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黑龙江女学教育探析

更新时间:2024-03-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686 浏览:19777

[摘 要]女学教育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一个重要问题.因为女子不受教育自古以然,天经地义,所以近代女学教育的确经历了艰难的过程和曲折的发展道路.清末民初黑龙江女学教育也具备了这个特点,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并为黑龙江女子教育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主要对清末民初黑龙江女学教育的兴起和发展进行简要的概括和分析,以此达到一个对清末民初黑龙江女学教育发展状况的认识和了解.

[关 键 词 ]清末民初;黑龙江;女学教育

在中国近代以前,受“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观念束缚,不曾有过专门的女子学校教育.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伴随着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的展开,女子教育作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被提上了日程.随后中国近代女学教育如雨后春笋,遍及全国各地.位于中国最北部的黑龙江也不例外,虽然它地处祖国塞北,自古以来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开发比较晚,民风崇尚骑射而轻视教育,文化教育事业比中原相对滞后.但是在清末民初,黑龙江的文化教育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女学教育成为黑龙江教育中重要的一笔.

一、黑龙江女学教育兴起的背景

清末,全国及黑龙江省的形势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盛极一时的清王朝为了摆脱困境,在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一月十九日,光绪皇帝颁布了一道“上谕”,提出变法图强,推行新政.新政包括废科举、设立学堂、派送留学生、移民实边等.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清政府参照西方的教育制度,颁发了《钦定小学堂章程》.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又颁布《奏定初等小学章程》.从此,在全国范围内兴办了一些新式学堂.兴办学校,培养人才,开通文化,成为了一时的风尚.地处北疆的黑龙江省由于移民实边,土地得到开发,人口呈现剧增趋势,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些因素都为黑龙江教育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也开创了女学教育的兴起和发展.

颇具守土之责的地方官员也感受到了振兴地方的重要性.1904年2月,程德全奉旨抵黑龙江任副都统,到任后整顿旧规,创行新政,积极筹办一切重大事宜.针对黑龙江教育落后、兴学困难的现状,将办教兴学放在整顿诸端事务之首,“无日不以兴学为心,每天接见属僚,不惮口哓音,谆谆以劝学相勖.”[1]1905年,奏请设立学务处和创办第一学校,开创了黑龙江省女学教育的先河.

同时,一批献身边疆教育事业的知识分子促进了黑龙江女学教育的发展,其中以林传甲一家最为代表性.1905年12月,程德全奏请从奉天、湖北、广西等地以及从内阁中的现职官员中抽调21位到黑龙江任用,林传甲便是此次从最远的广西抽调到黑龙江省城齐齐哈尔的.林传甲从1906年至1916年十年间曾在黑龙江任学务处提调、学务公所总务科长、提学使司总务科长兼教育行政会议长、通俗教育社社长、政务厅教育科长等职.他在黑龙江创学兴教10年,对黑龙江的教育事业有开拓之功,为黑龙江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中,《黑龙江教育日记》是林传甲留给黑龙江教育事业的一笔文化遗产和宝贵的财富,对于我们今天研究黑龙江的教育状况非常具有价值,也表明林传甲对于黑龙江教育的重视和良苦用心.林传甲的妻子祝宗梁亦“志在普及女子小学教育”,[2]他们的母亲刘氏,也是位杰出的教育家,著书立说,尤其是以兴办女学为己任,编写教材《女子历史》一书.可以说,林氏家族对于黑龙江女学教育的兴起和推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成绩斐然,博得四方赞誉.1915年,黑龙江巡按公署呈报大总统为他全家请奖.呈文云:“一门之内均热心教育,实在难得.拟恳于奖章外特赏匾额一方,以示表彰.”[3]

二、黑龙江女学教育发展的概况

黑龙江女学教育开始于1906年祝宗梁在齐齐哈尔北门正街路西租茅舍三间创办的黑龙江第一所女子学堂――黑龙江第一学校.祝宗梁,女,河南人.少不识字,出嫁林传甲后,婆母授以《女四书》、《蒙学课本》等,后去湖南女学堂读书.祝宗梁办学初期,困难重重.在无法规、无校舍、无资金的环境下,“风气未开,学生难集,”[4]男生都招不满,更何况女生?办学初仅3名学生,但是林氏夫妇仍然积极努力,“风雪载途,往来教授未尝辍,”[5]他们一方面积极奏请办学资金,筹建校舍;一方面四处租赁民房,“尝赁城北茅屋数椽办女学,”[6]游说劝学.为缓解办学经费的困难,他们竟然变卖家产.祝宗梁把自家房屋、财产用以办学,自编教材,亲自授课.学校成立开始,招生仅有18人.第二年学生骤增到60人.将军程德全拨银6000两,在齐齐哈尔正黄旗档册房地基扩建校舍.祝宗梁自任校长,亲自制定《黑龙江第一学校章程》,规定:“男女并重,勤慎有恒,”[7]专招12岁以下为学员.主要开设识字、国文、算术、史地知识、体操、音乐等课程,学科程度相当于初等小学堂.在她和林传甲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得以迅速发展.“至1911年,全省女子小学堂增至29所”.[8]

随着黑龙江女学教育的兴起,缺少女教员的问题也愈发突出.为了解决师资问题,1911年,祝宗梁在黑龙江省第一学校的基础上,创办了黑龙江省女子师范学堂,并设附属小学,有教职员2人,招收学生50名.学堂“以养成女子小学教习,并讲习保育幼儿方法,期于裨补家计,有益家庭教育为宗旨”.[9]女子师范学堂招收女子高等小学堂毕业生入学,修业年限为四年.开设修身、教育、国文、历史、地理、算学、格致、图画、家事、裁缝、手艺、音乐、体操等十三门学科.同时强调,女子师范学校得附设保姆(蒙养院)讲习科,修业期限为一年或二年.黑龙江女子师范学堂的创立,为全省女子初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保证,为女子中、高等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废除了反映封建教育思想的“癸卯学制”,颁布了《普通教育暂行办法》.新学制基本废除了教育权利上的差别,允许初等小学男女同校.除大学不设女校不招生女生外,普通中学、师范学校、高等师范学校和职业学校都可以设立学校.新学制的颁布,也同时鼓舞了黑龙江人的办学热情.1912年(民国元年)至1914年这三年间,祝宗梁和丈夫共同努力,又相继创办了黑龙江女子师范学堂、黑龙江省立女子第一中学、女子职业学校、清真女子小学、女子小学教员讲习所等20所女校.在他们的带动下,全省掀起了兴办女子学堂的热潮.至1914年,全省已有学校312所,个别乡镇也办起了女子小学.据统计,当时黑龙江女学比例居全国第一位.此外,1914年,林传甲之母即祝宗梁婆母刘氏创办了黑龙江省立女子教养院,亲任院长,该学校主要招收孤儿,不仅教学生识字,还教他们谋生手段.至此,黑龙江女子教育基本形成了完整的体系,教育呈现一片繁荣景象,女童入学率曾居全国首位.1916年,黑龙江省女子师范学校、女子职业学校、女子中学各一所,女子高等小学13所,女子初等小学校41所.黑龙江女学从无到有,逐渐发展,虽然不仅仅是林传甲夫妇一家的功劳,但他们在黑龙江这片教育荒原上艰难拓荒和辛勤耕耘,不可否认是重要的因素之一.


三、黑龙江女学教育的历史意义

清末民初黑龙江女学教育的起步是艰难的,其过程是曲折的,虽然女学教育的发展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办学范围小、人数少、资金不足等多方面的因素,但历史意义是重大的.在当时不要说荒僻的边陲流戍之地,就是繁华的中原京都之处又有几个女性能成为读书识字的“才女”.这种陈腐的不平等的封建思想,在黑龙江女学教育中受到了挑战.“女学教育为家庭教育之基,”[10]注重了女子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祝宗梁把对人的培养提高到了富国的高度上,她认识到女子地位的提高必须以自立为基础,“愿黑龙江省妇女七十二万之众,人人受教育,人人有职业,衣食足,知荣辱,富国之经使于闺门.”[11]而她的婆母刘氏,则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强烈感觉到女子自立的重要性,女性自爱自强的重要,因而一直在祝宗梁的身边全力支持、理解和帮助她,并赞赏鼓励祝宗梁.所以清末民初的女学教育开启了黑龙江女学教育的发展之路,为日后教育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清末民初黑龙江的女学教育突破了中国封建社会“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束缚,使大批女性接受正规学校教育,成为知识女性.结束了数千年来女性的愚昧时代,走出了女性教育的盲目阶段,使女性获得同男性大致相等的受教育权利,能够学习知识,增长见识,为实现日后经济独立和人格完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黑龙江女学教育还注意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女性,提高妇女自身的素质.黑龙江女学教育也达到了妇女解放运动的目的,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女学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也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所以,在今天发展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不应该忘记女学教育经历的曲折历程,重视当代女学教育的发展和提高,解决教育不平衡问题,使教育事业发挥出对社会不可替代的作用.

注释:

(1)谢岚,李作桓.黑龙江教育史资料选编(上编).黑龙江教育出版,1988:163.

(2)林传甲.黑龙江教育日记.上海商务印书馆,1914.

(3)姜树卿,单雪丽.黑龙江教育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307.

(4)(5)(6)万福麟,张伯英,崔重庆.黑龙江志稿(中).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17.

(7)(9)谢岚,李作桓.黑龙江教育史资料选编(上编).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8.

(8)张守中.黑龙江省志教育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6:100.

(10)徐世昌.东三省政略.文海出版社印行,第15页.

(11)林传甲.黑龙江教育日记.上海商务印书馆,1914:20.

作者简介:佘丽娜(1987―)女,黑龙江省肇东市人.研究方向:中国近代史.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