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辈革命家是这样教育子女的

更新时间:2024-02-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618 浏览:9386

让儿子到农村去劳动锻炼

1946年1月,毛岸英在苏联学习结束回到延安后,领导同志考虑到毛岸英多年不在身边,这次就想把他留下来.没有同意,他让岸英住在警卫团.后来,首长又让岸英到小食堂吃饭,却说:“他没资格.”当和岸英谈话问岸英在苏联都学习些什么时,毛岸英回答说:主要学习军事,还学习了一些历史、哲学、政治、文学等.听了后说:你那仅是书本知识,还要向他们(指周围的农民、战士)学习.接着又说:你外国大学毕业了,你还没有上完中国的劳动大学,我决定送你到农村去.就这样,把毛岸英送到了吴家枣园,请劳动英雄郝邦华当“教授”,郝邦华愉快地接受了任务,教毛岸英开荒、犁地等农活儿.干了几天,见毛岸英的手上打满了血泡,郝邦华说:都怨我没关心你.毛岸英却说:是我还缺乏锻炼.经过劳动锻炼,毛岸英学会了许多农活儿.1946年下半年,毛岸英被调到做文书和翻译工作.临去前,问儿子:你的书呢?毛岸英就把长满老茧的双手伸了出来.

朱德告诫子女“别想靠我”

1962年春节,朱德把儿女、儿媳妇们叫回家,专门进行了一次家庭教育.他庄重地说:平时你们都有工作,现在借节日团聚的机会讲讲家史,让你们知道为什么要革命.接着,他讲述了他的漫长革命经历,特别讲述了拒绝大军阀杨森邀请他当师长的那段经历,以此来教育子女,使他们懂得革命不是为了做官,更不是为了个人享受.他说:你们不要总想着我这个家,我生活吃住都有组织来管,条件比大家好得多,这些都是党和人民给的,可你们不能享受,你们在节检测日里来这儿住几天是可以的,但不能长住,生活上要自力更生,不要依靠我,也别想靠我.人靠自己的本事,能干什么就干什么.子女们回答他说:我们从来没有靠你来,也不.朱德听了笑着说:没有更好嘛!


董必武让儿子下乡务农

1969年春天,84岁高龄的董必武,响应党的号召,坚决把自己的小儿子董良翮送到河北省晋县(今晋州市)农村去务农.这件事无论在学校、机关都引起了很大的震动.董良翮临下乡时,董老题词谆谆嘱咐他说:到晋县去,要努力学习思想,要努力参加生产劳动,做一个好农民,要为共产主义的宏伟理想努力奋斗.董良翮下乡后,董必武不仅经常写信教育他,还不时请董良翮所在生产队的同志到北京来,向他们了解儿子在农村各方面的表现,请他们多讲他的缺点,以便对董良翮及时进行帮助.1970年12月,董良翮光荣地参加了中国,以后又担任生产大队党支部书记.董必武写信告诉他要注意两点:一是不要“一得自矜”,二是不要“浅尝辄止”.意思是要他不要自满,继续努力.1975年,董良翮下乡已经八年了.董必武临终前谈起关于良翮的事,对夫人何连芝说:良翮是晋县人,不是北京人了.他的事要由晋县组织上去安排,我们不必多操心了.

习仲勋教育女儿要“夹着尾巴做人”

习仲勋的女儿乾平“”前毕业于外交学院,分配到《国际商报》工作.1983年,王光英筹建光大公司,有意调她去工作.习仲勋闻知后,当面谢绝了王光英的好意,说:还是不要调她去好.你这个光大公司名气大,众目睽睽,别人的孩子能去,我的孩子不能去!后来他将此事告诉了乾平,女儿委屈地说:我是学外语的,到光大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为祖国的改革开放做点儿事情,有什么不好?习仲勋严肃地说,人只要有才能,在哪里都可以发挥作用,就怕你没有本事.你是习仲勋的女儿,就要“夹着尾巴做人”.乾平继续留在《国际商报》工作,后来曾出了几次国.当时出一次国很不容易.习仲勋知道女儿多次出国的事后,就要她说清出去的理由.父女俩为此在一次吃饭时燃起“战火”,女儿顶撞说;我是记者,我是学外文的,出国是工作需要.习仲勋忽地站了起来,把筷子一摔,高声说道,哪有那么多的工作需要?不要什么行为都加上工作的名义!直到女儿表示今后不再随便出去,要踏踏实实工作后,他才消了气.

陈毅教育子女“不能搞任何特权”

全国刚解放时,陈毅任上海市市长.曾是外国人乐园的上海,灯光迷离,花花绿绿.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陈毅,特别注意孩子们的吃、穿,更注意孩子们的道德修养.他对孩子们说:上海是个大染缸,你们要注意呢!陈毅家里当时都穿土布衣,绸缎从不进门.孩子的衣服是大人的衣服改的,大孩子穿了再给小的孩子穿.起初,有的孩子见人家穿得漂漂亮亮,自己是市长家的孩子,觉得穿得寒酸.发现这个苗头,陈毅就加紧教育.他风趣地说:这是打预防针,不让你们变色,懂不懂?陈毅还十分注意抓孩子的思想教育.他工作那么忙,还亲自给孩子们上课,讲自然知识,讲社会知识.为了让他们加强“思想防线”,他特意给孩子作了几条规定:一、就近入学.不进什么干部子弟学校,防止沾染特殊思想;二、不让子女坐小汽车上学或者出门游览、写东西;三、办任何事都要严格按制度办事,遵章守纪,一心为公,不谋私利.他对子女说:你们要时时注意,爸爸是员,是为人民怎么写作的,不能搞任何特权.

谢觉哉“以诗教子”

1962年春节期间,谢觉哉的一个在外地上大学的孩子,回到家里埋怨房子不好,甚至闹着要搬家.这件事立即引起了谢觉哉的注意.他想,干部家庭的子女,很容易产生优越感,脱离群众.孩子们提的问题,一个普通老百姓的子女就不会向自己的父母提出来,所以干部更不能放松家庭教育.因此特地写了一首题为《示儿》的诗,交给孩子们.诗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只知吃饭,不懂耕耘;他的外号,叫寄生虫.到校读书,回家锄地;锻炼脑子,锻炼体力;这样的人,才能成器.”谢觉哉有个女儿,聪颖好学,成绩优异.正因如此,女儿渐渐滋生了“骄、娇”二气.谢觉哉为此颇费了一番心思,经常教育她要多做自我批评,并特意填词《减字木兰花》词送给女儿作座右铭.词曰:“骄娇二气,骄则自暴娇自弃.好像幽灵,遇着空子钻上身. 划清界限,两军阵前对立面.时时检查,自己不能再有它.”词中精辟地分析了“骄、娇”二气的危害,并着重强调了“骄、娇”二气的顽固性,要求女儿拿出古人“吾日三省吾身”的精神,时时检查,与它们划清界限,以求不断进步.

(责编/彭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