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

更新时间:2024-03-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761 浏览:12638

[摘 要] 大学生创业是这几年社会关注的热点,政府和高校等各方给予了较高的重视和扶持力度.我国高校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体系已初具规模,并取得了冥想成效,但仍存在着定位不准、学科体系不系统和政策法规不完善等问题.结合国外教育发达国家的经验,在我国大学生创业的发展中,高校应为大学生创业建立良好的体制.

[关 键 词 ] 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

近年来为了缓解就业压力,也为了社会的长远发展,政府鼓励大学生创业,然而大学生普遍趋于稳定的就业思想以及对创业不了解而产生的畏惧感没有使得太多学生尝试走向这条道路,或者走通这条道路.而对于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与精神、发展大学生创业,高校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高校的创业教育包括对大学生进行创业素质的培养、设立专门指导创业的部门、举办创业大赛与创业沙龙活动和帮助大学生实现创业项目等.创业教育不但能够创造就业机会,而且能创造出大量的企业和实体,通过创业来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无疑是一个现实而有效的办法.

一、创业教育的内涵

20世纪60年代,美国在高等教育中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到80年代初,伴随着美国社会就业形势的就业状况不断严峻,人们开始反思,认为学校教育传授给学生的知识不能适应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同时应该为学生就业采取措施倡导开展创业教育.1989年11月底,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柯林·博尔提出了“创业教育”的概念,他将创业教育总结为:未来的人应掌握的“第三本教育护照”.他提出的三本教育护照分别是指学术性的、职业性的和创业性的能力,并指出如果一个人没有事业心与开拓能力,学术与职业方面的能力就不能发挥,甚至变得没有意义.


创业教育的内涵,就是整合教育学、领导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知识,通过学校、社会等教育途径,以课堂教学、参观见习、实践模拟等载体,帮助学生树立创业志向,发展创业品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创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使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具有自谋职业、创业致富的本领.不仅如此,创业教育还引导受教育者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活动,形成自我教育与主动学习的能力,塑造创造、开拓的创业素质,获得参与社会和建设社会的本领.

二、高校创业教育的意义

1.创业教育对于大学生创业就业的意义

1.激发了创业的斗志和.在当代的中国,高校是大学生社会的一扇窗户,是走向社会的桥梁,在对于引导大学生志向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高校积极推动创业支持体系的建设,将会极大的激发学生的斗志和.

2.形成正确的创业观和积极的创业精神.高校通过构建创业素质模式,即让创业教育走进课堂,让同学直接了解创业,了解当中的相关内容,揭去创业的神秘面纱,使同学们形成正确的创业观.实际上从历年的数据分析来看,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并不是很高,原因之一就是他们没有正确的创业观,认为创业就是兴办大型企业,不能走寻常的道路,必须要具有规模.

3.获得实用的创业技能.现在高校中的创业计划大赛正进行的如火如荼,这些比赛可以让大学生学到和挖掘许多关于创业方面的理论知识.高校通过虚体企业的运作,让大学生参与其中,使其明白商业运作中必须要掌握的知识,同时增加他们的风险意识.这些措施的推行,对于只着眼于课本的大学生来讲是求之不得.

4.个人综合素养得到提高.由于科技的日新月异,社会的迅猛发展,社会要求高校输出的是符合型人才,不仅要熟练掌握自己本专业的知识,还要能触类旁通,兼容其他的知识.高校通过对创业体系的构建可以增长大学生这一方面的知识,使他们了解公司的运营模式和思路,懂得一些规避风险的方面,增长自主创新方面的才干.

5.获得了解社会、参与社会的机会.创业是一项实践性相当强的活动,从事真正的创业必将与社会上的方方面打交道,比如需要与政府部门协商,与相关企业进行沟通.而且企业的运作将不在校园内,是直面社会,社会的冷暖都将会映入眼帘,而这些的实现很大程度都是建立在高校对创业体系的支持和建设.

2.创业教育对于高校的意义

1.解决高校学生就业.近几年来,毕业生“就业率”成为评价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依据,因此各高校都提高了对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的关注度,并采取了诸如就业宣讲会、就业系列培训讲座、校园招聘会等多种形式.而在如今全球性金融危机影响下,大学生就业形势更不乐观,在“为大学生就业找寻怎样新的出路”探索下,鼓励并支持大学生创业成为重要的解决办法.

2.推进校园文化建设.高校鼓励学生创业,并不是宣传“追求财富等功利性价值”,而是鼓励大学生养成敢于挑战自我、战胜自我的决心和勇气,以及形成“诚信、踏实、乐观”等优秀企业家具有的品质.高校对大学生相关创业素质的培养,可帮助其形成正确的就业价值观,是对大体精神面貌的提升,有助于高校形成“进取、发展、创新”的文化氛围,从而有效地推进了校园文化建设.

3.促进高校改革管理方式.因为大学生创业最主要针对的是面临毕业或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而科技创业活动又具有其独特性.因此,各个高校在开展创业工作时,会突破以往传统的管理办法,改革有效的相适应的管理方式.

4.帮助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为市场高校科技成果能否投入到市场,是影响大学生创业积极性和创业结果的重要原因.两个影响它的不利因素是资金支持和市场的接受程度,而高校在“大学生创业基金”和“大学生科技创业园”等方面与政府相互作用,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3.创业教育对于社会的意义

1.加强社会关注和舆论支持,吸纳更多社会资金参与.高校加强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有助于在社会上形成创新氛围,提高公民对创业的了解度和支持度,从而有助于创业者获得社会的舆论支持,打消创业的心理顾虑.而且,由于高校和政府都对大学生创业项目投入了资金支持,这就会使社会也注意到大学生创业的投资前景,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参与投资建设. 2.推动城市“科教兴市”战略的实现.当前很多城市都确定了“科教兴市”的发展战略,关注并帮助学生创业体现了政府探索科技创新的新型发展之路的决心和创新.因此,对于城市的经济发展格局和今后经济走向,科技创新、自主创新起着重要的作用.而高校学生这一群体,已经越来越成为城市推进“科教兴市”主战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主体.

3.促进社会经济发展.高校培养的人才和科研成果,已经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高校通过加大创业教育投入,培养出一批创新型人才和科研成果,促进他们在经济建设中发挥作用,可以对经济发展产生较大的推动力.事实上,近年来,政府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把更多的目光集中于高校的人才培养上,并把高等教育融入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规划之中.

三、现阶段高校创业教育的弊端

诚然高校采取的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措施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但仍需清晰的认识到,自从1997年清华大学在高校中率先举办了“创业计划大赛”至今,真正的“大学生创业”在我们国家起步刚满11年,高校在支持大学生创业中还存在不当之处和完善空间.

1.以促进就业为目标,不重视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有的高校对待“创业”的态度还十分简单,只把创业当作就业的一种形式或是“创业就是就业”,根本没有意识到创业高于就业的深层部分,那就是:就业,是一个人角色的转变,反映了一个人的知识、身体、能力等素质;而创业,既表现了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更表现了一个人的精神价值“突破传统、不断追求”.因此,高校在组织创业教育时,既要满足大学生对就业的现实要求,更要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这才是激励大学生真正实现价值的原动力.

2.偏重短期性的创业技能培养,缺乏战略性的综合素质的提升

一些高校在举办创业教育的时候,往往也以大学生创业能力的迅速提高为主要目的,并不没有订立长期的创业课程计划.而一些大学生参加创业大赛或者有创业的想法,很大的原因是出于功利性,高校为了鼓励学生参赛,高校也给予了“奖学金加分”“保研加分”等诱人政策,部分大学生受利益吸引,取得现实功利成了参与的驱动力之一.功利性会使大学生培养创业素养时偏于创业能力的培养,而非综合素质的提高,这种负面效果的出现与比赛的初衷相违背.

3.受益学生比例较小,偏于精英式教育

高校对大学生模拟创业的支持的核心应是使学生的素质成为获取、运用、再生知识的手段,是创业教育的重要环节,其对象应是全体学生.而目前高校的创业教育都开始于竞赛,从最初就刻上精英教育的烙印,包括后来发展开来的创业模拟交流机制等,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高校易把重点放在少数人身上,其准入机制严格且狭窄,更多的学生由于条件的限制只能望尘莫及.真正意义上的高校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与教育是精神、素质的培养,应着眼未来所有的人才.

四、对完善高校创业教育的思考与建议

1.确定以“培养创业创新人才”为导向的战略目标,而非“就业”

作为大学生创业的重要主体重要载体,高校确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战略目标必须与创业教育的总体目标相适应.“把实施创业教育作为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措施,不仅有以偏概全之嫌,而且还将使创业教育带有强烈的功利性与短视性,并最终损害创业教育的健康与持续发展.”与其如此,不如我们将目光放的长远一些,切实把握创业创新教育的内涵,以此来指导大学生创业.这样,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战略目标将不会是看从大学中真正走出了多少创业成功的老板,而是要看从大学中走出的学子们是否具备了创业创新的意识、素质和能力.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

2.确定“大众创业教育”为基础的战略定位

虽然以目前形势来看,受到资金、场地、规模等的客观限制,决定了参与创业的只能是很少一部分学生,所以往往高校的创业培养也就成了“精英创业”.但从教育的角度来看,每一位受教育者都应该享有同样的受教育的权利,大众创业是高校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根本原则.要解决这对矛盾,只能用发展的办法,通过扩大大学生创业的出路来解决,即进一步加强资金、场地、政策等方面的投入,帮助高校科学成果投入到市场,而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系统的创业教育才是实现大众创业的重要途径.

3.确定以“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素质”为内容的战略措施

目前高校创业教育在实践层面还是被简单理解为如何引导学生创办企业,仅仅停留在创业技能的训练方面.而前述的大学生创业的高校支持体系战略目标是“培养创业创新人才”.因此,各高校不能仅着眼于大学生创业技能提高这一短期效益,而应该以长远发展的眼光,确立人力资源管理中“以人为本”、“培养人的全面素质”的理念,采取的战略措施必然是要提高创业者的创业素质,而不仅仅是培养创业者的创业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