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教育“终身化”

更新时间:2024-03-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0098 浏览:93227

摘 要:企业家精神培育和创业能力修习,是一个终身教育学习过程.本文阐述了创业教育“终身化”的背景、缘由和理论渊源,介绍了创业教育终身化的阶段模型,并提出了初步建议.

关 键 词 :创业;创业教育;终身化

自1938年藤井(Shigeru Fijii)在日本神户大学传授创业内容[1]、1947年迈赖斯·迈斯(Myles Mace)在哈佛大学商学院首次引入创业课程以来[2],创业教育在后工业化浪潮推动、企业管理和创新人才需求高涨的相互激荡中得到长足发展,学生自主创业和获取商业组织运作知识业已成为学术界的一个热点话题.随着创业教育内涵的丰富、创业教育受众范围的扩充和对学生需求的深入了解,创业教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综合性、整体性、一体化的项目[3],并逐渐突破学校教育的边界,在社会教育中赢得一席之地.目前,欧美国家的创业教育实践和研究更多地贯穿了终身教育学习的理念,形成了从幼儿园到中小学,从中小学到大学,再从大学到社会成人的“终身化”创业教育体系(Lifelong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本文简析创业教育终身化的缘由,梳理其理论基础并提出初步建议.

一、创业教育终身化的缘由

教育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创业精神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20世纪90年代,经济学家就从创业教育促进经济发展和创造就业机会的角度出发,将创业教育视为与创新中心、技术转移中心、科技园区、风险资本运作机构等相辅相成的社会创业支撑体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并论证创业教育在传授创业知识、创业技能等方面不可取代的作用,使其成为经济发展机制中最有前景,同时也是最难实施的一个内生性促进因素[4].

但是,关于“创业精神是否可教以及如何教”这一根本性问题的争论从未停歇.布罗克豪斯(Brockhaus)就此做了一个形象的类比:“培养企业家就像培养艺术家.我们不能成就另一个梵高,但却可以教人以色彩和色彩合成;我们不能成就另一个理查德·布兰森,但却可以通过创业教育提高其创业技能和创造力”.[5]2009年,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2009)报告中指出,创业技能、态度和行为可以通过后天习得.而创业教育正是从低年级起塑造态度、技能和行为的关键因素,学生越早、越广泛接触创业和创新有关的教育,就越有可能成为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6].

实证研究表明,创业教育对创业态度、意识、技能的培养,以及与创业成功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彼特曼和肯尼迪(Peterman & Kennedy)对澳大利亚青年成就(YAA)创业项目中的中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发现,创业教育对学生创办企业的积极性和有效性有积极的影响[7].麦特莱(Matlay)以英国8所高等教育院校的64名研究生创业者为样本,考察不同创业教育课程对学生创业结果的影响后发现,接受过创业教育的学生获得创业成功的机率更大[8].桑切斯(Sánchez)运用前测、后测的类实验设计法,对86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参与创业教育项目的学生增强了自我就业的能力和意向[9].

虽然是否决定创业往往与个人特质有较大关系,但创业这一复杂的过程至少包含三个重要的变量,即创业者、创业环境和待挖掘的创业机会特征[10].其中,创业环境是时刻变化的,创业机会也稍纵即逝,决定创业的人也会因为处于人生不同阶段而产生不同的想法和需求.进入21世纪,终身学习(lifelong learning)成为知识经济社会的生存之本,为最大限度地满足和挖掘不同情境下不同人群的创业需求和潜力,创业教育终身化成为必然趋势.

二、创业教育终身化的理论基础

1. 创业教育终身化的理论渊源

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观点由来已久.夸美纽斯、马修·阿诺德等都提过该理念,杜威也曾提出“教育的连续性”,即教育和学习是伴随终身的过程.20世纪60年代中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力普及和倡导“终身教育”,使终身教育获得重视.1970年,蓝格朗(Paul Lengrand)在《终身教育引论》一书中指出,教育贯穿于人的一生,遂成世界共识[11].1976年,戴维(De)主编的《终身教育的基础》(Foundation of Lifelong Education)一书,将各种终身教育的概念加以整理:“终身教育需以整体的观点来看教育,包括正规的、非正规的教育形态.终身教育试图从时间和空间角度来统整和贯穿所有教育的阶段,在学习的时间、空间、内容和技巧上皆具有弹性.因此,需要自我导向的学习,并采取各种学习方式和策略”[12].克罗伯里(Croplry)认为,要理解终身教育的真正内涵,应从时间、形态、结果和实施层面来探讨[13],因为终身教育具有整体性、弹性、性和自我实现性的特征[14],终身教育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自我导向的学习,主张在人生任何阶段,需要不断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变化.

当今社会,教育学习活动更加以工作需要为中心.创业教育是社会情境中的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方面,其宗旨是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实现自我成长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欧盟自20世纪90年始大力推广终身教育学习理念,并于2006年12月18日由欧洲议会和理事会(European Parliament and the Council)提出,“主动意识与创业能力”是终身教育学习的八大关键能力之一,应渗透于教育与培训的每个阶段.欧盟提出的“创业能力”由一套具体的、清晰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构成.“创业精神或企业家精神”是“将想法转变为行动”的能力,是教育系统和经济领域势在必行的培养任务[15].由此看来,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办学形式、教学内容、教育方法与经济、文化和市场需求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创业教育的成效亦可以直接体现为经济或社会效益.

2. 创业教育终身化的阶段模型

个体发展是人生不同阶段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力量相互交互影响的产物,创业能力需通过各个教育学习阶段持续不断的培养才得以形成.美国创业教育联盟(The Consortium for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开发的创业教育终身化阶段模型(lifelong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model),将创业教育分为基础、能力苏醒、创造性应用、起步和成长5个阶段,每一阶段对应不同的教育目标和群体,各阶段既相对独立又须相互衔接[16]. 创业教育的基础阶段,体现在小学和中学教育中,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经济、市场和职业,使学生尽管家庭中没有商业榜样,也一样能够从学校教育中学到如何创办公司,树立自尊和自信[17].

创业教育的能力苏醒阶段,对应着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的主要目标和内容,即教会学生从创业者的角度看待问题,帮助他们发掘自身的创业潜力.在基础阶段和能力苏醒阶段,学习动机激发、职业理想启蒙以及对就业(创业)机会和能力的感知,将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

创业教育的创造性应用阶段,是在前两个阶段积累的基础上,挖掘创业灵感、将想法付诸于计划的关键阶段.主要目标是通过专门的职业项目或技术课程,教会学生分析商业机会、进行可行性研究、开发商业计划书,并为学生的创业体验提供支持.

创业教育的起步阶段,是成年人在获得一定工作体验后,真正迈向自主创业的阶段.要把握好商业机会,创业者需要得到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因此,大学或学院(尤其是社区学院)开设了创业教育项目,帮助有创业意向的人或创业初期的人分析市场机会、确定组织目标、实施战略部署.

创业教育的成长阶段,通常由高等教育机构以工作坊或研讨会的形式,为有需求的企业提供继续教育课程,以使之与时怎么发表展、技术进步相适应,也使创业者认清组织发展的潜在问题,防患于未然,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三、开展创业教育终身化的建议

1. 确立创业教育终身化的科学理念

如何在终身教育学习过程中倡导创业理念、传授创业技能、培养创业意识、树立企业家精神,是创业教育得以成功的关键.树立和践行创业教育终身化的科学理念,将为创业教育的开展带来深远影响.

第一,创业教育终身化不局限于狭义上的学校创业教育,而是包括社会教育、职业教育在内的广义上的创业教育.应将之纳入所有层次的教育中,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第二,创业教育终身化不是将每个人培养成为创业者,而是培养社会成员更强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建设德鲁克(Drucker)所预期的“具有普遍的、稳定的、持续的创新和创业精神的创业型社会”[18].第三,创业教育终身化的目标不限于促进新公司的创立,它还包括启发思维、促进成长和创新,帮助年轻人在任何职业上表现得更具创造力和自信[19].其内容不限于商业知识和经营技巧,还包括发展个人的企业家特质和一般创业、就业技能作为创业的基础;增强自我雇佣、自主创业的意识,将创业作为一种职业选择方案;在创业项目和活动中锻炼现代经济生活的生存能力.第四,创业教育终身化不仅仅通过读书、上课、听讲座的传统方式,还将借助学校与企业、相关利益群体的广泛合作,搭建商业模拟、团队合作和经济活动平台(如“创业实验室”、孵化器和科技园区).第五,创业教育终身化要优化企业、政府和社团中的教育文化氛围,衔接学历教育(基础教育、中等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和面向全民的全纳教育),动态满足不同人群在不同时期的创业需求.

2. 推进创业教育终身化的具体措施

为有效推进创业教育的终身化,宜采取相应措施:第一,展开广泛调研,科学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终身创业教育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将创业理念、技能、意识、精神的培养融入各种形式、各个层次的教育中,鼓励在校本课程和研究型课程中加入有特色的创业模块.第二,组织各层次教育力量,鼓励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和灵活性的教育模式,单独开设创业课程,并将创业教育内容融合进各科课程,突出学生主体精神的发挥、创新精神的培育和商业思维的训练.第三,注重创业能力培养,强调能力本位的终身创业教育,从创业核心能力出发,根据创业阶段的需要,层层分解,确定针对各阶段学生的能力培养方案.第四,储备创业教育师资,大力培养各阶段创业教育专业教师,推行创业教育专业师资的资制度,并创新普通教师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将企业家精神的培养扩大到教师群体.第五,致力于解决应用和实践问题,以创业者为本,倡导“做中学”;完善创业支持机制,以社区居委会为沟通组织,带动当地政府、学校、社团、企业、创业者共同实施基于行动的终身创业教育.第六,设立创业教育终身化的评估标准和评价指标,以行政区为单位,根据区域创业教育的开展、创业力量的联合、创业主体的交流、创业成果的涌现,实施创业教育终身化的质量和影响评估.

93; Peterman, N.E. & Kennedy, J. Enterprise education: influencing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entrepreneurship [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2003, 28 (2): 129-144.

[8] Matlay Harry. The impact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on entrepreneurial outes[J]. 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an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2008, 15 (2): 382 – 396.

[9] Sánchez, J. C. University training for entrepreneurial petencies: Its impact on intention of venture creation [J]. Entrepreneurship Management, 2010(7): 239-254.

[10] Lián Francisco. The Role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the Entrepreneurial Process[M]. //Alain Fayolle (ed.).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in Europe: Evolving Concepts and Processes. Cheltenham: Cheltenham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Limited, 2011: 230-247.

[11] 保罗·郎格朗著. 终身教育引论[M]. 周南照、陈树清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5.

[12] De, R.H.(ed.). Foundation of lifelong education [M]. Oxford: Pergamon Press, 1976.

[13] Cropley, A.J..(ed.). Towards a system of lifelong education [M]. Oxford: Pergamon Press, 1980.

[14] Shager, R. Organizing schools to encourage self-direct learners [M]. Oxford: Pergamon Press, 1984. 6-9.

[15]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the Council. Remendation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the Council of 18 December 2006 on key petences for lifelong learning[EB/OL].(2006-12-18)[2012-09-16]http://enil.ceris.r.it/Basili/EnIL/gateway/europe/EUkeypetences..

[16] Ashmore, C.M. Entrepreneurship in Vocational Education[M]. //C.A. Kent (e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Current Developments, Future Directions. Westport, CT: Quorum Books, 1990: 213.

[17] Kroon J., Klerk S. & Dippenaar A. Developing the Next Generation of Potential Entrepreneurs: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Businesses [J]. South African Journal of Education, 2003, 23(4): 319 – 322.

[18] Drucker, P. The Coming of Entrepreneurial Society. Reprinted in The Essential Drucker [M]. New York: HarperCollins, 2001.


[19] 陈爱华. 爱因斯坦科学发展风险观及启示[J].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 2012(2):98-102.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BGL043);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ECT-11-0045)]

[责任编辑:吴芳和]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