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二代教育命题

更新时间:2024-03-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957 浏览:9356

教育下一代对任何父母从来都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品行端正,善良正直,有责任心,悲天悯人,有终生不变的高贵情感等

先富起来的财富名流,有的人选择了对孩子隐瞒财富,让孩子多年以为家道平凡普通;有的人选择了从小就将孩子送到国外,接受西方教育的熏陶;还有很多人选择了国内的贵族学校或者公立学校;还有人选择了教会学校等

每一种方式都希望殊途同归,但每一种方式都有为数不少的失败案例.中国财富名流“二世祖”教育正在成为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抽象命题.

塑造一群怎样的“财富二世祖”

西安海星集团总裁荣海说:“对孩子,我比较推崇人格教育,我相信,有了健全的人格,才会有幸福的人生”

好利来总裁罗红在子女教育上的心得与荣海有异曲同工之妙,他希望培养孩子来自心灵深处的真善关他的两个儿子都在北京某教会学校上学

鄂尔多斯集团董事长王林祥对自己的女儿则是放羊式教育:她要找工作,我不会帮她

东盛集团总裁郭家学则希望孩子在正常状态下学习和生活,不希望她有与众不同的感觉

教育下一代对任何父母从来都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品行端正,善良、正直、有责任心、悲天悯人,有终生不变的高贵情感等

但是,孩子的成长并不按照我们每一个父母的意志为结果导向 所以,你看到这么多身家亿万的财富名流,为塑造一个健康积极的下一代,付出多么惊人的精力和代价

有的人选择了对孩子隐瞒财富,让孩子多年以为家道平凡普通;有的人选择了从小就将孩子送到国外,接受西方教育熏陶;还有很多人选择了国内的贵族学校或者公立学校;还有人选择了教会学校等

每一种方式都希望殊途同归 但每一种方式都会有为数不少的失败案例 上海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总裁班300位资产过亿元的总裁调研显示: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式,他们中有50%的人为子女教育烦恼

这些衔金钥匙出生的孩子,对他们的塑造,本身就是一件艰难的事情

他们的父母身家亿万,他们从小就受人尊敬,他们从小就衣食无忧等与平民百姓的孩子相比,他们不需要追问生存和发展权,也不需要追问个体生命的安全他们怎么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这是所有为人父母的亿万富翁都要共同面对的问题

美国麻省对100位富翁的调查显示:17个有钱人的孩子在离开这个世界时竟然没有一个富翁,富家子弟所处的其实是一种不进则退的窘境,这就注定了他们中的很多人要受人同情和怜悯,甚至有些孩子在成年之后因为家长的成功而感受到了巨大的精神压力

于是,困惑出现了,塑造一群怎样的“财富二世祖”,才是这些在商业上叱咤风云的人们的困惑选择

兰珍珍的心得

欧莱雅中国区总裁:兰珍珍

子女状况:儿于3岁,女儿6岁

BIZMODE:你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兰珍珍:一个快乐的人,无论贵族还是平民都不重要.

BIZMODE:你平常用什么样的方式引导你的孩子们

兰珍珍:卡尔威特说,母亲是孩子启蒙的第一个老师,家庭是孩子入学前第一所学校.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奠定孩子未来品性的最好教材.等孩子到了需要学校教育的时候,得靠好的学校.

BIZMODE:和孩子们在一起,你给自己有角色定位吗

兰珍珍:很平等,我在家里的角色是他们的玩伴、小朋友、小动物、家庭教师和保姆.这和我的职业、身份没有什么冲突.回到家,孩子们可不需要一个威严的女总裁,我就是个孩子们的奉献妈妈,他们需要随时可以融入他们游戏中去的“大朋友”.所以,有时尽管很累,但只要孩子们快乐,我很乐意.

BIZMODE:像你这样的职位和工作,会有很多时间和孩子们在一起吗

兰珍珍:呵呵,那是当然,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并不很多,但除了工作和出差以外的所有时间,我都会和孩子在一起.

BIZMODE:要是孩子自己未来的兴趣和你的期望值有;中突,你会怎样处理

兰珍珍:告诉他(她)我的期望和想法,把两种结果都摆在孩子面前,但最后让他选择,充分尊重他们.

贵族教育的嘘声

让孩子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平民教育、精英教育还是贵族教育

面对BIZMODE的提问,数十个富豪,几乎没有相同答案.对下一代的教育,取决于上一代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一些企业家对记者说,他们活得太累了,很多时候不是为自己活的,不希望下一代像他们一样辛苦活着.所以,希望他们学点喜欢的东西,干点想干的事业.让他们回归人性的本真.

有一些人希望将孩子培养成贵族或者是绅士,并且,在自己身上身体力行.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这是不是一种先人为主的认识楼中福对这个问题颇有意见:“塑造出来的,未必是真实的.”绅士或者贵族,难道这是我们迫切需要的吗

一位学业有成的富家子弟为自己身上的教育花费做过一个大致统计“在北京国际学校念6年,大概9万美元,南加州大学4年10万美元,幼儿园,小学,加起来大概1.8万美元,再加上其他费用,加起来至少25万美元”――这个数目还并非个中拔尖者.

对富爸爸、富妈妈来说,花钱不是问题,由此而来的如何选择才是问题所在.“既然出身富裕家庭,就要学会这个阶层的生活方式,学着做一个真正的贵族,当然,这并非要鼓励浪费.我们小时候每天最关心的问题是有没有肉吃,能不能吃饱.但现在的孩子,特别是出身富裕家庭的孩子,他们根本不用去担心这个问题.他们考虑的可能是自己为什么活着人是怎么一回事这类的精神层面的问题.”时代教育管理公司董事长王康如是说.

贵族教育究竟会带来什么

2004年6月,协成房地产公司总经理王晓航把正在读高二的儿子送到了英国,在那里,儿子成为了《泰晤士报》排名二十多位的国王学院里第一位大陆背景的学生.原来王晓航的儿子在北京五中特长班里名列前茅,考上北大、清华应该问题不大.但一位已经把孩子送到国外去的朋友细数去国外读书的种种好处打动了他:出众的软件环境,培养创新意识等.

两年后的今天,王晓航的儿子已经升入剑桥大学攻读数学,他也逐渐看到了贵族教育的成果.儿子的性格更为开放,在自己公司举行的年会上,一向比较内向的儿子居然主动请缨,弹奏了一首即兴发挥的钢琴曲.并且还能独自带着外公、外婆周游欧洲列国.

“与国内接受传统教育的孩子相比,他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思想更自由,更有创造力”,王晓航答道.

“如果她只看到美的一面,却不知道丑的、苦的一面,那这个孩子就完了.”孩子在英国念书的高先生认为孩子应该接受一些挫折教育,“永远不能让孩子们随心所欲,要让她们知道人生不如意者十之.”于是他在女儿回国时带她到各地,尤其是农村考察.但在农村,孩子们最不习惯上那些厕所,宁愿憋死也不肯去.现在,适应能力已经大大提高了.

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的孩子现都在美国接受教育,但是每年暑检测,南存辉都会让孩子回到乐清接受一项特殊考验――隐姓埋名到其他企业的基层去锻炼,而且在接受锻炼期间不让孩子透露自己的真实身份.据说,南存辉之前还有过要把孩子送到军营去磨炼的想法.此外,南存辉对孩子还有个要求――学费除外,生活费用孩子自己要分担一部分.因此现在美国读大学的儿子,业余时间还要去打工赚零用钱.

南存辉用的是一种精英加独立教育的方式,他希望告诉自己的孩子们,每一个成功都是来之不易的.

阳光文化基金会主席、著名主持人杨澜也表示:我现在正给孩子找小学,我不希望他上贵族学校,我觉得那样会让他从小对真实社会缺乏认识.

而调查也显示,在关于把孩子送到什么样的学校读书问题上,只有11,6%的家长选择了贵族学校,76.7%的人选择了重点学校,也有11.7%的人表示愿意选择一般学校.由此可见,普通重点小学、中学依然是众多富爸爸、富妈妈的首选.也许,对于大多数从草根到富贵的爸爸妈妈们来说,让孩子“体验平民”的过程,正是传承自己奋斗历程的意义所在.

正像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袁岳所说:我的孩子,我绝不从小把他们放在贵族学校,使他们在未来成人后有严重的社会再融入障碍;我也不希望他们只了解顶尖成功人士,而要他们明白日常生活的趣味与价值,认识与接受周围生活中的很多现实榜样,免得他们将来变成要么眼高手低,要么不可一世的泡沫型人才;我不希望他们只去追求做我心目中的伟大人物,而是去选择他们特别有感觉的行当与爱好.其实孩子将来真正做的是什么,不是那么重要;是不是我眼里或者别人眼里的“成功人士”也不是那么重要,最重要的是他们可以成为有目标的自主选择能力、有感人的热情、有合理的个性、有行动意识的创造型人才.


大留学生、小留学生

在传统中,富裕阶层之所以能逐渐稳固他们后代的社会地位,并不是因为他们留下了多少财产,而是他们利用自己的经济资源,对孩子从小进行良好的教育和心理素质及体能的培养训练.等他们的孩子长大后,有超一般人的才能,靠自己就能在竞争中获胜.

但今天,全球化突飞猛进,竞争的规模迅速扩大,激励也大得多.有能力的人,一赢就是全球的赢家.汤马斯佛里曼在《世界是平的》中说:“只要有宽带,只要你有雄心,不管你在哪里,都不会边缘化.竞争的立足点变平等了,小虾米和大鲸鱼可以平起平坐了.”在未来的世界中,机会将会空前的平等,富家子弟已经不再享有原来的优势.

中国的精英人群,很快看明白了这一点:将来一切竞争都是全球性的,我们的孩子必须有全球的竞争力.因此,他们的下一代,必须站在世界最高起点,他们受到的教育也必须是全世界最优秀的.于是,让孩子在教育最发达的地方接受最好的教育成为绝大多数中国财富阶层的选择.

全国工商联在国内21个城市的抽样调查显示,有70%左右的民营企业主选择将子女送到国外去求学.红蜻蜒集团董事长钱金波声称:“以后我女儿要送去英国,儿子要送到美国.英国传统深厚,是绅士国家,比较含蓄,适合活泼开朗的女儿;而美国是移民国家,热情开放富于创新精神,适合沉稳低调的儿子”;新集团董事长陶新康的看法更为完整:“让我的孩子到世界上最好的大学去学习.男孩要学金融、学经济管理,以弥补我的不足,将来可以到我的企业来工作.女孩要学的东西可多啦,比如,艺术,法律,建筑.女孩子可塑性非常之大.孩子要选择世界一流的学校,但不要选择一流的生活设施”等送出去,已经成为富裕阶层意识中,孩子“修成正果”的必要保障.

“现在孩子就是要从小抓起,弹钢琴要早、学外语要早,留学当然也要早.”全国工商联的调查还显示,企业家们送孩子出国越来越低龄化,甚至有孩子小学还未毕业便已被送出国门.

“早一点送出去,比去国外读本科、研究生,更容易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一位孩子在英国念初中的父亲这样告诉记者.

“早点出国的话,学语言容易些,还可以更多地融入到当地的文化中.”家长陈先生也认为,孩子越早出国,机会就越多.“大学时出去,在国外只呆几年就得回国工作.学习和发展的机会就不多了.”

两人都有海外教育背景的杨澜、吴征夫妇对此有更深刻的理解.虽然夫妇俩并未把孩子送到国外,但8岁大的儿子已经跟随他们一起到过了15个国家.孩子眼界正是他们在教育中所重视的一个环节.

事实上,出过国、经过世面的孩子的确表现出了更开阔,更国际化的视野.在同一些十岁左右孩子的聊天中,巴黎、伦敦、纽约等世界知名都市尽在他们眼中.对于世界,他们更懂得关怀,在印度洋海啸发生后,一位在英国读书的17岁女孩,组织了一次募捐义演,这样的年龄会有如此的见识、人脉,曾经是不可想象的.

但不是所有故事都那么精彩.

“其实我一直用着北京时间的手表.”16岁的四川女孩简(Jane),不经意间说出自己的秘密.这个已经在新西兰留学两年的中学生,居然一直守护着“北京时间”.“我觉得国内的时间更重要一些,给国内的朋友打什么的,不用换算了等”

简的母亲是四川资阳一个颇为著名的民营企业家.成功之后,她有了很自然的选择,渴望简能实现自己少年时没能实现的梦想:留洋!母亲希望简学成归国帮助自己管理企业.

大任在肩的简心里明白,即使再痛苦,咬牙也要走完自己的留学之路.海边独自溜冰,唐人街品尝川菜,和家乡朋友们在线联系,这些在旁人看来毫不精彩的留学生活,支撑着简的寂寞青春.

简觉得,人生在哪里就是哪里的,改变、融入到另一种文化中去几乎毫无可能.她固执地坚守着眼下自己的生活方式.因为,“自己终归是要回国的,如果在这里有了很好的朋友,那么,离开时会有太多伤痛.因此,干脆放弃”.

回国之前,简利用短检测去了趟南岛.她打算把南岛美丽的风景拍下来寄给远方的母亲作礼物.然而到了海滩,简却情不自禁捡起一根树枝,在沙滩上一笔一划写下了一行大字:Miss China(思念中国).

是的,“终归是要回国的”,抛开纯粹的学习成果,文化、生活环境的差异才是对小留学生们最大的考验.华立集团董事长汪力成就因此自有一套看法:“作为中国人来说,对孩子的教育,当然首先是东方文化的熏陶.我不主张小孩很小就送到国外去接受西方教育.这样的结果是,对西方文化很了解,但中国自己的文化全丢掉了.所以,我希望儿子能够在大学毕业之前,都能够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大学以后,可以出去留学几年,接受一些西方教育.这样可以中西合璧.但更多的还是要偏重于中国文化.所以我给儿子的设计就是“三七开”,中国文化占70%,西方文化占30%.因为中国人最后的天地还是在华人圈里.像我儿子这样的人,他们创业的天地、施展智慧的场所,最后一定还是在中国.但是如果一点都不接触西方文化,他们就会缺乏一种对东西方文化的比较.这对他们学习西方先进的管理和先进的文化是不利的.”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教授赵忠心也认为:“一些企业家现在都把孩子送到国外,这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小学、初中就送去,孩子的自我生活、管理的能力还很差,也没有形成独立意识,我是不赞成的.”

“富不及三代”的挑战与认同

据说,当李泽钜和李泽楷岁时,李嘉诚便专设小椅子,让他们列席公司董事会,颇有点过去宫中培养王子的味道.李嘉诚说:“带他们到公司开会,不是教他们做生意,而是叫他们知道,做生意不是简单的事情,要花很多心血,开很多会议,才能成事.”

“子承父业”、“财不外流”是中国人的传统,在一次关于浙江商人传承问题的调查中,88%的老浙商选择让自己的子女接手辛苦创立的事业.许多企业家坦言,在接班问题上,如果自己的子女有能力、也愿意接班,那就一定让子女接班,这是最理想的.只有6%的人愿意请职业经理人来管理,让子女继承财富,把经营权出让.另有6%选择在亲戚中挑选接班人.这些老一代的民营企业家都希望自己的下一代在接班时能拥有更高的学历和更丰富的知识.他们往往希望选择精英的、定向的教育方式来培养自己的子女,所以,他们的子女在国外大多学习的是与本企业经营业务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

楼忠福之子楼明,已经渐渐接掌广厦;鲁冠球主子鲁鼎伟,已出任万向总裁;茅理翔之子茅忠群,更是早已紧握方太帅印;李海仓之子李兆会已出任海鑫集团“掌门”;刘永好之女刘畅,已经出现在民生银行和金鹰成长基金的股东名单中;左宗申之女左颖,已居ST宗动第一大股东之位,成为中国最年轻的亿万富翁等在浙江,一批年轻的富翁纷纷浮出水面.很显然,继承财富的第二代富豪,开始随着民企一二代交接班,成批地在公众面前亮相.

但不惜巨资,把孩子送到国外留学,期望他们回国后成为“空降奇兵”,接管好企业的老一代企业家们没有意识到,当这些接班人被世界500强的经典案例吸引,被灌输现代企业经营理念学成回家后,将与他们的传统观念产生多大的摩擦.出生的年代各异,所受的教育不同,接触的新事物新观念更多,种种因素很自然地让两代人产生了隔阂.这样的矛盾不光在考验自己,也同样在考验被寄以希望的下一代――当这份寄托父辈心血与情感的事业与自己的真正兴趣、追求产生了;中突,面对着浸染父辈毅力和胆识的沉甸甸的事业,是出于家族责任担当起父辈交付的重任,还是追求自己的梦想

于是,面临这样的抉择,同样有不少企业家选择了父母而非企业家的身份.

浙江商人林灵芝和丈夫则没有想过让女儿回来继承家业.40多岁的林灵芝开过20年药店,如今经营着一家编织袋厂.

这位妈妈小时的愿望是吃饱饭,而女儿的愿望是走100个国家.女儿以很好的成绩考入澳大利亚一所大学读硕士.“如果子女回来继承父辈的企业,说明子女是没出息的”,林说,“父母吃苦就是为了子女享福.”她甚至为毕业后的女儿找到了“工作”――听说李嘉诚将在海南盖一所很大的,女儿可以去那里做年薪20万元的工作.

“要将钱从工厂慢慢收回来,最后把厂子结束掉,去海南做房产生意或者做个旅游公司”.林灵芝刚从海南旅游归来,很兴奋地说.

持有林这样想法的浙江商人很多,在他们看来,做生意是最苦的行当,是决计不希望子女继续吃这份苦的.

卓达房地产集团总裁杨卓舒总结了这种心态:“一方面,孩子首先是个独立的人,其次才是自己的孩子,一定要让孩子做自己的接班人,其实是没有尊重孩子.而且,孩子总有一天会长大,会成人,始终会有自己的选择;另一方面,我们的财富来源于社会,也终究是要回归社会的,就像比尔盖茨所说‘我们不过是财富的管理者’,如果始终希望这份财产‘千秋万代’,那其实是不智的做法”.

已经是成功“富二代”的吉尔达鞋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余进华颇有感概:“当年父亲选择我接班,是因为当时民营企业发展的特殊性所决定的.而民营企业发展得越大,选择接班方式差异性就越大,不一定非得子承父业.”

“富不及三代”,是偏执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这也许才是面临传承命题时,富爸爸们真正需要考量的问题.跟很多年前一样,父亲给了我一个自由选择的空间.我不必痛苦地把自己变成土鳖采适应生存.但从那一刻起,我更加明确,必须对父亲、对所有在背后说“看,那是陈逸飞的儿子”的人一个出乎他们童料的交待

1999年底,我像所有的海归精英一样,一脚踏上归国之路.简单的行李,承栽的却是庞大的创业.

2000年,我终于踏进了父亲的公司.

在公司,我是财务总监,有一次我去下面的服装工厂清点库存.所有部门的人都来了,可是对于为什么会造成库存,大家却争论不休.张说,是因为设计师的问题;李说,面料晚到了;王说,运货不够及时等听着听着,我的脑子就开始嗡嗡作响.

我开始理解,为什么父亲每次到公司都那么忙,为什么对每个部门、每个环节上的人,他都有交代不完的细节、:当一个企业缺乏优秀的管理团队时,企业的领导者不得不查漏补缺,承担起更多的职责.父亲是个很好的创业者,但父亲并不是一个很好的管理者.

我提出,不能再使用家族成员管理企业,而应该让更专业的管理者进入企业,给他股份,哪怕让他成为大股东――只要能带领整个企业更上一层楼,、父亲完全不同意―:他要自己完全控制整个企业:而我则想与更多的投资者搭盘子、搞合作,共同做大企业,哪怕自己只占很小的股份.

两种经营理念、两种思想最终还是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并为此僵持不下、“我不要集团的一分钱,也可以做成事情!”我对父亲激烈回应.

跟父亲争执之后,我也心绪难平.回到家,我像两年前那样,对未来充满疑虑.桉照父亲的愿望改变自己,还是坚持己见就像哈姆雷特的诘问,我没有定论.

打开电脑,我无意识地翻动页面,思绪却飘向远方,,华尔街的经历、整合资源组建集团的经历、引进风险资金做各种媒体项目的经历等所有的一切一遍遍在脑海中重演、过滤;;我在中国长大,在国外学习,融合了中西方文化、思想,在商业领域,我知道国外企业需要什么,也知道中国本土企业欠缺什么、 作为海归的年轻一代,在中国的这㈩至2¨年的经济发展时期,必须承担起他的历史使命,那就是做一个中西方的经济桥梁, 这时,电脑页面定格在“国际全融信息”上,我突然清醒,我就是一个金融投资者!

父亲无可奈何,说:“那好,你就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做吧!”跟很多年前一样,父亲给了我一个自由选择的空间.我不必痛苦地把自己变成土鳖来适应生存.但从那一刻起,我更加明确,必须对父亲、对所有在背后说“看,那是陈逸飞的儿子”的人一个出乎他们意料的交待.

――逸飞集团执行董事、陈逸飞长子陈凛

富爸爸、富妈妈的难题

作为富有人群,中国大多数父母会把孩子的教育问题提到一个很重要的高度,虽然我们的信念是人人生而平等,但这种平等与经济和文化优势无关,它只是一种权利与法律意义上的平等.比方说,大家生活的这个世界是一座高山,如果父母生活在山顶上,那就注定了孩子也不会生活在山脚下;父母生活在山脚下时,那孩子的人生起点也不会在山顶上.在多数情况下,父母的位置决定了孩子的人生起点.但这并不说明一个人的起点就决定了他的人生结果.不错,起点可能会影响结果,但美国麻省的一个统计数字说:17个有钱人的孩子在离开这个世界时竟然没有一个富翁,富家子弟所处的其实是一种不进则退的窘境,这就注定了他们中的很多人要受人同情和怜悯,甚至有些孩子在成年之后因为家长的成功而感受到了巨大的精神压力.

对富人的孩子来说,成功应该是什么样这也是富爸爸、富妈妈的难题.

很多企业家把自己的成功观复制到了孩子身上,所以,他们选择把孩子打造成一个能超越自己的企业家.

然而家族的财富与辉煌历史,并不能保证其子孙后代从此衣食无忧.早期的优势的确会有很大的帮助,但它不能保证结果一定会成功、这对富家子弟而言是个带有悲哀性的问题.富家子弟在最初的起点上享有了优势,却缺少了去学习和发展生存所需技巧的机会.而出身贫寒的人为了解救自身,往往就会积极发挥自己的能力,并珍惜和抓紧一切机会.出身贫寒的子弟需要的是与外界恶劣环境的抗争,只要有决心改变现状的心就可以成功,因为他只要努力就会比原来好.而富家子弟需要的是与自己抗争,而他的努力在短时间内不容易看到实质性的变化.那就需要更多的勇气.另外,富家子弟还缺乏要拯救自己的野心,因为他们生活在舒适的环境中,不需要野心.然而,可悲的是,一旦失去了野心,也就失去了主动去争取的能力,只得祈祷上帝的恩赐了.

绝大部分企业家都看到了问题所在,所以,广厦集团董事局主席楼忠福让儿子当了6年半的兵,进入机关再“锻炼”后才接班;康奈集团总裁郑秀康让女儿在下划料车间,拿着剪子整天费力地剪鞋帮片料,以至于旁边的师傅都心疼;福耀集团董事长曹德旺的儿子经常同车间的工友三班倒,一天上班的时间常常达到10多个小时等他们都试图用这种孩子“本不该”受的苦来磨砺孩子的心智,以增强竞争力.

但华山是否只有一条艰险之路好走

“我对孩子就三个要求:身体好、性格好、品德好:这是幸福生活的三个方面.无论孩子以后成为接班人也罢、自己独创一个企业也罢、做一般工作也罢,人活着是为了幸福,拥有家财万贯,不幸福也是一种失败.”

――卓达房地产集团总裁杨卓舒

“我希望我儿子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这是最重要的一条;第二是要有比较高的思想境界,能成为一个在社会上受人尊敬的人,能成为一个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和国家有责任感的人;第三是希望他能学好知识、学好本事,有能力为社会创造价值;至于他从事什么行业,这并不重要.并不是说,一定要做企业才是创造价值,不做企业就不创造价值.就像你们做媒体,做新闻记者,也是在为社会创造价值.你们做优秀了,也是成功者,也是人生价值的体现;”

――华立集团董事长汪力咸

“最重要的当属‘做人’的教育.只有做好人,才能做好事、人生于天地之间,人品是第一要义.因为一个人要成就一番事业,首先要得到众人的认可和支持,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过去如此,现在更是这样.”

――苏州静思园主人陈金根

“我认为,孩子任何具体的才能都是次要的,最关键的是身心的健康,这是起码的.然后他可以没有障碍地和别人交流,对任何事情都以开朗活泼的态度处理,这种性格的培养对他一生的幸福都很重要.我希望我的孩子首先要有一个比较阳光的心态,正确地看待人生遇到的不顺和困难,最怕他们成为要么就自暴自弃,要么就愤世嫉俗的人.”

――著名主持人杨澜

人,是这一群企业家思考的角度.抛开财富的身份,抛开家族传承的责任,仅仅站在父母身份来看孩子,或许事情才会这样豁然开朗.

是否一定要用自己的成功来要求孩子同样、甚至更加成功呢

精英的言传身教

“对孩子的教育,身教重于言教.作为一个企业家,获得财富的方式,对财富的态度,支配财富的方式都会深刻影响孩子.而这些教育不是自己看一点书、把孩子送到贵族学校、请几个家庭教师就可以解决的.对孩子最重要的教育就是身教,而在家里它是在餐桌上发生的.比如在餐桌上,抱怨社会不公、羡慕别人又有什么关系,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所以孩子的失败,其实是父母的失败.与其去改变孩子,还不如改变自己,毕竟在某种意义上,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在谈论用怎样的方式教育孩子时,出身教师家庭、师范院校毕业,拥有数所大学的杨卓舒这样回答记者.

廖韦佳(重庆小天鹅控股集团董事长廖长光、何永智夫妇独女)还在重庆外国语学校读书时,家里条件比较好的孩子攀比之风很厉害.然而,那时就已经在重庆很有名气的父母却从来没给女儿写过超过百元的衣服,廖韦佳因此常被同学笑话.“傻孩子,别管别人怎么说,有钱就显摆那叫暴发户,越有钱的人就越应该表现出平凡人的样子.再说,父母有钱又不代表孩子有钱.”父亲廖长光这样教育她.因此.廖韦佳当时的心态是,当有钱人的孩子不但不是什么多值得骄傲的事,相反让她有压力,甚至觉得自己有点可怜.

直到去美国读书彻底独立自主之后,廖韦佳才真正明白了父母的良苦用心.没读多少书、自认文化素质不够高的廖长光和何永智,自从发家以来就很担心女儿沾上大小姐习气,仗着家里有钱骄纵跋扈、目中无人,将来很可能成不了有用的人.所以在美国的时候,廖韦佳虽然认识很多有钱人家的孩子,但她最好的朋友都是自力更生的平凡人家的儿女,因为父母教会了她独立自主的重要.

今年,在美国已经修完经济和工商管理大学课程、传媒学也即将毕业的廖韦佳,特地回到重庆,做起了母亲何永智的总裁助理,她的目标是,近年内让小天鹅上市,真正走向国际市场,特别是美国市场.

其实,在当前的中国,在创富路上走到顶端的人,无一不具备被称为精英的资格,其自身必然具备常人没有的优秀品质.可在面对子女教育时,很多人都忽略了自身这些独有的优势,反而求诸于外,寄希望于各种精英学校、教育专家之类.而在中国传统中,就讲究言传身教的重要,现代教育立论中,也极重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2大于5的现象.所以,当孩子出现问题、当教育遇到瓶颈,不妨反思,自己到底做了什么

中国亿万富翁子女教育语录

对于女的要求是四句话:知书达理、风度翩翩、满膻经纶、奉献社会

――中室企业集团董事长吴良定

不能留给子女太多财富,那会“坏了他们”,我活着的时候他们的生活不会有大大的问题,我离开了人世,他生活有问题了.是他自己的事情

――蒙牛集团总载牛根生

只要父母不把财富当一回亭,孩子当然也就不会当回事 孩子的言行是曼父母影响的;

――宋城集团董事长黄巧灵

对于孩子你首先就是要放开,引导他:每个人都有脾气,不能硬拉着他.这个恨关键.也就是说“放手养鱼”,适当的时候指点指点他:

――章先101总载赵章光

从小要自立,在正常状态下去生活学习:

――东盛集团董事长郭家学

一要好好学习,二要精通外语,三要懂国际贸易,四要做人做事都要为中国人争气.

――霍兴业堂置业有限公司及有荣有限公司董事长霍英东

孩子要选择世界一流的大学,但不要选择一流的生活设施.

――新集团董事长陶新康

把孩子当成朋友,给她自由,培养孩于独立的学习和生活能力.

――长安汽车集团董事长尹家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