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微博教育的可行性

更新时间:2024-02-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3867 浏览:107603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博正在被广泛地运用到教育领域.微博教育是否适用于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呢?文章以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微博教育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公共艺术课程微博教育应用现状的调查,从基于微博视域的国内外教育应用研究现状、微博视域下艺术学科的微博教育现状、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应用微博教学的可行性分析、微博视角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教学模式设计等四个方面对微博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关 键 词 :文化建设;艺术教育;微博教育;公共艺术教育;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J0文献标识码:A

Feasibility Study of Microblog Education of University Public Art Edcation

HUANG Ting-ting1, ZHANG Kai-ci2

(1. School of Media and Arts,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munication, Nanjing, Jiangsu 210003;

2. Schoo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Education,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munication, Nanjing, Jiangsu 210003)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微博( Micro -Blogging) 是微博客的简称,它是由埃文威廉姆斯提出的Twitter 怎么写作演变而来,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等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2009年8月中国门户网站新浪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怎么写作的网站,微博正式进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视野.2013年上半年,新浪微博注册用户达到5.36亿,2012年第三季度腾讯微博注册用户达到5.07亿,微博成为中国网民上网的主要活动之一.微博的应用已经得到了广泛关注,并在许多领域进行了实践,如何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堂教学模式中运用微博技术,创新艺术学科的新型教学模式,是本文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一、基于微博视域的国内外教育应用研究现状

Web2.0 时代,微博学习特征主要表现为允许学习者从任意角度、任何层次以适合自己的方式切入,以促使学习者的学习更有效、更容易发生.国外对微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Twitter的研究上,在2009 年,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历史学教授Monica Rankin在YouTube上发布了在课堂中使用Twitter微博平台的视频,由此微博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将微博应用于教育的研究并不多,且主要是将微博的特性与教育应用相结合,提出一般意义上的应用策略和模式,或者对微博在教育方面的应用前景进行探析.而国内在近两三年才开始对微博进行应用并积累用户群,微博的研究从数量和深度还都略显不足.国内的学者如华东师范大学的郁晓华和祝智庭提出了微博社会网络的三种教育应用模式,即聚集模式、关联模式和发散模式,并对这些模式在教育情境中的应用分别作了初步的理论探讨[1];卢和琰认为微博的易用性及分享能力使其可以在远程教育中发挥电子学习笔记的作用,并提出可以使用现成的开源系统搭建微博笔记系统,但是没有给出搭建的思路[2];也有学者已经利用微博进行了课程的行动研究,如郝兆杰将微博引入到“C程序设计”课堂教学中,并通过问卷调查对微博的使用效果、使用情境、阻碍因素、教育优势及功能改进等5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调查结果表明微博在提升师生交流、知识点学习、学习兴趣等方面效果显著[3].此种类型的研究数目不多,仅使用问卷调查进行分析也略显单薄,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基于微博的教育应用研究已经逐渐成为现代教育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

二、微博视域下艺术学科的微博教育现状

在我国,高校开展艺术教育的主要方式是通过教师、学生面对面的在校学习,由教师讲授教科书上的书本知识和艺术技能.传统艺术学科知识体系已经较为成熟,教科书和课程俨然是大学生接受良好艺术教育资源的主要途径.然而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使得艺术信息传播速度加快,同时传播广度和影响面也增大,因此无论对于高校、教师还是学生来说,对新媒体技术发展动态的把握和艺术教育资源的掌握程度和整合能力,都是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筹码.虽然现在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堂应用了信息技术,但应用的普遍性较弱,有效信息的获取和反馈速度较慢,而艺术类传统教师自身信息技术掌握不足,很难将各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并相互渗透于教学情境中,导致现在的公共艺术教育教学方式跟不上现代艺术信息传播节奏,授课效率收到影响.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开展教育的途径和学生获取教育信息的渠道更多元化,在高等教育中这种通过网络和自媒体传播、获取和共享教育资源的模式已经越来越多地实现,这也是高等教育信息化现阶段的研究趋势.教育信息化不是教育网络、教育内容、教育对象叠加的积累关系.它是系统性的、动态性的、既有原生的又有衍生的综合性的特殊主体.

因此,基于微博的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的策略研究是一项更加深入、更加具体的教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应用微博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公共艺术教育并不是空洞的谈论艺术本质、特征、概念,而是通过对学生审美修养和诗意内涵的培养,建立起他们对于艺术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同时,结合实践,密切联系生活,形成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的艺术感悟.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基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艺术理论知识的普及、艺术欣赏能力的锻炼以及艺术创造能力的培养.与专业艺术教育不同的是,公共艺术教育不是把大学生培养成艺术专业人才,而是培养成具有审美品位、高尚情操、富有创新思维的各类专业人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远非局限于艺术课本上的艺术理论和美学知识,而是一个系统的、综合的精神工程. 高等艺术教育课程授课的群体主要是大学生,是学习特征比较稳定的学习群体.现在大学生对信息技术认知接纳程度是比较高的,这为微博在高等艺术教育领域的应用提供了主观条件.而且,高校作为教育研究的重要阵地,对新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也具备相对健全的配套研究设施,这些为微博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应用研究提供了客观条件[4].

(一)微博的特性与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特性相符合

第一,微博的互动性与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开放性相符合.

微博作为一个信息应用平台,开放的微博用户信息发表,互动的用户之间留言与转发,这些都是公开的.对于信息索取型的用户来说,经过筛选确定的关注对象,就变成了此用户了解对方发布信息的便捷渠道,而被关注对象的分享信息将即时传送给关注人,也就成为了共享的稳定而高效信息源.高校公共艺术艺术教育的目标是全体大学生,通过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很难有效地将学习内容让如此庞大的学习群体接受到.公共艺术教育不同于晦涩难懂的专业课,不要求学生有深厚的学习基础,对于艺术作品的赏析和创作也没有标准答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要能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健全学生人格就达到了教学目的.不同性别、年纪和专业的大学生都可以通过公共艺术教育得到艺术修养的提升.公共艺术教育可以利用微博传播广泛、迅速的特点,让公共艺术教育的魅力通过微博教育的传达或是优秀艺术作品的微博分享在大学生群体中蔓延开来.

第二,微博的微小性与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碎片化学习特征相符合.

微博传递的都是微内容(少于140字的短小信息),同时整合了文字、图像、音视频、超链接等于一身,用户往往需要在较短的篇幅内最大化地传达自己的信息,成熟的微博用户可能会经常以其最精炼的词汇来表达最高深的观点.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如此之快,人们不愿意在复杂繁琐的文字堆中寻觅自己需要的少量信息.这是微博为什么在大学生中受欢迎的原因之一.对于普通大学生来说,看待公共艺术课程与大学自己本专业的专业课程是不一样的.大多数大学生将公共艺术教育作为培养自己审美能力、艺术情操的辅助手段.在繁重的课程学习之余聆听一段音乐,品鉴一幅名画,欣赏一段舞蹈等放松心情释放压力,而不希望公共艺术课程与自己的专业课一样以一种严肃庄重的形式出现,那样不仅不能起到舒缓压力的作用,反而会让公共艺术课程成为学生的负担.公共艺术教育内容通过微博以碎片化的方式呈现既营造了浓烈的艺术氛围,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让艺术教育“无所不在”,又不会给学习者造成学习负担,在潜移默化的欣赏过程中达到艺术教育的效果.微博内容的发出方式可以是以电脑或类似产品的互联网发布形式,也可以使用手机网络或短信的方式发布,操作简单,使用难度低,信息的更新比其他任何媒体都更为高效和便捷.

(二)微博的特性与当代大学生信息交流特性相符合

因微博的快捷、方便、即时、经济等特点,在短时间内以爆炸式的发展速度使微博成为大学生中广泛使用的网络交流工具之一.在自媒体时代,微博的出现使得每个人获得了更多、更广、更平等的传播权利.每个青年都能将自己的各种信息、态度、知识,乃至最新成就等等都发布在微博上,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能够满足青年群体对于个人、自我尊重、自我价值感建立的需要.当代大学生平等独立,喜欢张扬个性,喜欢用与众不同的方式博取他人的关注,微博的平等性、自主性很好地契合了大学生的这一思想特点.微博提供的是一个平等、开放的人际交流平台,交流的内容比较丰富,具有使用方便快捷等优势,符合大学生渴望受到关注、乐于展示自我的个性化需要.对于大部分青年来说,微博凭借其及时性、便捷性、互动性等特性,成为了一种较好的沟通联络的方式.迅速扩大的大学生微博使用群体为高校公共艺术微博教育提供了客观平台.《2013年中国大学生“微博”发展报告》中阐述基于“新浪微博”平台的调查数据表明,目前我国大学校园“微博”用户已逾3000万,平均年龄为20.84岁,青年学生群体已成为新媒体应用与发展的主力军.[5]

四、微博视角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教学模式设计

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应用微博教学,首先需要建设一个微博教学平台,并在这个平台上开展教学活动.

(一)选择微博网络怎么写作平台

从微博系统的功能特点分析,有社会化开放型的微博系统和专业型的微博系统.社会化微博系统是基于社会化网站的开放性微博系统,如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等,也是较早出现和发展较完善的微博系统,很多教学应用也是直接基于社会型微博系统来进行的.社会化微博系统应用于教育教学,有以下的特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随时使用,方便易学.人性化、随身化的自媒体移动设备与微博的良好结合,支持移动学习和泛在学习.丰富的微博用户与信息资源,可以提供开放的艺术信息数据分享和传播.微博中的微群提供了相关的教学小组怎么写作.可以把微群看作是学习小组的一种组织形式.社会型微博的名人注册较多,其中不乏艺术大家,他们对最新艺术信息的分享和评论,有助于引导大学生丰富艺术知识.

专业型的微博系统一般针对特定的群体(如教师、学生)提供特定的功能(如课程教学怎么写作等),从教学系统角度看,这种门户系统即是一种学习管理系统.但是专业型的教育微博系统平台构建技术门槛较高,对于信息技术掌握水平欠缺的艺术专业教师来说,难以驾驭,所以从实际应用角度来说,社会性微博系统更适用于目前中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应用.

(二)通过微博构建公共艺术虚拟课堂

近年来,讨论学习开始越来越多地在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教学中应用,通常是以小组的形式引导学生的积极参与,以便实现共同的学习目标,促进学生的共同成长.在课堂内外发布关于艺术课程学习的微博,提供给学生一种记录他们认知艺术知识轨迹的方式;在课后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发微博提出问题或发表对微博群内讨论的个人意见;含有艺术信息网站链接的微博可以为学生们提供讨论各种问题的平台;学生在微博上讨论时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有利于理解和记忆;使用微博可以指定某些接受者,而所有人于此同时也都能看到这一条消息. 课程用户相互关注的微博用户可以自由地互评博文,学生也可以得到专业老师的及时指导,对于教师的指导意见和提出的要求学生可以及时地给予回应,教师也可以及时反馈学生在过程中遇到和提出的各种问题,从而使教学过程变得更具互动性、高效性.在艺术教育微博教学中,学生已经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中心,他们从接受任务、开展、反馈结果到交流与评价,在整个过程中都担当重要的角色.微博教学中,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可以经常性地进行交流,对于交流的成果,交流的结果对教学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对教师微博的关注和对信息内容的讨论,也加深了教师对教学改革、教学对话、教学反思的体会,从而真正实现了教学的高效互动,进而提高了公共艺术教育教学的效率.

由于每个学生在艺术技能、学习策略、兴趣偏好等方面都存在着个体差异,公共艺术教育微博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为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能力和兴趣爱好来选择学习内容提供了可能.通过微博平台,学生可以对个人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跟踪探讨,对自己相对薄弱的知识环节加强学习,对自己喜爱的艺术信息给予更多的关注等.

综上所述,微博平台与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教学的有效结合,为整个公共艺术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能够充分发挥微博方便快捷的优势,提高大学生参与艺术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便于同学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有效弥补了很多传统教学中的弊端和不足.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传统艺术教学方式并不能完全被微博教育取代.面对复杂纷繁的微博资源,如果学生的信息素养不够或者信息的总体整合能力欠缺的话,将不能将其内化为结构完整的知识,这时,教师在传统教育课堂上的指引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微博进课堂应该是以辅助者的角色进入,丰富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有实现与传统教学方法的有效结合,才能促进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发展,促进大学生艺术素养不断提高.(责任编辑:陈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