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育在教学实践中的

更新时间:2024-03-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8259 浏览:32654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学习和交流打破了过去的时空界限,为人类能力的提高和发挥作用带来了新的空间.”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我国早已确定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将信息技术教育作为课程结构改革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四大指定领域之一,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信息技术教育的普遍应用的价值,提出了“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的要求.面对着时怎么发表展对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迫切要求,在学校教育中,由于发展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项崭新的课题,在我国仅有十几年的历史,尚属于起步阶段,而且教育教学设施千差万别,在实践中收到的成效和发展水平也大不一样,因此面对种种因素的影响,不得不对信息技术教育作出认真的审视和理性的反思.

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把信息技术教育仅当作一门课程.许多学校对外宣传自身发展的时候,总忘不了指出本校已经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因此而证明学校发展是紧跟时代潮流的,这里信息技术教育成为一种炫耀的资本,这种现象在农村地区较为明显,在城市里也有类似的现象.从这里面能看出学校对于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解还存在偏差,还没有真正理解和把握信息技术教育的内涵和实质.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是一项与各学科课程领域有着本质区别的新的课程领域,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应该体现自身本质特点.事实上,许多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是以传授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基本技能为教学目的.实践着另一种意义上的传统应试教育.开设信息技术教育的初衷,是使学生形成信息判断能力、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实践活动.在学生学习的实践中,逐渐的形成运用信息技术为自己的发展怎么写作的意识,通过信息技术了解世界,了解生活,了解社会,成为人生中的一种必要的生存技能和工具.


正因为没有正确把握信息技术教育的内涵和本质特征,而缺乏对信息技术教育重要地位的系统研究.校本教研制度是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新型的教师教学研究制度.在这一制度的形成过程中,虽然有些规范范式,但是研究的内容也是以语文学科和数学学科为主,信息技术教育的研究在学校实践中没有被列为重要日程,表现的手法也是有着常规性的完美形式,有如纸上谈兵,计划措施总结等虽然样样俱全.所以学校的骨干教师常常忽略信息教育内涵的研究,只是在讲公开课或者是优质课评选的时候,拿出专门的时间研究信息技术,其目的仅是辅助自己的教学.积极的发展信息技术教育除了受到经济等因素的制约外,最关键的还是人的观念问题.教育发展落后地区已经有了信息技术教育发达的学校,这是非常好的事情.应将信息技术教育列为学校骨干教师重要的考核指标,确保一定的以信息技术教育为内容的校本教研活动,这样一定会有利于提高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水平,更有利于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除了学校缺乏骨干教师研究信息技术教育以外,信息技术教育的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严重滞后,也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如果单从数量来讲,信息技术教育专业教师队伍的人员配备已经能够满足大部分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据笔者研究,信息技术教育的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滞后,实质在于教师的观念.毫不客气地讲,信息技术教育专业教师的成长发展尚处在应试教育阶段.我们经常讲,对于新生事物的研究,本身就是一种挑战,所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特别是在新课改以来.如何将新课改理念体现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是现阶段专业信息技术教师最优先的任务.尤其是面对学生和学校实际情况,更要做积极探索,勤于思考和勇于实践的“先行者”.接受先进的教育理论,形成正确教育理念,运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名师成长发展的必然经历.其所体现的个性就是要表现在所教学科上,因此要深入了解信息技术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在学生的每个成长阶段,又起到哪些具体的作用,对学生的要求又有哪些,这些都是信息技术专业教师健康成长的内在需要,而且更加有助于专业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的健康发展.

专业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的建设不足,直接导致在信息技术教育研究中具有较高层次的理论为数很少.尤其是与教学实践密切相关的,以及教学策略方面的研究,可以说是凤毛麟角.教学软件的设计与开发滞后于教学发展的步伐,而且与教学实践脱节.许多软件的开发制作或简单粗糙,或商业味道浓厚;在设计上,重艺术,轻教学.既有很深的教育理论水平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又有较高的专业信息技术水平的教师严重匮乏,存在着“两张皮”现象.综上分析,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整合严重不足是必然的,特别是一些“小科”中.在实践中认识不到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趋势,想实现成功整合几乎是偶然性的;而且在具体的学科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存在着形式主义,日常教学应用较少,公开课等活动应用较多.

信息技术教育的硬件建设更是发展不均衡.就目前很多学校的经济和发展状况来看,在短时期内实现统一的高标准的计算机硬件设施是不现实的.就在这种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十分艰难的情况下,有些学校把配置的现代教学设施,长期闲置,进而成为一种摆设,这在一些农村不发达地区尤为严重.这些学校发展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是为实现学校的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达标,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有的学校因为没有专门的经费来维修,生怕学生用坏干脆不上信息技术教育课.除了痛惜以外,这种现象是要坚决反对的,要让大家形成共识:宁可坏掉,也不烂掉.要想尽一切办法,让添置的计算机硬件设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就算很不容易,也一定要去做.

信息技术教育一定要发展,是历史的选择和客观现实必然性的要求,在自我否定中发展,是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解决信息技术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坚持正确教育理念,把握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特点,尤其要密切联系学生发展的实际状况,联系学校教育发展的各个层面的信息,提供最大的教育资源利用率,就目前状况而言,要采取以下策略. 一是进一步加强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的硬件设施.这是实现这一目的的物质基础,尽管学校教育发展的资金非常紧张,政府投入有限,但是应该想尽一切办法利用有限的资金发展信息技术教育,不等不靠.去年,山东青州市的一所农村学校基本没有靠政府投入,克服诸多困难,通过多方筹资,率先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现代化,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关键在于学校的办学理念,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认识到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就一定能够增强信息技术教育的物质基础.

二是进一步实现信息技术专业与广大教育者自身的更密切的有机结合.在基层学校,较为缺乏信息技术教育的复合型人才.在教师接受的职前教育中,大多数教师的计算机专业水平不高,基本上是通过职后培训掌握了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若要达到开发教学软件的水平,尤其是高质量的学科软件是不现实的.所以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教育专业教师的教育技能和理论水平,是一项急需解决的任务.也正是因为目前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提高,因此从长远看,应该加强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的教育理论的培训.从一门或几门学科入手,进一步提高此类人员的教育教学水平,是加强目前信息技术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最主要途径,学校应多提供教育教学实践培训的机会,使之较早的把握教育教学规律,提高信息技术教育的整体水平.

三是构建数字化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的作用.学科整合是目前教育界热议的话题,通俗讲就是要数字化学习.其关键是如何有效的应用数字化技术的优势达到课程学习的目标,因此,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中,着重培养学生学会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讨论、解决问题和构建知识的认知工具,作为课程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的获取工具.例如搜索引擎,通过搜索引擎可以非常容易的查询和挖掘网络环境中珍贵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利用各种网站包括各类教育网站、专业网站、门户网站、以及地区或学校教育资源库,学生可以从中查找或搜寻到所需的学习资源,完成问题解决,并扩大自己的视野.作为情景探究和发现学习的工具:学生通过对数字化资源所呈现的社会、文化、自然情境的观察、分析、思考,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从中还可以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知识构建的能力.实际上,信息技术还可以作为学习和交流讨论、自我测评和学习反馈的工具,这里我们不再赘述.

现在学校教育应从综合实践活动的角度审视信息技术教育,重视信息技术校本教育教学的研究,制定信息技术教育的长期发展规划,拓展信息技术教育的空间.合理利用其他有效的信息技术的载体,如电视、收音机、网络等工具,以弥补计算机设施的不足.所以信息技术教育的出路在于学校,在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在于学校师生的创造性劳动.相信只要开动脑筋,信息技术教育一定能够有力的解决目前教育方式和手段长期徘徊的困境,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校更好实施素质教育走出一条富有成效的信息技术教育之路.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