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的生态平衡相关问题

更新时间:2024-03-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0661 浏览:142654

【摘 要】20世纪七十年代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劳伦斯克雷明提出“教育生态”的教育概念,当前高等教育招生大幅提高,高校扩张后势必会引起在师资、场地、教学保障等现实问题,要想确保高等教育的高质量进行,就必须遵循教育协调发展的要求和规律,保持教育系统的生态平衡,因此本文对体育教育生态平衡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进一步明确高等教育逐渐普及后保持教育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关 键 词 】体育教育;生态平衡;相关问题;研究


王忠武教授在他的专著《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方法论》一书指出:“教育生态大体上可以看作是教育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及其外部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关系,而教育生态平衡则主要是指教育系统的综合平衡、运行高效、功能优异及其与社会环境的良好协调.”体育教育作为高等院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遵循学校体育协调发展的规律和要求,保持必要的体育教育的生态平衡.

一、 关于教育生态平衡的概念及其基本原理

1935年英国植物生态学家谭斯利于首次提出“生态平衡”的概念.它是指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当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都处于生态系统可自我调节的范围内,则生态系统良性发展,如果说生态系统受到外界的干扰因素过多,超过了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范围内,就会引起生态失衡,破坏生态系统良性发展的趋势.这种生态平衡的理念引入教育界同样适用,教育生态平衡就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教育生态系统内容各个环节、要素、部分,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掌握这一概念,对于我们处理教育生态系统中的重要要素,如教育者、受教育者、资金、场地、硬件设备等等,如何处理相互之间的平衡问题,以推动教育更好的协调发展.

当教育生态处于平衡状态下,教育生态系统内容的各要素、结构和功能都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但这并不意味着为了保持教育生态系统的平衡而阻止教育的发展.教育生态系统各因素的发展也要遵循物质运动的一般规律,也要遵循运动和平衡的统一.当教育生态系统中某一构成要素发生变化时,势必会引起教育生态系统暂时的失衡,这时需要教育生态系统进行自我调节,使变动的成分在一定的范围内与其他因素相协调,或者是其他因素发生变化与变动的因素相协调以确保整个系统的平衡.而教育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多是在人为的有益影响下进行,从平衡到不平衡再到新的平衡,如此循环往复,螺旋上升,推动了教育生态平衡整体和各组成部分的发展与进化.

二、 关于体育教育生态平衡的概念及其基本原理

体育教育是高校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重大历史使命.高校体育教育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才的重要方面.体育教育生态平衡同教育生态平衡的理念一样,我们也可以认为是在一定的时间内,休育教育系统内各个结构和功能,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相互之间的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当体育教育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的状态时,其结构与功能处于综合平衡、运行高效的良好状态.

体育教育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也是一个平衡到不平衡再到平衡的发展过程.高校体育教育生态系统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其内部不断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当社会上的物力、信息、人力、财力等涌入体育教育生态系统时候,势必会引起暂时的不平衡,这时体育教育生态系统在人为的有益影响下,进行着自我调节,也就是诸如教学、体育场地(馆)、器材、体育教材、师资等方面的调整,以达到新的系统平衡,在这一个循环的过程中,促进了体育教学的发展,进而向社会输出更多的高等人才,体育技术与技能、体育知识、体育观念等等.正是这种由平衡到不平衡到新的平衡的反复过程,才推动了整个体育教育生态系统和各组成部分的进化和发展.

新形势下随着高等教育的逐渐普及,高校招生规模急剧扩大,在此情况下,势必会引起高校体育教学生态系统的失衡,面临着诸如体育场地限制、教学器材缺乏、师资建设滞后、体育经费紧张等等问题,从体育教育生态系统平衡的考虑出发,需要我们进行一系列的改革,确保体育教学生态系统内的各个结构和功能的有效结合和运转,以达到新的平衡.特别是随着新形势下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需要我们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既不能操之过急,教学改革超出了学生所能接受的范围,或者超出了学校在体育场地、师资力量等方面的承受力;也不能止步不前,落后于社会发展的大形势,这样便不能向社会培养更多综合性人才,实现不了体育在促进民族科学文化发展,树立全民族终身体育理念等方面的历史性任务.

作者简介:马小平:(1958―),女,北京人,财经大学体育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体育管理与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