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声音2016年2期

更新时间:2024-04-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796 浏览:8668

谈松华,黄晓婷:改进教育评价

1.政府对教师及学校绩效采用更为科学、公平的增值性评价.增值性评价的概念即评价学生在一段时间教育过程后的“成长”,以变化取代原来对学生在某一个特定时刻的状态的关注.2.改进评价技术,科学解读评价结果,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信息反馈,提供发展性评价.这些反馈信息可以为学生弥补不足、促进均衡发展,以及发挥优势、培养个性化特长,提供有效依据.3.改进教育评价的标准、内容和方法,形成各种知识与能力并重的多元综合评价.在评价标准方面,固定而僵化的准绳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何改进标准,在评价中向学生提供开放性问题,对科学创新的尝试给予更多的权重等,正是目前评价研究开始探索的课题.

(《光明日报》,2013年1月23日)

储朝晖:希望中国教育更加公平、科学、人性

在教育公平上亟须解决的具体问题有:农民工随迁子女流入地升学问题、农村中小学合理布局和师资均衡配置问题、高校招生公平问题等.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首先需要改变观念,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的成长发展作为基本目标.同时需要改变管理与评价体制.实现公共教育的管理、评价、办学三种角色分离,才有可能办出多样性、公平性、个性化的教育.而返还学生的学习自主权是尊重教育规律的前提.此外,必须改变当下教育只是身份和地位象征的功利价值取向,彻底改变师生仅仅通晓考试却很少关心真理和美德的状况.切实将教育定位为基本的民生,定位为使人的天性获得弘扬而非遭到毁损,使它成为民众追求幸福的现实路径.

(《中国教师报》,2013年1月2日)

曹子建:师德:从“灌输”到“养成”

师德教育模式必须完成从灌输向养成的转化.师德教育的过程不是由外向内的灌输过程,而是在外在价值引导下自主内化的养成过程.灌输难以实现师德规范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化.从根本上看,灌输违背了德育的基本规律.学生是师德教育的主人,在德育过程中具有主观能动性.加强师范生师德教育,必须将德育过程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实践,重视学生的内心体验.师德既是一种外在的行为规范,也是一种内在的个体需要.“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师德蕴涵着诸多幸福的种子,可以让教师感受感动,收获成功.师德教育要顺利完成由灌输向养成的转化,有必要充分发掘师德的个体价值与意义,注重师德的生命意义和价值皈依.


(《光明日报》,2013年1月23日)

黄忠敬:分层教学:为学生提供不同的支架

《纲要》指出,教育要关注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确立相应的教学层次,以适应学生最近发展区和最佳发展期的教学.分层教学策略一般可以分为学生分层、目标分层、课程分层、作业分层和评价分层等几个方面.

分层教学是一把双刃剑.在过于强调差异和缩小差距的时候,有可能标签化、模式化,也有可能忽视共性和差距本身的积极意义.分层教学的真正要义是如何在规范与灵活、统一与多样、主体与主导、全纳与特殊等多对矛盾之间找到适合的平衡点.

(《中国教育报》,2013年1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