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中的阅读教学与素质教育

更新时间:2024-02-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8982 浏览:84049

【摘 要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体之间的多重对话,阅读教学又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积累语言的基本形式.采用对不同文体的阅读,能够使学生巩固加深、细致体会所读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感纠结,就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发展学生个性,还给学生足够阅读时间和空间,从课堂走向社会,提高学生素质,达到全面提升全体受教育者的基础素质水平和个性发展水平为目的的素质教育.


【关 键 词 】阅读教学;基础教育;学习主体;素质教育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又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体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

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习阅读的促进者.像全县基础教育改革专家组专家谷公胜所说:“第一,阅读时获得生命体验培养健全人格的精神家园;第二,阅读是激发和展开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开放空间;第三,阅读是读者作者对话参与文体解读的广阔平台;第四,阅读又是师生互动、切磋交流、表达思想的合作场所.①

阅读教学是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基础环节,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掌握阅读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a .阅读教学应建立在低起点上;b.阅读教学应运用相同的形式进行导读;c.阅读教学应进行情趣的培养(包括导入激趣、创设情境、表演激趣、课件激趣四个方面)d.阅读教学又要坚持课内外阅读相联系.

加强阅读训练,增强阅读能力.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又体现在它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又是不断接受熏陶、主动培养审美情趣、为写文章大量储备知识能力的重要阶段.大文学家杜甫曾深有体会地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② 大量阅读中外有关书籍可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扩大知识面,从而引发学生的写作,这是个人成长的基础;阅读好的文学作品又能给人带来精神上的享受,具有洗涤、净化灵魂的作用.

对于不同类型的文体,教师及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应有所侧重:第一,阅读论文类文本,应着重思考论文思想的深刻性、观点的科学性、逻辑的严密性、语言的准确性,把握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第二,阅读实体性文本,应指导学生从材料来源的真实性、事实与观点的关系考虑;第三,阅读文学作品,应指导学生去体验,重视作品中形象和感情的整体感知,把握并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第四,对古代诗文的阅读,应指导学生重点提高阅读古诗文的能力,精读一定数量的优秀古代散文和古代诗词作品,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诵读习惯;第五,课外阅读活动部分.课外阅读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给学生适时适量推荐文化品位高、难易程度适当的课外读物,并鼓励学生开展书评、写读后感,组织读书报告会、作品讨论会等,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使学生巩固加深、细致体会所读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感纠结,以及事件发展的因果必然.汲取精华,摒弃糟粕,分享与交流阅读成果,共同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所谓辩证思维是人们自觉不自觉地遵循辩证法规律进行思维.在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③一文中,百草园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那里充满了生活乐趣.反过来更衬托出“三味书屋”生活的枯燥无聊,令人窒息.那个小圆,虽说它有些趣味,还不如说那里其实很无聊.用“映衬”的写法引导学生剖析,写出了作者心中的情趣和纠结.

通过以上各种形式,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能够加深学生阅读水平,特别是语文阅读水平的提高.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虽然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各有各的要求,但一个共同的凭借便是阅读教学.阅读水平及阅读素质的提高必然带动其他方面.在阅读教学深化和提高的同时,将会更加促进语文教学、语文素质的发展.

语文学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学科,语文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阅读教学又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积累语言的基本形式.阅读水平、阅读能力、阅读素质的提高将极大地促进语文教学水平、学生语文素质、学生素质的提升.

阅读教学是引导学生观察领会作者在作品中的立场观点,所以在素质教育的阅读教学中应做到“四多、四少、四得、四失”.

“四多”就是课内多朗读;课外多阅读;课内活动多组织;课外活动多实践.

“四少”就是少做机械、抽象、繁琐的分析;少包办教学中的双办活动;少出客观练习题;少布置课外或家庭作业.

“四得”就是使学生得到知识和乐趣;得到学习方法;得到学习习惯的培养;让学生的品位和审美情趣得到提高.

“四失”就是让学生在心理上失去神秘感;在行动上失去依赖性;在学习上失去繁琐化;师生失去一言堂.

在阅读教学中注意到以上几点,就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深刻领会文章内涵,加强语文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总之,阅读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只要教师致力于强化自己的情感体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立足课堂,依据学生的心理实际,遵循语文教学规律,选择学科特点,在主体与客体之间架设起情感交流与共鸣的桥梁,就一定会有效地提高阅读教学的情感效应,让学生深刻理解文章内涵,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阅读教学中应体现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具体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素质教育的基础性、全面性、能动性的原则,要求在阅读教学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真正把课堂阅读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课堂阅读的主人、学习的主体,牢固树立教师为学生怎么写作、为学生素质的全面主动发展怎么写作的教学思想.因为学生是一个充满活力和生机的人,他既是认识的主体,也是发展的客体;教师在课堂上要“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和提高.

为了能够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并达到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在教学中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参与阅读活动,教师要认真设计,积极参与,精心安排各种不同类型的活动形式. 第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心是兴趣的先导.在阅读教学中,注意创设与课文内容相符的情境,运用讲故事、提问、演唱、实验等教学手段,以及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说一说,做一做,读一读,演一演,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整个过程,感受阅读的乐趣,逐步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在课堂上使学生通过阅读了解,说一说文章的故事经过,人物的客观变化,思想的进展和升华;使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并耐心指导他们取得成功,使之产生兴趣;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并从课文中找出答案的急切愿望诱发学生的求知欲,能够使其自主探索,获取知识;演一演,是让学生在不同的课文中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来演绎故事的发展,并通过学生自己的想象力,讨论故事发展的几种可能性.

由此可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才能“乐于去读,善于去读”,从中体现自身的素质.

第三,在阅读中提高素质、发展个性,在课文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尤为重要.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在阅读过程中,每个人对文章的感情是有所不同的,每个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都与其知识水平、认识、生活经验和阅读习惯有关,只有把选择方法和权力还给学生,才能让学生在自主参与活动与交流过程中展现自己的才能,是个性得以张扬,素质得以体现,增强积极进取的信心,尊重学生对文本的不同感知和独特感悟,才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

第四,给学生足够的阅读时间和空间.阅读是语言的根,是语言学习的重点,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要把“阅读教学”从“书本阅读”走向“生活阅读”,在教学中教师要真正有效地把学习过程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同时教师还应该组织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用通过阅读掌握的知识,参加有意义的活动.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升全体受教育者的基础素质水平和个性发展水平为目的的教育,并且认为同志提出的培养人才的质量标准是“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以及“要使我们的各族人民都能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劳动者”,这是“明确了我国教育的培养目标,概括了素质教育的的基本内涵”.④

通过以上论述,使我们认识到:“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文化课的课堂上”,⑤ 只有打开阅读教学这扇窗口,才能促进基础语文教学,才能展现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