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结合做好学生的养成教育

更新时间:2024-03-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8250 浏览:81830

〔关 键 词 〕 青少年;养成教育;家庭;

学校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20—0029—01

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其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新一代国民的道德水平.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而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文明习惯.”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多种渠道切实加强对青少年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一、家庭是青少年养成教育的第一课堂

1.父母要具有良好的素养和正确的人生观、教育观,把握正确的教育方法和渠道,从启蒙教育开始,在育人的全过程中,始终关注其品德行为和认知、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日常生活中,小至吃饭、睡觉、起居、卫生、待人接物,大至前途理想、爱国奉献等,都需用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蕴涵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感染、熏陶孩子,教育孩子做一个对自己负责,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有用的人.

2.重视家庭良好氛围的营造.家庭教育比起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有其血缘关系的特殊性、家长的权威性、个体的针对性和灵活性,这种教育优势对孩子的人格、习惯行为的影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更容易产生感情上的共鸣,直接影响子女的情绪、态度,甚至决定子女的行为.

3.家庭教育要充分发挥耳濡目染的优势,营造一个让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家庭人文环境,培养孩子活泼、开朗、文明、勇敢、进取的性格和平等、宽容等意识.

4.家庭教育要走进青少年的心灵.当今的青少年接受外界信息的渠道广泛,追求自我价值的取向日益明显,生活中时常发生父子、母子严重对立的情况.无法沟通交流,甚至矛盾激化,导致一系列不该发生的悲剧,其深层次的问题需要每位家长面对、研究和解决.笔者认为当今青少年多处在独立子女家庭,与父辈儿时所处的社会背景、生活环境不同,家庭内缺乏同龄人那种朋友式、平等式、式、讨论式的心与心的交流,对所遇到的问题往往难以自我解决,因而更需要家长与其进行心灵对话,以朋友式的姿态疏通引导,走向阳光.

二、学校教育是青少年养成教育的主阵地

1.思想教育.思想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和“灵魂”,做好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是青少年养成教育的核心内容.为此,学校应下大力气努力探索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的有效运作机制,拓宽德育工作的渠道,加强德育在各学科教学环节的渗透,并融合于学校各项工作中;要通过富有成效的思想教育工作,带动和促进青少年的养成教育.

2.氛围营造.“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校的全体员工要率先营造一种和谐、宽松的教育氛围,要时时、处处、事事为人师表,以和谐的思想塑造学生的独立精神、健全人格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3.细化管理.学校要建立科学有效的引导教育机制和激励机制,通过开展文明竞赛等活动,诱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养成教育具体落实到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之中,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休息、学会饮食、学会交往等,紧密结合所在班级管理条例的内容,做到节提醒、日小结、周通报、月总结,不断提升养成教育的实效;实行自主化管理下的学生自我调节机制,组建一支学生管理队伍,设立学生自主管理流动岗、文明哨等,做到全员参与,让每个学生得到锻炼;实行家校结合,学校要与家长及时沟通,通过月评卡、家长通知书、家长会、家长学校等方式,及时反馈学生在校生活、学习的情况,有意识地让学生参与交流、讨论,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4.持之以恒.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不可能一劳永逸,习惯的养成是外部刺激通过内心作用的一个日积月累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要想让学生改掉不良的习惯,不仅需要正确的引导,还需要有足够的耐心.

5.注重实践.养成教育是一种使“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的教育,它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又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实践体验是实现养成教育的最佳和最终途径.让学生在家庭中做孝敬父母、关心亲人、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小帮手”,体验家长的艰辛.在社会中做热爱祖国、文明礼貌、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小标兵”,体验公民的责任.在学校里做团结友爱、尊重他人、热爱集体、善于合作的“小伙伴”,体验集体的力量.在公共场所护公物、讲究卫生、保护环境、遵守秩序的“小卫士”,体验劳动的快乐.在独处时做胸怀开阔、心理健康、勤奋自立、勇于创新的“小主人”,体验个人的魅力,从而实现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