收获和体会进行交流,以激发主动探索的精神,培养批判性思维,锻炼表达能力.

6. 素质拓展.组织大学生党员参加各种专业化的能力训练,开展相应的活动进行情景模拟体验,帮助大学生党员提高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等综合素质,学习掌握适应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需要的实用知识和技能.

在新的形式下,高校达学生党员教育工作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要大胆冲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把握原则,建立新机制,积极创新大学生党员教育实践的方式,提高实效性,增强影响力,全面开创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