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中的繁文缛节

更新时间:2024-01-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306 浏览:15713

【摘 要 】 在这个信息发达的社会,老师们拥有的信息的渠道很多.作为老师,备课的实质是备好课,不是写一大堆连自己都不去执行的垃圾教案.但是很多学校仍然把教案作为衡量教师工作质量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检查教案、评定优秀教案,乐此不疲.老师们平时备课从来都不马虎,但是没有时间写繁琐的详案,为了应付检查,一到常规检查的时间,没日没夜地赶抄教案.由此可见,写详案成了教育中的繁文缛节.

【关 键 词 】 详案 繁文缛节 摒弃

【中图分类号】 G42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4(a)-0166-01

中学老师常常陷入一种“瞎忙乎”的枷锁中,什么枷锁呢?就是每到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老师们开始忙忙碌碌补教案,补听课笔记.老师们都苦于一篇一篇地写含有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步骤等等的教案.我个人认为,这个教育界的老规矩,而今在这个信息社会,完全成了应该摒弃的繁文缛节.虽然我个人不主张写这样的教案,但是备起课来绝对不敢丝毫马虎,甚至比起以前写那样的详案时备课还要充分,原因是我把大量写教案的时间节约来用于查更多的资料,想更多的方案,考虑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的事了,不写详案不等于不备课,不等于不知道自己的教学重点,不等于没考虑用什么教学方法.不写详案也不等于完全不写教案,我认为写个提纲,或者说写个略案就足够了.

其实写详案这一种规定的初衷是好的,就是要求老师课前准备充分,充分到要详细地书面写出你的教学过程的地步,但是再好的做法也要与时俱进,如今的老师,教学资源多么地齐全丰富啊,真是应有尽有,教学设计,教学案例,课件,课堂实录,甚至连教学反思都有了,也就是说别人把教学设计好了,课件做好了,课堂的全过程都实录了,连他课堂效果好坏都反思了,经验有了,教训人家自己都总结出来了,看看你还需要什么,只差人家来直接给你上课了.当然有人肯定要说,人家的设计只代表人家的想法,你自己有没有属于自己的独特设计呢?问的好.当我们研究了教材之后,自己肯定有属于自己的想法和设计,但是,当我们看了别人的设计之后,我们发现自己的设计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于是我们加以修改,当我们看了很多个老师的设计后,再结合自己的班级的情况,我们对这一课的设计,不敢说千锤百炼,起码也是十锤八炼,趋于完美了.再看看别人的课堂实录,别人的课后反思,优点缺点一目了然,如此三番五次之后,这节课一定比自己原来初步设想的好很多,而做这一切都需要时间,如果我们按部就班地详尽备至地写出详案,可能就没有那么多时间来读这些资源了,研究别人的优劣了.现在是资源共享时代,做教师的日常备课时应该多参考他人的资源,别人的设计也是苦费了一番心血的,设计一定有他的道理.

有人会想,不写详案能上好课吗?写详案正是刚性要求老师认真备课的一个好办法.而我认为,写好详案也不见得能好课,因为很多都是为了应付检查而照着参考书抄写教材解析或者所谓学法指导.光靠写,不一定能转化为自己的授课水平,或者说是一种内功.不写详案,不等于备课不充分,说实话,当教师的,如果他备课不充分,他敢上讲台吗?经得起学生课堂的质疑吗?我想他没有充分备课,是决然不敢上讲台的,还有以教师的职业道德和崇高的人格,绝大多数教师都有很强的自我约束力,非常敬业,非常负责任,很有良心(因为有人说教师干的是良心活),再加上领导隔三差五地给“拧拧螺丝”,教师们工作自然不敢怠慢.偶尔的倦怠心理是在所难免的,但是老师们一旦走上讲台,一旦看到学生学习有松懈,就立刻开始了他的励志教育,所以在给学生励志教育的过程中,自己也身临其境地被自己励了一回志.所以即使有短暂的倦怠心理,会在教育工作中自我调适和自我教育,马上又变得雄心勃勃,发愤图强了.可是多数的领导,生害怕一旦“放纵”一个教师写略案,就会有无数效仿者跟风,然后发展成大家个个写略案,教学效率大大下降的严重后果.所以每学期期中、期末到来之时,首先要开一次大会,全校宣布要严格检查教案、听课笔记、作业批改等工作.

这就好比工商局的人要上街巡逻了,提前高声宣布“我要来了,请各位小摊小贩做好收拾躲藏准备!”之后,大街小巷的摊点一瞬间全部隐身了,巡逻车载着高音喇叭在大街上一路呼啸而来,又扬尘而去,这时,大大小小的摊点都拿出家伙,继续在街道两旁又是铺又是摆,又是悬又是挂等

领导可能不会知道,也可能知道,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现在的“懒汉”越来越多了,甚至可以说全校老师个个都是“懒汉”,在宣布了检查时间后,所有的老师连忙加班加点,挑灯夜战,进行一番“恶补”之后,到了检查的时间,每个人都能如数交上让领导称心满意的详案和听课笔记(一般作业不会补阅,因为老师们都会按时批阅作业),为什么全民成懒汉?原因很简单,不是大家成了懒汉,实在是,写详案没有什么意义和价值,相反是浪费时间,不能好好研究教材和教法,查阅更多资料.大家在临近检查教案的日子里,见面都一改之前“你吃了吗”为“补好了吗”或者为“造好了吗”,双方都能心领神会,不用问“补什么啊”或者“造什么呀”,就会说“造好了”或者说“正在进行中”.在这个“全校查重”的校园里,虽然详案是临时造出来的,但是大家教学却是非常认真的,你不能说全校老师都是“伪君子”,都是“骗子”,他们查重肯定有他们不得已的地方.那是因为大家认为写详案没有意义,还浪费时间,还浪费精力,浪费笔墨,不写详案,又迫于上级检查的威力,所以就上演了全校查重的一幕.


幸亏老师们都是实干家,尽管领导很爱看形式,大家工作中还是力求讲实效,所以只会牺牲一两个晚上去搞搞面子工程,仅此而已.

事实上,每一种规矩在最初执行的时候,都为我们的社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可是每一种规矩,一旦在时间的长廊里走得太久远,最后,往往与制定这种的初衷相去甚远.规矩如何用好,完全在于人.规矩本身也没有优劣之分,在智者手中,它会让你所向披靡,在迂者手里,只会变成身上的附赘悬疣.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