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教育近代化差距的

更新时间:2024-03-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561 浏览:30820

[摘 要 ]中日两国的教育近代化起步时间大体相同,具体措施也十分接近,但结果却截然不同.本文将对教育发展就国家的重视做出简要分析.

[关 键 词 ]中国 日本 教育改革 近代化 差距

在中日两国的近代化进程中,两国兴办近代教育都开始于十九世纪中叶,近代教育的兴办和发展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总体来看,日本的近代教育一直是有计划有目标的均衡发展,用了六七十年时间,就走完了发达国家一百多年甚至二百多年的发展历程,由教育落后的国家而跻身教育发达的先进资本主义国家行列.而中国在19世纪后半期,特别是在中日甲午战争前,近代教育发展相当缓慢,严格的说还处于启动阶段.尽管20世纪最后二十年,近代教育发展迅速,但由于基础极端薄弱,仍是相当落后.日本领土只有中国的三十分之一左右,人口只相当于中国的八分之一左右,而在1920年,它的在校小学生人数为8633000人,中国只有4852642人,只相当于日本的一半多一点;日本在校中学生为337300人,中国是117740人,只相当于日本的三分之一强;日本在校大学生为70900人,中国为17262人,只相当于日本的四分之一左右.中日两国几乎同时起步兴办近代教育,然而只过了短短六、七十年时间,日本就把中国远远地抛在了后面,两国的差距是惊人的.而这种差距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这与一个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


洋务教育是清政府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进行的.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洋务派在《通筹善后章程折》中建议成立培养翻译人才的教育机构.于是同文馆是在一片反对声中开设,其学生数量少却得可怜.据同文馆章程记载:“请酌传学生以资练习也,事属创始,学生不便过多,拟先传十名,俟有成效,再行添传,仍不得逾二十四名之数.”偌大一个国家,仅计划招生24名学生,而实际招生更令人遗憾,初创时仅有学生10名,到1887年才增加到120名,这还是学生最多的时候.终洋务运动34年,共举办洋务学堂30多所,派遣留学生约200人.

而同时期的日本,面对严酷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的社会矛盾,岩仓使团临危授命出访欧美,学习文物制度、法律、财会、产业、经济、政治、军事、教育乃至社会福利婴幼设施等.于1872年公布《学制令》,以教育机会均等为口号,拉开了教育近代化的序幕.第二年小学在校生132万,入学率28%;到1883年,小学在校生323万,入学率超过50%.教育的普及,极大地提高了国民素质,这是日本近代化的基础.在高等教育方面,取消了士、农、工、商的身份区别,所有国民获得了教育的机会,在受完初等教育之后,不分身份都可凭才能进入中学、大学,人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调动起来,整个社会充满生机和活力.据统计,从1878-1895年共培养出23100多名大学毕业生,满足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对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自此,日本不仅建立了完善的从小学到大学、从普通教育到职业教育的近代教育体系,而且培养了大量的产业工人和优秀的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国家管理人员.中日两国对教育的重视与否一目了然.

150多年前,在世界的东方,古老的中国和一水之隔的日本都面临着同样的命运,为救亡图存而革新.中国的洋务教育开中国近代教育先声;日本则后来居上,成为近代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将中国远远甩在了后面.掩卷沉思,比较中日两国在那个时期应对内忧外患所采取的不同的教育策略、方针和措施,使中国和日本,在近代教育发展中却产生了惊人的差异,其结果在今天仍值的我们的思考.

(作者单位:陕西省商南县鹿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