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素质教育拓展年度

更新时间:2024-02-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857 浏览:16955

武汉大学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武汉大学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年)》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特制订本规划.

第一部分回顾与总结

"十一五"期间,学校围绕建设国内外知名高水平大学的目标,着力推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怎么写作等各项工作,顺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目标任务,学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显着增强.

一,"十一五"建设的成效与不足

学科建设开创新局面.国家重点学科从20个二级学科增加到5个一级学科(涵盖29个二级学科)和17个二级学科,新增6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7个学科进入ESI排行前1%,3个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一,10个一级学科排名全国前5位."基础学科振兴行动计划"成效明显,哲学,历史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一级学科均排名全国前10位.新增一级学科博士点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211工程","985工程"二期建设顺利通过国家验收,"211工程"三期建设25个项目稳步推进,"985工程"三期建设开局良好.

人才培养再上新台阶.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优秀.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17项,新增全国教学名师9位,国家级教学团队13个,国家精品课程46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9门,特色专业26个,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6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数量位居全国高校前列.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新增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4篇,提名奖34篇,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模竞赛,电子设计大赛,"挑战杯"竞赛,国际大专辩论赛等各类大赛中取得了多项优异成绩,本科生和研究生就业率稳居全国高校前列.扎实推进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先后开办了法国巴黎七大孔子学院,美国匹兹堡孔子学院,德国杜伊斯堡孔子学院.

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年科研到账经费从3.2亿元增长到9.7亿元.新增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9个.自然科学新增国家三大奖11项,省部级一等奖50项.主持各类国家基金项目1229项,"973"项目10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9项,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147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3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7项.获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52项.SCI收录论文数五年累计5672篇,EI收录论文数五年累计4463篇,专利授权数五年累计1134件.

师资队伍建设迈出新步伐.专任教师规模稳步扩大,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和职称结构逐步优化,专任教师总数增加到360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从35.8%提高到64%.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加大,入选"千人计划"11人,新增长江学者特聘和讲座教授25人,珞珈特聘教授46人,楚天学者32人.新增"973"项目(含重大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10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1人,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04人.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3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2个.

社会怎么写作创造新业绩.以优势学科为依托,积极推动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武汉大学科技园2016年被认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并拥有国家地球空间信息武汉产业化基地和武汉大学汉语国际推广教学资源研究与开发基地两个国家基地.先后与国家有关部委共建了中国中部发展研究院,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等一批跨学科研究机构,在怎么写作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先后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武汉市人民政府,济南市人民政府,苏州市人民政府等地方政府开展战略合作,并先后与数十家大型企业建立了博士后流动站和研发中心,取得了一批具有较大影响的研究成果.

办学条件改善取得新进展.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学校总体收入从18.24亿元增加到33.42亿元.固定资产总值从28.73亿元增加到42.51亿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值从10亿元增加到15.6亿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达20169.93元.完成基建投资3.7135亿元,建成或改造教学科研楼8栋,学生公寓4栋,竣工房屋面积223478m2,多媒体教室超过教室总数的60%以上.构建了"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学校,学院,学科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立了印刷型与数字化相结合的图书馆文献保障信息化怎么写作体系和图书馆多媒体电子阅览室.校园网主干网带宽达到千兆,一期建设的校园无线网络基本覆盖教学区.

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谱写新篇章.以"强化办学特色,提升综合实力,加快建设国内外知名高水平大学"为载体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明晰了学校科学发展的方向,以"固本强基促党建,创先争优促发展"为活动载体的创先争优活动有序推进.建立健全了科学的党建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显着成效,学校被,教育部等五部委联合授予"全国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大力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推出全国高校首个《师德铭》并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大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涌现了桂希恩,黄来女,赵小亭,杨昌林等一批先进典型,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教育部依法治校先进示范学校","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

"十一五"期间学校教育事业获得了长足发展,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核心竞争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缺少具有世界重大影响的一流学科,原创性学术成果不足,学术领军人才及高水平创新团队偏少,二是学校发展的外部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争取外部资源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三是民生方面积累的矛盾和问题有待进一步缓解,校园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教室,宿舍资源不能满足办学发展的需要,四是学校管理还不能完全适应发展的需要,校院两级财务管理体制改革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公共资源的配置还不尽合理,公共怎么写作体系的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十二五"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十二五"时期是学校承上启下,加快发展,实现新的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要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以更加敏锐的战略思维和更加宽广的国际视野,把武汉大学未来发展放在国家对学校发展的战略定位上,放在全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大格局中,放在中部崛起发展战略和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总体部署中来思考和谋划.

一是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丰富了高校自主创新的新内涵.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在国家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创新型国家,要求高等学校尤其是研究型大学切实提升创新能力,大力推进协同创新,努力成为具有国际重大影响的学术高地,行业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基地和区域创新发展的引领阵地,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独特作用.

二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指明了高校改革发展的新方向.国家教育,科技,人才中长期规划相继出台,高等教育发展步入新的历史阶段.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努力突破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增强科学研究能力,怎么写作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巩固提升学校在高等教育第一方阵中的位置,在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宏伟进程中发挥示范作用.

三是主动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赋予了高校怎么写作社会的新使命.研究型大学既是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又是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创新成果的重要源泉.湖北构建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建设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开展国家"两型社会"建设试点和武汉城市圈配套试点改革,实施湖北"两圈一带"发展战略等重大举措,要求学校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彰显特色和优势,创造品牌,在怎么写作区域发展与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


四是不断扩大国际交流合作激发了高校开放办学的新活力.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是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蓝图,要求学校加快国际化办学步伐,充分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积极参与国际教育和科技的交流,合作与竞争,不断扩大学校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在国际高等教育大格局中发挥积极作用.

第二部分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办人民满意大学为宗旨,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以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秉承"自强,弘毅,求是,拓新"的校训精神,明确"顶天立地"的办学思路,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坚持"尊重学者,崇尚学术",坚持以人为本,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怎么写作和文化传承创新能力,为怎么写作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发展思路

依托"985工程","211工程"建设,聚集一批国际一流的学术大师和学术领军人才,加快世界一流和国际知名学科(群)建设步伐,巩固提升哲学社会科学优势,彰显自然科学实力与特色,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打造高水平的科研平台(基地)和团队.始终坚持把人才培养作为办学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培养既志存高远又脚踏实地的精英型拔尖创新人才和满足国家需求的各类专门人才,始终坚持把科学研究作为办学的战略支撑点,在抢占国际科学技术和学术前沿,追求卓越的同时,注重经世致用,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解决关键技术问题,始终坚持把社会怎么写作作为办学的重要着力点,在怎么写作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贡献的同时,扎根湖北,为湖北打造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和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具体思路是:

——坚持内涵发展,增强学校综合实力.对照世界一流大学的核心要素,遵循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发展规律,强化顶层设计,明晰发展方向,促进阶段规划与中长期规划,"985工程"及"211工程"建设规划统筹衔接,在发展方式上更加注重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合理配置办学资源,着力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

——坚持特色发展,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彰显学科特色,加强主流学科建设,在相关领域抢占学科前沿,建成若干世界一流学科(群),强化测绘,水利,电力等行业特色,在相关行业关键技术领域占有主导地位,突出区域特色,在怎么写作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体现时代特色,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引领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占有一席之地.

——坚持创新发展,激发学校办学活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三创"型拔尖创新人才和专门人才,创新引才引智思路,汇聚一批一流学术大师和创新团队,加快推进协同创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构建具有武汉大学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

——坚持国际化发展,提高学校国际影响力.学习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推进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加强与美国杜克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交流,联合推进高水平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引进优质教育资源,重点吸引世界一流学者来校工作,加强政策引导,多渠道选派师生出国学习和深造.

——坚持共建发展,提升学校社会贡献力.以贡献促共建,以怎么写作求支持,积极推动省部共建,实施"科教兴鄂专项行动计划",当好科技库,人才库,思想库,积极推动部委共建,将国家,行业需求与学校发展紧密结合,在人才培养,科技合作,学术交流,学科与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加强与大型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建,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坚持和谐发展,增强学校发展凝聚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将学校发展和改革成果切实体现和落实到师生员工身上,加强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为学校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政治保障,进一步凝练,弘扬特色鲜明的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构建"文明珞珈,和谐武大",不断提升武汉大学精气神.

三,总体目标

在新的时期,学校确立了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三步走"战略:到2016年稳固提升学校在中国高等教育第一方阵的位置,部分学科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到2020年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前200位,到2043年建校150周年时,总体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前100位.

根据"三步走"战略,学校"十二五"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建成若干世界一流的学科(群)和国际知名学科(群),造就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打造世界一流的本科教育,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产出一批有重大影响的原创性成果,提高社会怎么写作的能力和水平,引领文化传承与创新,全面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声誉,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奠定坚实基础.

四,主要指标(省略)

第三部分发展任务

一,人才培养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育人为根本,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增强学生怎么写作国家怎么写作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培养既志存高远,又脚踏实地的精英型拔尖创新人才和满足国家需求的各类专门人才.

(一)预期目标

进一步健全有利于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和机制,完善培养模式,产生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标志性教学成果,建设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和示范性作用的国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十二五"期间,全日制在校学生总数控制在53300人以内,其中普通本科生30000人,硕士研究生13000人,博士研究生7300人,留学生3000人,新增国家级教学成果奖8项,国家级教学名师5名,国家级教学团队12个,国家级精品课程30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5门,原版教材的使用及双语教学率达到10%,建设国家级重点专业30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4个,开设中外合作办学和联合培养项目30项左右,国际化专业试点基地10个,本科全英文教学课程200门,建成研究生一级学科通开课200门,全英文研究生课程60-80门,全英文研究生专业3-5个,建设研究生实践基地100个,聘请研究生导师800-1000名,新增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8篇.

(二)主要举措

1.改革人才选拔模式

积极探索本科生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人才选拔机制.积极推进按学科大类招生.以"弘毅学堂"选拔拔尖创新人才为突破口,探索统一考试与综合素质考核相结合的人才选拔实施办法.进一步完善保送生,自主选拔录取,艺术类专业,高水平运动员,艺术特长生等特殊类型招生选拔办法.

拓展研究生优质生源,优化招生选拔模式.建立高水平大学优质生源互推平台,健全优质生源激励机制,大幅度提高生源质量.进一步完善硕士生推荐免试,硕博连读,提前攻博制度.进一步扩大院(系)研究生导师招生自主权,完善优秀人才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的选拔措施.

2.创新本科人才培养

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坚持以培养创造,创新,创业"三创"人才为目标,构建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新模式,以学分制改革为主线推进教学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加强专业建设,彰显专业特色,建立良性专业结构调整机制,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重点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物联网,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完善教授为低年级学生授课制度,定期开展教授为本科生授课情况的专项检查,改革完善大学生实践教学体系,新建 100个左右实习实践基地,10个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和10个大学生创新活动基地.

实施"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推进"弘毅学堂"建设,开辟精英人才培养特区,加强教学改革试验班,基地班管理,建立评估考核机制,积极参与国家卓越工程师,卓越法律人才,卓越医师等应用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建立多个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打造优质教育资源平台.推进实施"《武大课程2016》计划",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设一批国家级精品课程等优质教育资源,积极推进课程中心,网络视频公开课建设,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积极参与"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二期建设,整合已有成果,提高学生受益面和资源利用效益.

3.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进一步完善2-3年硕士研究生弹性学制改革,开展博士生学制改革试点,鼓励部分学科实行博士4年制,完善教育部"学术新人奖",研究生自主科研基金遴选和管理机制,加强研究生跨学科创新团队建设,拓展研究生学术交流与科技创新平台,建立健全研究生导师指导规范,完善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优化研究生奖助体系.

实施"博士研究生跨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深入推进博士研究生跨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试验区建设,建立健全选拔培养机制,构建跨学科导师团队指导体系,加强跨学科课程体系建设,搭建跨学科国际学术交流平台,强化跨学科科研能力训练,实现学科融合,精品孵化与精英培养的集成创新.逐步建立稳定的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产出机制,加大奖励力度,强化学位授予过程管理,着力提升博士学位论文质量.

实施"高层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计划".进一步探索和完善高层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体制,优化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链,建设一支与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150门左右高质量的学科通开课与一批课程教学案例库,建设10-15个"产学研用"示范基地.

4.塑造继续教育品牌

按照"规范管理,质量为本,重点突破,突出特色,创新务实"的思路,实施精品战略,以建设"精品"专业,项目和课程为龙头,构建国家,省,校立体式"特色专业"体系和精品课程体系,实施继续教育差异化竞争战略,增强继续教育的特色和优势,实施信息化工程,推进继续教育现代化,建立适应业务多样化的远程教育公共怎么写作平台体系,逐步实现继续教育战略转型,打造与学校地位相适应的继续教育品牌.

5.提高国际化教育水平

推进人才培养国际化.通过全英文专业和全英文课程建设,教改实验班国际合作,中外合作培养等,构建人才培养国际化新体系,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双向交流,将一流学科专业面向国际学生开放,真正实现学分互认,学位互授联授,实施学生国际交流能力提升计划,提高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提高与国际知名大学合作培养研究生的力度,在优势学科推广"国内课程学习—国外科研实习—全英文毕业答辩"的内外兼修式培养模式,形成研究生海外实习与海外志愿怎么写作长效机制,大力支持研究生出国访学,到国外攻读博士学位,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开展国际合作研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创新型人才.

适度扩大留学生规模,着力提高留学生生源质量和留学生培养质量,增加学历教育留学生比重,吸引更多发达国家留学生来校学习,加强留学生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和培养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增加全英文授课专业,进一步推进国际化课程体系改造,不断提升留学生教育水平.

稳步推进中外合作办学.选择学校现有的一批学科专业或新建一批学科专业开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合作,以与杜克大学共同创设昆山杜克大学为契机,加强双方在教学,科研,学生培养,师资和干部培训,现代大学管理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和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管理经验,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海外孔子学院的建设,努力提升学校国际化办学实力和海外影响力.

6.加强德育工作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构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德育工作体系.提高大学生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建立和完善学生工作的评估机制和责任制,完善辅导员队伍的管理机制,培养机制和考核机制,提高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水平,建立学生事务中心,学生创业中心,第二课堂课程体系,素质拓展基地,推进学生工作特色基地建设,实施"红网"工程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充分利用新兴媒体,开辟学生工作新阵地,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7.全面推进艺术教育

推进人文精神视角下的艺术教育,加强艺术学学科专业建设,将艺术教育纳入学校通识教育体系,使艺术与科学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为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创造有利条件.大力推进面向全体学生的艺术教育,建立必修与选修课相配套的多层次,系列化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完善艺术教育管理体系,将艺术教育教学纳入学分制管理,注重文化艺术教育课程建设和校园文化活动相互促进,立体交叉发展,建立,完善相关制度和机制,组织,引导广大学生积极主动参加课内外艺术教育.加强大学生艺术团的建设,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艺术讲座.

8.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怎么写作

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建立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开发创新创业类课程,纳入学分管理.广泛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积极争取资金投人,积极开展创业培训,全面加强创业信息怎么写作,出台促进在校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和措施,进一步强化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和"导师工程",加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发展的专业化培训力度,建立一支专业化的就业指导怎么写作队伍,完善学生就业工作硬件设施,增加就业工作经费投入,推进就业指导工作全员化,全程化,专业化,信息化建设.

二,学科建设

以学术队伍建设为核心,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坚持"强化基础,拓展应用,聚焦前沿,引领发展"的原则,按照"分类指导,分层建设,分步推进"的思路,谋划学科"大平台,大团队,大交叉,大项目,大成果"建设,进一步提升哲学社会科学优势,彰显自然科学实力,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培育战略性新兴学科.通过五年建设,建立具有武汉大学特色的高水平学科体系,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学科.

(一)预期目标

到2016年,打造1-2个世界一流学科(群),建成2-4个国际知名学科(群),力争进入ESI排名世界前1%的学科数达到12个,其中进入前200位的学科数达到3-5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数达到10个.

(二)主要举措

1.分类指导,彰显学科特色与优势

突出学科特色与优势,实施重点发展,突出学科前沿与学科转型,推动创新发展,突出学科建设质量与效益,注重内涵发展,突出学科交叉与融合,实现协同发展.

加快文科的现代化建设.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研究,吸收融合现代化的教学和科研理念,方法,手段,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强化哲学社会科学应用对策研究,进一步发挥"思想库"作用,推动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走向世界,扩大学科国际影响力与话语权.

加快理科的国际化建设.引进和培养具有国际学术影响的科学家,打造国际一流学术团队,取得世界一流的原创性成果,努力实现在可比指标上和世界一流大学相当.

强化工科的战略化发展.集成理科优势,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加快特色工科向主流工科拓展,传统工科向新型工科转型,在应用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提升怎么写作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能力.

强化医科的集成化发展.切实加强医学学科基础研究和源头创新,促进生物学,医学和药学的交叉融合,构建生命科学大平台,带动医学整体水平快速提高.

2.分层建设,优化学科体系与布局

构建由世界一流学科(群),国际知名学科(群),基础学科,特色学科,新兴交叉学科组成的鲜明学科体系.

实施"世界一流学科(群)创建计划".重点建设空间信息科学与技术,水利工程,生命科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口腔医学,信息资源与管理,经济学,哲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新闻传播学,历史学,公共管理等优势学科,打造若干世界一流学科(群),产生若干国际知名学科(群),形成武汉大学学科发展的核心竞争优势.

继续实施"基础学科振兴行动计划".加强哲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力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医学等基础学科和学科基础建设,建立起适应学校快速发展要求的基础学科体系,支撑其他学科的可持续发展.

实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计划".全面推进高端人才建设,学科优势提升,学术精品涵育,学术平台拓展,珞珈智库锻造和国际交流促进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强化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优势.

实施"特色学科彰显计划". 重点支持法语语言文学,高电压与绝缘技术,能源动力工程和装备,岩土工程,内科学(心血管病),肿瘤学,印刷工程等学科,凝炼学科方向,加强学术队伍与条件建设,在若干领域或研究方向取得突破并产出标志性成果,将特色转化为优势.

实施"新兴交叉学科培育计划".以优势学科为基础,学术领军人物为核心,问题研究为导向,重大研究项目为载体,机制创新为突破口,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文化遗产保护与科技考古,社会安全与管理,边界海洋与国家安全研究,中部崛起与湖北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命医学,生物医药,水科学综合研究等领域遴选建设一批战略性跨学科平台和创新团队,培育一批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抢占学科发展战略制高点.

3.创新管理,提升学科建设质量与效益

完善学科建设领导体制.校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对学科建设发展战略进行顶层设计,统筹资源配置,学院作为学科建设的主体,负责全面推进学院学科的重点建设和协调发展,独立科研机构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参加所属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创新学科建设运行机制.强化目标管理,注重绩效评价,以"长期规划,动态管理,分段实施"为指导,按照"投入-效益-评价-绩效投入"的思路,制定和完善相应的评价管理办法,推行学科建设滚动投入机制,推进"跨学科特区"建设,在人事,财务,研究生培养等方面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支持战略性跨学科研究平台和创新团队建设.继续推进"珞珈讲坛","跨学科对话"等系列论坛建设,营造良好的学科生态环境.

三,科学研究

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开展国家急需的战略性研究,科学技术尖端领域的前瞻性研究,涉及国计民生重大问题的公益性研究.坚持怎么写作国家目标与鼓励自由探索相结合,瞄准国际前沿,加强基础研究,建设重大创新平台和创新团队,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人才培养,推进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和方法创新,产出一批在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的学术成果,进一步提升科学研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和贡献力.

(一)预期目标(省略)

(二)主要举措

1.加强创新人才团队培育

培养中青年学术创新团队.加大团队支持力度,形成一批层次清晰,梯队合理,富有团队活力的创新团队,实现个体优势向整体优势转变.加大对优秀中青年人才,尤其是四十岁以下青年人才和团队的支持和培养力度,培养出一批高水平青年学术骨干,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和创新群体(团队),造就一批善于组织大规模科研创新活动和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的战略科学家,造就一批具备深厚的学术底蕴,深邃的学术眼光,深广的学术气度的领军人才.

2.提高重大项目承担能力

实施"科技重大专项培育计划".定期邀请校内外各领域专家瞄准重大专项,探讨策划项目指南,形成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结合学校多学科综合优势,积极推动协同创新,与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组建研究团队,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共同争取重大项目,建立健全重大项目培育,管理及协调机制,围绕重大项目组建若干跨学科虚拟研究院或机构.

实施"学术精品涵育计划".完善科研项目资助体系,设立重大学术成果培育专项,加大重大基础性理论研究和重大现实问题研究项目的资助力度,提高科研项目优秀成果产出率,支持原创性探索,鼓励精品,上品,力争推出一批对文化传承创新具有重大影响的标志性成果,一批能够产生重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应用研究成果.创新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加强实证研究,使人文社科研究从定性分析为主转向定量和定性分析并重.策划建设具有武汉大学特色的文科科研数据库和案例库.

3.强化科研创新平台建设

构建多元化创新平台体系,包括科技创新研究平台,成果转化与应用平台,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和交叉科学研究中心等四类创新平台,凸显序列完整,培育递进,持续发展的创新平台体系特色,形成武汉大学科技创新的核心支撑体系.实施"学术平台拓展计划",加强重点研究基地建设,建立发展状况年度监测与科学激励机制,完善虚体研究机构管理办法,严格执行"进入"和"退出"标准,提高科研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益.

4.推进科学研究国际化

与海外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建立全面深入的合作关系,积极搭建国际联合研究平台,共同承担国际研究项目,开展高层次学术交流与合作,启动"国际学术周"活动.继续加强中美,中德,中法,中泰联合研究中心建设.加大在SCI,SSCI和A&,HCI等国际性源期刊发表研究论文,国际知名出版机构出版学术着作的支持力度,鼓励教师在国际学术刊物和国际学术组织任职,加强学术成果的翻译推介工作,积极提升我校科学研究成果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四,人才队伍建设

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坚持"稳定,引进,培养,提高"的人才工作方针,创新人事管理体制机制,全面,协调,可持续推进人才队伍整体建设.

(一)预期目标

"十二五"期间,专任教师队伍总数达到4000人以上,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70%,具有海外工作,学习经历的教师比例达到70%,新增两院院士4名,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4名,国家级教学名师5名,到2016年,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达到20名,"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达到100名左右,"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和楚天学子达到80名左右,遴选支持50名左右珞珈特聘教授和100名左右珞珈青年学者,遴选支持和重点培养其他各类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300名.

(二)主要举措

1.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按照高等教育规律,根据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需求,进一步优化教师岗位设置,按岗位发展需求增加教师队伍的总体数量,把好教师准入关,实施并不断完善师资博士后制度,积极拓宽教师资源渠道,通过聘任教师,博士后科研人员,返聘退休教师,研究生兼任助教等方式,促进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优化教师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和年龄结构,建立有效的师资队伍新老交替机制.

2.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

依托和地方各类人才项目,以海外高层次人才为重点.进一步增强"千人计划","百人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等高层次人才项目集聚海内外优秀人才的功能,在大型实验室,文献信息共享平台设立"首席技术专家"岗位,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重点引进一批年富力强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和领军人才,拓宽引智渠道,创新合作方式,组建"讲座教授团",吸引国际一流的学术大师来校合作开展教学科研工作,根据学科发展需要,拓展国际化"谋才"视野,筹建学科亟需人才信息库,建立人才跟踪怎么写作,沟通反馈与风险评估机制,通过多种形式引进人才,提高引才效率,为引进人才提供"一站式"精细化怎么写作.

3.实施"351"人才计划

建立全方位,多层次人才支持培养体系.在未来5年时间内,遴选支持50名左右珞珈特聘教授和100名左右珞珈青年学者,结合"'70后'学者学术发展计划"和"青年教师自主创新岗位计划",大力实施"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扩大教师出国留学规模,提升中青年教师队伍国际化水平,加强教师业务培训,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加强与大型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合作,提高教师的实践创新能力.

4.创新人事体制机制

坚持用事业凝聚人才,用实践造就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制度保障人才,用环境吸引人才,建立学校统一领导,各职能部门和院(系)紧密配合,广大教师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形成上下联动,协调高效,整体推进的人才工作运行机制,继续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从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流动配置,激励保障等方面形成更加科学,更具活力的人才资源开发机制,切实关心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努力改善他们的工作,生活条件,解除其后顾之忧,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

5.加强管理怎么写作队伍和实验技术队伍建设

推进管理队伍,实验技术队伍专业化建设,建立专业化培训体系,分类指导,不断提高管理队伍和实验技术队伍的专业素养,建立实验技术人员与专任教师的互通机制,吸引高层次人才从事实验教学与技术怎么写作工作,进一步加强工勤队伍建设,强化怎么写作意识,完善聘任考核制度,引入竞争机制,提高管理怎么写作质量与水平.

五,社会怎么写作

坚持"以贡献促共建,以怎么写作求支持",努力成为解决国民经济重大科技问题,实现技术转移,促进成果转化的生力军及各类社会人才培养的主力军.

(一)预期目标

"十二五"期间,转化重点科技成果30项,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新建产学研基地1-2个,孵化,建立高新技术企业20个,企业孵化成功率达到50%以上,重点培育上市公司3-4家.非学历教育培训人数达到70000人次.

(二)主要举措

1.大力推进政产学研用结合

按照"国家急需,世界一流"的要求,瞄准科学前沿和国家发展的重大需求,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基础,以机制体制改革为重点,以创新能力提升为突破口,大力推动多学科协同创新,分步建设各类协同创新中心,积极参与《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广泛开展与科研院所,企业和地方的合作,精心策划,申报,组织开展协同创新项目,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和现实问题.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校企合作模式和科技创新体系,建立完善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的相似度检测科技怎么写作体系,形成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科技开发,成果推广和技术转移的产学研体系.大力推进以空间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以及软件工程等为重点方向的技术转移与产业孵化,孵化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及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打造高科技龙头企业,形成从"院系项目→产品,产业孵化→高新技术企业→工程中心(产业化基地)→学科建设→人才培养→院系项目"的科技产业发展循环链,通过高新技术集成,推动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加强国家大学科技园等园区及驻外研究院建设.鼓励和引导教师对科研成果申请知识产权保护.

2.提升哲学社会科学怎么写作社会能力

实施"珞珈智库锻造计划".面向国家关注的战略性领域,策划新建若干高端合作平台,将校部共建平台建设成为直接怎么写作于国家战略的重要智库机构,依托"湖北发展问题研究中心",实施"湖北研究"专项计划,做好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的"思想库"和"智囊团",推出《珞珈智库》,展示我校教师对有关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成果和咨询建议,打造"珞珈智库"品牌.

3.加大社会人才培训力度

与各级政府部门,行业系统,企事业单位密切合作,加强国家级干部培训基地,行业培训基地,教育部师资培训中心建设,为地方,行业培训专门人才,创新"1+N"办学模式,积极面向在校大学生,农民工,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创业培训,职业培训和有关远程教育培训等.

4.实施"武汉大学科教兴鄂专项行动计划"

以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为导向,积极参与"两圈一带","一主两副"和"两区"发展战略,主动融入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促进湖北跨越式发展和加快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科技支撑.组织实施"自主创新领航行动","人力资源保障行动","高端智库锻造行动","区域发展促进行动","医疗卫生援助行动","新农村建设怎么写作行动" 六大行动计划,重点做好国家地球空间信息武汉产业化基地建设,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建设,水资源保护和污染防治技术开发与应用,湖北发展问题研究中心建设等项目.

继续做好湖北省"616工程",脱贫致富奔小康试点,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项目和武汉城市圈部属高校与地方高校支持合作计划等工作,以怎么写作武汉城市圈发展为突破口,主动怎么写作武汉科技新城建设,为湖北的跨越发展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

5.继续对口支援西部高校

全面贯彻落实新疆工作座谈会和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根据教育部新一轮对口援疆,援藏工作部署,进一步加强对口支援新疆大学,西藏大学建设的各项工作,按照"整体设计,协同工作,重点突出,逐步实施,成效显着"的指导原则,探索对口支援的新模式,帮助新疆大学,西藏大学在师资队伍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科研怎么写作能力和科学管理水平等方面得到明显提升,通过支持与合作,实现双赢.

第四部分 保障措施

一,管理体制改革

(一)加快建设现代大学制度

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进一步健全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制定《武汉大学章程》,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内部治理结构,进步一步加强和完善学部制,简政放权,下移管理重心,增强基层学术组织创新活力,推进跨学科研究和人才培养.从医学教育的系统性,整体性出发,推进医学学部改革,进一步完善医学教育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理顺学校,医学部,各相关学院之间,特别是医学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学校综合性大学的多学科优势,实现医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跨越式发展.完善学术委员会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和学院教授委员会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和学术发展中的作用,推进教授治学,进一步建立健全监督机制,推进校务公开,加强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建设,充分发挥师生员工的建言献策和监督作用.

加强学校董事会建设,探索与社会力量共建的发展模式,建立健全社会支持和监督学校发展的长效机制.

(二)改革校内资源配置方式

统筹规划,建立效率优先的资源配置模式,开发学校资产资源信息与管理数据库,制定和完善成本核算制度,使用监督制度,资源使用评估制度和资源收回再配置制度,提高资源使用效益.

(三)改革考核评价激励机制

改革现有薪酬分配制度,建立竞争性薪酬激励机制,坚持定量与定性考核相结合,完善绩效考核机制与分类考核办法,研究制定有利于产出标志性成果和推进学校产学研合作的科技成果评价体系,人员考评体系及其相关激励措施.

(四)深化后勤体制机制改革

以与师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堂,公寓,超市等为重点,试点深化后勤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开放校内怎么写作市场,通过市场机制实现后勤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师生充分参与的后勤监督管理机制.

二,办学经费与条件保障

(一)经费保障

"十二五"期间,通过深化改革,加强财务管理,积极拓展收入来源渠道,使学校总体收入保持每年8%的增长速度,到"十二五"末,力争学校年总收入达到50亿元.

深化校院两级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相关政策和配套管理措施,增强学院办学活力,加强预算管理,完善预算指标的定额控制体系,实行精细化管理和全成本核算,不断增强学校财务的宏观调控能力,集中财力办大事的能力,进一步规范资金安全运行效益管理,建立健全学校监督和内控机制,加强学校内部审计监督,建立并落实校长,院长(系主任)经济责任制度,明确各责任主体的经济责任目标,加强学校国有资产的监督和管理,增强国有资产(本)收益,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与保值增值,充分发挥校友会,基金会,董事会的作用,积极争取校友和社会各界支持,扩大办学经费来源渠道.

(二)基础设施与公共怎么写作体系建设

修编《武汉大学校园建设总体规划》,重点规划建设杨家湾,铁疗等教学区,完成和启动一批重点规划项目建设,进一步改善学校办学用房条件.完成图书馆总馆,物理学院大楼,新闻学院大楼和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大楼扩建,完成体育中心,综合怎么写作大楼,大学生科技活动中心,博物馆,枫园教学楼,研究生院大楼,信息学部星湖综合实验大楼,医学部双湖综合实验大楼和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大楼建设,启动文理学部望湖综合实验大楼,综合教学大楼建设.

进一步理顺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完善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校院两级大型仪器设备建设与管理模式,重点建设分析测试中心,高性能计算平台,A3实验室等3个校级平台,围绕空间信息,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医学,工程测试,清洁能源等相关领域,依托相关学院建设8个左右学科公共平台,设立"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基金",完善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绩效考核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收费标准,建成1个国家大型科学仪器区域中心,怎么写作华中地区乃至全国.

加强国家级,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继续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加强多媒体教室,英语自主学习中心,计算中心等校级教学公共怎么写作平台建设,加强工程训练中心,大学生科技活动中心等综合训练实验实践基地建设,进一步整合实验教学资源,探索建立测绘学科等跨院系公共实验教学平台.

建设全校共建共享的文献资源体系,加强数字图书馆建设,建立武大名师库和机构知识库,实施文献资源共建计划,共知计划和共享计划,建设全校统一共享的馆藏书目数据库,制定全校图书资料机构统一的管理和怎么写作制度.积极推进数字化学习工程建设,全面实现"数字校园",加速教室和实验室联网,建设网络多媒体教室和高性能计算体系.

加强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全校区天然气供气管网,建成110kV变电站,完成全校供电系统建设规划,实施供电系统改造,完善校内供水二次转压系统,建设,改造供水管网,建立水电供应系统调,配,控一体化管理平台和远程数据采集收费管理系统,提升学校水电气等基础设施保障能力与管理水平.

三,民生保障

坚持以师生为本,关心和维护师生员工切身利益,增加教职工收入,不断提高离退休教职工待遇.根据学校发展实际,切实为师生员工办实事.

(一)实施安居工程

通过新建,重建,改造等方式,加强学生宿舍,学生食堂,学生浴室等学生生活设施建设,建设标准化学生公寓60000平方米,留学生公寓20000平方米,学生食堂11000 平方米,加快推进热水,饮水直接进宿舍和学生宿舍空调安装,不断改善学生生活条件.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教师住房建设和管理模式,切实解决教师住房困难.积极商请地方政府在青年教师公寓建设用地审批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努力拓宽教职工建房资金筹措渠道,完善教职工周转房管理制度,加紧清理,改造,建设青年教师公共租赁用房,规划建设院士及人文社科资深教授住宅楼,外籍专家楼.加强教职工校内住房的售后管理与怎么写作,规范教职工住房出售等交易行为.

(二)改善医疗保障

修订完善《武汉大学公费医疗管理暂行办法》,完善师生员工医疗保障制度,适当增加医保对口医院的数量,启动"武汉大学大病救助"项目,减轻重大疾病患者的个人负担,进一步加强校医院建设,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怎么写作质量.

(三)构建和谐校园

建设绿色校园.注重校园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有机融合与大力保护,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长效机制,建设节约型低碳校园,完善校园绿地系统,加大校园环境整治力度,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绿色校园".

畅通校园交通.加强校园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增建教学区与家属区停车场和地下车库,通过拓宽道路,增设慢行道,新建延长线和地下通道等加快校园道路改造,建立车辆进出校园管理系统,改善校园交通环境,保障校园交通安全.

加强校园综合治理.建立学生宿舍门禁管理系统以及贵重物品防盗识别系统,推进学校安全技术防范体系建设,完善人防,物防,技防于一体的安全体系,健全维护学校安全的长效机制和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预警机制,构建平安和谐校园.

四,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

(一)党组织建设

1.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党员干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和学风建设,完善领导班子理论学习制度,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2.构建基层党建长效机制

建立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建立和完善党建工作目标管理,党员干部培训,党建工作考核奖惩和责任追究,党组织活动,党员教育管理等系列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

3.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把党风廉政建设纳入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目标管理,不断完善学校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体系,创新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形式,内容,组织好每年一度的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月活动,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逐步建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严格依纪依法文明办案,充分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作用,逐步加大干部问责力度.

4.加强党群和统战工作

做好党群,统战和离退休工作,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研究生会,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老年协会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凝聚各方智慧与力量,共同为学校发展做贡献.

5.深化干部制度改革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健全干部考察制度,进一步完善干部评价标准,逐步做到"考任分离",提高干部选任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建立干部职务与职级并行的制度,充分调动各级各类干部的积极性.

(二)思想政治工作与学风建设

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不断提高师生员工理论修养和思想政治觉悟.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大力提高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能力和水平.

充分发挥教师在学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正面引导,做好日常师德考评工作和师德标兵的评选工作,发挥师德标兵的示范作用,加强教师岗位培训,做好青年教师的传帮带工作,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坚持学术不端零容忍,在教师中大力提倡淡泊名利,求真务实,敬业奉献,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和学术精神,以优良的教风带动优良的学风.

加强学生学风建设.创新学生学习评价机制,完善各类学习奖励制度,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加强学生职业规划指导教育,增强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和主动性,加强诚信教育,严肃考风考纪,加强学风管理,制定学风规范,建立学风建设监督检查机制,充分发挥党政工团各级组织的作用,明确职责,以管理促学风,以环境育学风,形成全员参与学风建设的良好氛围.

五,大学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

以凝练武大精神为核心,以优化育人环境为重点,以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不断推进大学文化的传承创新,深入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更好地发挥大学文化的涵育,规范,凝聚和引领功能,不断提升武汉大学精气神,为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文化环境,提供有力文化支撑.

以120周年校庆为契机,加强大学文化遗产的整理,挖掘和保护工作,遵循文化传统与时代风气,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的基本原则,总结,凝练具有武汉大学特色,深受广大师生员工和校友认同的办学理念和大学精神,继承"尊重学者,崇尚学术","敢为人先,止于至善"的办学传统,弘扬"自强,弘毅,求是,拓新"的校训精神,营造宽松,宽容,宽厚的学术氛围,推出大学文化建设系列标志性成果.

加强校园文化设施和文化阵地建设,传承并锻造一批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的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和文化建设成果.加强校园人文景观规划和建设,做好校园近代建筑群的保护和利用工作.加强校园文化环境的综合整治工作,建设并规范使用武汉大学视觉形象标识系统,注重网络文化,学院文化建设.加强校友文化建设,推进校友会工作,充分发挥广大校友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持续实施精神文明创建"细胞工程",不断扩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构建"文明珞珈,和谐武大",争创全国文明单位.及时总结,推广并表彰精神文明建设优秀成果,推出更多在全国范围有广泛影响的先进典型,在国家和地方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发挥更积极的辐射和引领作用.

第五部分组织与实施

本规划是指导学校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贯彻实施本规划是一项十分艰巨的系统工程,任务重,要求高,必须完善规划体系,加强统筹协调,分解落实任务,明确目标责任,强化监督考核,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完善规划体系.以本规划为指导,科学制定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和校园建设等专项规划以及学院(系)发展规划,构建学校发展规划体系.

注重宣传引导.通过专题学习,交流座谈等形式,组织全校师生深入学习规划基本内容和主要精神,深刻理解学校的目标定位和战略部署,并通过广泛宣传吸引广大校友及其他社会力量进一步关心支持学校改革和发展,为实施规划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明确工作任务.对规划总体目标任务进行分解,落实责任单位,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明确工作任务,进度和责任主体,并将主要任务和核心指标分解到年度工作计划中,分阶段,分步骤组织实施.

强化监督管理.加强对规划执行情况的跟踪与控制,探索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考核体系,实施年度检查,中期评估和期末考核,及时掌握规划实施情况,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并将检查评估结果纳入单位绩效考核范畴.

28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