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刍议

更新时间:2024-03-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3371 浏览:57709

摘 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检测恶丑,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将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既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关 键 词未成年人 道德教育普及

中图分类号:G63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0115-02

一、普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是国家战略

公民道德修养和道德水平是衡量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世界各国在加快经济发展步伐的同时,十分重视公民道德建设.强调道德教育的基础性是世界德育、教育界的一个最基本的共识.从理论层面上讲,“道德教育是教育的根本”,从近代教育学产生之日起,强调道德教育的基础意义就与教育学家们对教育的价值属性的认识紧密联系在一起.康德在他的《教育论》中曾经指出,教育以人类个体的未完成状态为起点,通过养护、管教、教导等环节,最终以发展儿童的向善的倾向,使之成为道德的存在为目的.康德的后继者赫尔巴特更是明确地指出:“教育的惟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个概念之中――道德.”两个世纪过去了,今天的教育已经进入了因特网时代,科技教育等在学校教育课程中的比重正在膨胀,但是世界上有理性的教育学家们都一致肯定教育的价值性,因而都承认道德教育在全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正是因为这一点,面对全球范围内的挑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经将“学会生存”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哲学加以提倡,强调“我们有足够的理由重新强调教育的道德和文化因素.”

从实践的角度看,将道德教育视为教育的根本也是许多国家的共同选择.美国当代教育家厄内斯特波伊尔建议“基础学校”的道德教育应当教会学生诚实、尊重、负责、同情、自律、坚忍、奉献等七项美德.现在美国许多公立学校都开设了道德教育课程.1993年在广州召开的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改革国际研讨会认为:“在未来的二十一世纪应该把道德教育放在全部教育的首位”.二十世纪末,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在聚会巴黎发表了著名的《巴黎宣言》:“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汲取智慧.”显然,《宣言》中的观念是在倡导人性的回归,这也是教育的本真所在.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负担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沉重包袱.我们要把人口大国变成人力资源强国,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尤其要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普及摆在振兴中华民族的重要战略地位去思考,把普及道德教育当作普及义务教育的重头戏唱好、抓实、做强,产生巨大的社会正能量、正效应.

二、我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现状剖析

今天,我国正处在经济大发展、市场大繁荣、社会大变革的非常时期.在市场经济大潮的推动下,人们的经济意识不断膨胀,物欲横流,公民道德建设无形中被弱化、淡化.目前,我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着诸多弊端和令人担忧的地方,突出表现在:1.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存在上实下虚现象,有决策部署无法制保障,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缺乏有效地监督制约机制和法律手段为其护航,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网络体系尚不健全.2.在刚刚建立起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人们更重视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社会主义文化环境建设投入严重不足,文化市场主要突出商业价值趋向.3.教育体制改革不完善,考试评价机制不健全,课程设置不尽合理,教育教学中存在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的现象.4.教育科学研究滞后,尤其是对民族发展史、成长史和建设史研究认识不够,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缺乏有力的科学理论支持和指导.由此看来,在全社会范围内广泛深入普及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三、普及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在全社会广泛深入普及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要根据新的教育实践,坚持贴近未成年人的思想实际,贴近未成年人的生活现实,贴近未成年人群体,用新思路研究新情况,用新机制解决新问题,用新措施开创新局面,努力把道德建设推进到德育普及的更高层面上去,提升国民文化软实力.

1.加强绿色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社会环境.道德建设及普及是全民义务,各部门、各单位应协调配合,齐抓共管,把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制度化、法律化、常态化、普及化.在社会环境综合治理中,各级政府要把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单位建设作为硬指标来抓,在治理整顿文化市场,净化乡风民俗方面出真招、下猛药,有效促进社会主义新风尚的形成.

2.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手抓.大国办大教育,首先是政府要积极承担起全民教育的重任.政府要进一步转换职能,积极从事社会公益活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编制一张道德建设的大网,形成事事育人、人人育人、时时育人、处处育人的社会氛围.

3.加快课程和考试制度改革,加强青少年道德实践活动,建设一支德育工作教师队伍,不断创新育人机制.加强隐形课程建设,要进一步完善中小学德育课程体系,改革德育教学方法,拓宽德育教学渠道,完善中小学生思想品德行为综合评价机制.教育部门要加大教育体制改革的力度,切实矫正高、中考“指挥棒”指向,积极推行素质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德、智、体全面发展.

4.加强德育工作研究与实践,树立科学育人观,努力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道德建设机制和德育网络.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大资金投入,组织人力研究探讨国民思想道德教育的规律和有效途径,为德育工作提供有力的理论方法指导.

5.发扬民族优良传统,吸收外来优秀成果,把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有机结合.让未成年人接受一些中国儒家思想熏陶,从国学中吸收人文精神的营养,让民族传统美德得到发扬光大.“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应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方针,以开放的胸怀积极吸收西方未成年人道德养成教育的成功经验和优秀成果,用多元德育文化滋润未成年人幼小的心灵.

国际教育基金会总裁(IET)石峻吴博士曾中肯地指出:“在你们追求更高的学术与科技教育的同时,千万不要忽略青年人的人格教育.否则,你们将会重复西方的严重错误.由于这些错误西方得到的是犯罪、道德败坏、家庭的崩溃与其他种种的有关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并不是科技的失败,而是最基本的教育的失败.”这是很值得我们深而思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