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必要性

更新时间:2024-01-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305 浏览:16939

摘 要 :人的成长与发展过程,是一个学会学习和学会创新的过程.学会学习和学会创新的整个一生中最重要的知识能力.基于这个结论我们在现代教育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应用旧知识去获得新知识.

关 键 词 :创新教育;必要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7-0175-01

人类自身的完善过程,其实是一个学习和创新过程,对于个人来说,其成长发展,同样是一个学习和创新的过程,也就是现代教育上提的终身教育.当我们明确了这一点后,就必须接受这样一个结论:学习和创新是人整个生涯中最重要的知识能力.基于这个结论,现在的教育应注重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和学会创新.

创新教育的最高宗旨是彻底实现人格意义.

创新教育的突破口和基本目标是使人学会学习和学会创新

创新教育的根本是最大限度地开发人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人,之所以被称为天地万物之精灵,是因为人能够创新,创新是人的本质特征,是人有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标志.是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不竭源泉.离开了创新发明,就没有今天的一切文明.从昔日的钻木取火到今天的原子能和太阳能的利用,从远古的筑木为巢到今天的摩天大楼,从古代的拨子算盘到今天的数码技术和卫星定位...... 创新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天地.由此可见,人类在从原始走向文明的每一步中,都离不开创新发明.

长期以来,以知识为中心的教育造成了一切围着知识转的局面.上课是知识的单一传输,复习是知识的单一重复,考试是知识的单一再现.以知识为中心的教育往往违背了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的宗旨,错误地把认识世界作为最高宗旨和终极目标.以知识为中心的教育常常造成了僵化的标准答案,试举几个例子以做尝试.

树上有十只鸟,用打死了一只,还有多少只?标准答案是:"一只也没有了,因为鸟听到声后,全部吓飞了."但是,我们只要稍加怀疑一下这个答案,便会发现答案不只一个,而且这些答案都充满了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树上有十只鸟,用打死了一只还有:

(1)两只鸟,因为它们是聋的,听不到声,所以没有飞走.

(2)有九只鸟,因为打鸟的人用的是无声鸟.

(3)一只鸟,因为它是死鸟的妈妈.

......

"1+1等于?"标准答案是:"2",但只要多想一想就会发现以下答案更为精彩:

(1)1+1等于1,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结婚组成了一对夫妻.

(2)1+1等于3,因为爸爸和妈妈生了我,家里有三口人.

(3)1+1等于10,用二进制的算法.

......

诸如此类的例子可说举不胜举,可在现实教育中,有多少孩子会这样想呢?我们现在还可以看到七八岁的孩子丰富奇特的想象,但多读几年书便不敢想了,总认为书里是这样写的,老师是那样讲的,越学越不敢想,越学越把自己锁在死知识里,越学越没有想象力,越学也就越没有创新能力了.最终不可避免地成了不敢想,不敢说,不敢做的现实"书呆子".基于这种现状现在的教育重点应放在教学生敢想,会想.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新意识已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的一件大事.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应注意什么问题呢?又可以采取一些什么措施呢?

我认为应注意的问题有以下几个:

1.要克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障碍

由于传统教育的束缚和影响,导致学生的思维僵化,呆板.所以在创新教育上应注意克服认识方面的障碍,认为只有一个标准答案,认为自己不是创造发明的人,认为自己还不具备创造发明条件与能力.那么,要克服这些障碍,可以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思考一些有趣问题:如打鸟问题,1+1问题等.平时教学时应采取愉快教学法,鼓励学生多想,多说,不要扼杀学生的奇异思维.

2.要克服学生情感方面的障碍

在教育中要注意:打破自我限制,如有的题目并没有限制我们,但学生往往不能跳出来,受固定概念的影响,受传统偏见的影响;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还有好多学生怕失败,不敢去做.事实上,我们在教育中完全可以抛开习惯做法,不受固定概念的限制.例如,有这么一个问题:有个外国人他一会说话,就能讲中文.学生们都认为这个外国人不得了,其实只要跳出限制,把说这个问题的人看成是中国以外的人,那么所说的外国人就是中国人了,所以他一会说话,肯定就会讲中文的.

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跳出框框想一想.要跳出框框来想,就必须培养学生独立思维和质疑思维的习惯,让学生凡事都爱问个为什么.如:在一个长3米,宽3米,深2米的土坑里有多少土?学生的思维是:3*3*2等于18立方米土.但我们不可以说:土坑中是空的吗?


(2)可培养学生四面八方想一想,鼓励学生多想多问.引导学生由此及彼想一想,虚实结合想一想,颠来倒去想一想,换个角度想一想.

事实上,解题的灵活性就是学生创造行思维的结果,而创造性劳动,人们还无法找到一个更好的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们自己积累创造性思维的经验结果.因此,日常教学中我们应从小抓起,日积月累,慢慢培养.

当然,我们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是不可能按某个模式,某种方法,一成不变的进行下去的.教学时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要二者结合,我们才能让学生把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产生合理的创新思维,使自身得到完善发展,最终实现人的人格意义.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