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国外念书≠接受好教育

更新时间:2024-02-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3109 浏览:155806

高考结束,新的一批考生和家长来到了十字路口.在国内升学,还是去海外,或者去香港澳门?

在高考升学的十字路口,把选择权交给孩子

这里,我想先向大家讲述几个小故事:

杨是个来自普通工薪家庭的女孩,她还有一个双胞胎弟弟,今年,她高中毕业,前不久,她被一所美国名校录取,获得该校全额奖学金.我认识她是在她念初三那年的一场英语演讲比赛上,她给我的印象是:认真、执著、刻苦.后来,我知道了杨是在一所重点初中念书,成绩优异,英语尤为突出.杨之前读的是很普通的幼儿园和小学,她的家庭条件决定了她的父母无法为她提供优越的教育条件.杨在高三时决心报考美国的大学,为此,她放弃了国内的高考,全力为报考美国大学作准备,甚至,她只身前往美国,参加了大学招生面试.

李是个18岁的男孩,家境优越,一切正常和顺利的话,李今年应该赴美国念大学.李初中毕业时,他的父母为他选择了国内某所重点高中的国际班,并为他在校外报了英语培训班,还请了英语私教,父母一切的努力就是希望儿子学好英语,能够适应国外大学的学习.遗憾的是,李今年不能按原定计划赴美念书,他对英语学习提不起兴趣,仍停留在初中水平,他很迷茫,没有自信,他的父母也感到矛盾和困惑.

刘和张都是在国内普通高中念高三的男生,成绩中等,他们的父母都在犹豫是否把他们送到国外念大学,他们都来自富裕的家庭,父母有能力承担他们出国念书的费用,但这两个男孩态度一致地表示要留在国内参加高考,读国内的大学,在大学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再考虑出国读书的事情.他们的父母也都支持了孩子的决定.

作为老师,我非常欣赏、喜欢杨这种类型的孩子,他们有明确的目标,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怎么做,他们会整合和调动能为他们利用的教育资源,他们的学习是积极的、主动的、快乐的.李是一个典型的还没有长大的孩子,他的父母尽可能地为他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但他的父母忽略了学习的主体是孩子,如果孩子缺少学习的动力,他们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的.刘和张是成长中的青少年的典型,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主张,能够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意愿,他们内在的学习诉求正在萌芽.

听了以上几个故事,大家也许能够建立几个方面的印象:

高考的选择,不是哪里的大学好,就可以去哪里,不管你有多少钱,孩子的基本条件摆在那里,不是孩子聪明不聪明,而是十几年教育的结果.

学习是孩子的学习,孩子自身的动因远远超过环境的重要性.

客观评价孩子当前的情况,尊重孩子的意见,最终的选择是属于孩子的,只要他对未来的人生道路负责了,不管现在选择了什么,未来都是光明的.

从高中到大学的转折,是广阔人生的一个阶段,不是全部,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也承受着考验,允许并鼓励他们自省,使这样的一次转变成为他们成长的一个机会,帮助他们未来的人生发展.

文化碰撞要么产生火花,要么两败俱伤

当出国留学成为流行时尚,风险也便随之而来:一方面,不是每一个孩子都适合去国外念书,尤其是当家长抱着逃避的心态时.事实上,去国外学习的压力不会比国内的小,因为在国内,孩子是用母语学习,和同学、老师的沟通不会有语言上的障碍,而在国外,孩子需要面对的除了学习本身的压力外,还有语言差异、文化差异、生活方式差异等新的压力.家长和孩子是否真的作好了准备?另一方面,不是去国外念书就是接受好的教育.教育和文化相关,在孩子还没有建立对本民族、本国文化的基本认知和情感时,父母把他们送到国外接受教育,很可能使这些孩子成为“飘浮”的一代,既融入不了所在国的主流文化,又没有本国的文化根基,无论到哪里,都产生不了归属感,这对孩子和对国家、民族都是一种伤害.

我并非不认同出国留学,我不认同的是出国留学就能成才的态度.当前,很多人都有“流行病”,就是看流行什么就做什么,好像你不这么做,你就落伍了.出国留学也是如此!

去年暑检测,在上海的一个夏日学校(SUMMER SCHOOL),我应邀到一位美国社会学教授的课堂给回国休检测、顺便参加课程修学分的中国留学生作了主题为“文化与人生修养”的演讲,我和留学生们分享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生智慧.其间,有一个睡眼惺忪的男生提问:“个体的意义是什么?”他的问题让我眼前一亮,我意识到,这些留学生正在面临着一些困惑,于是,我对个体所面对的困惑和困惑中所蕴藏的机会作了阐释.结束的时候,学生们围拢过来,和我热烈地讨论.我深深地被感动了,这些学生都已经在美国有至少两年的学习经历,他们充满热情,他们思想自由、独立,他们相信梦想,他们追逐理想,我被他们感染了,我巴不得使出浑身解数,把我所知道的文化知识全部教给他们.文化的碰撞要么产生火花,使碰撞的双方都得到升华;要么两败俱伤,撞得伤痕累累,体无完肤.在国际化的大背景下,我们需要有开放的态度,我们需要走出去,但我们也需要使自己变得强大.

最好的教育是不花钱的教育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对于教育的探索,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我们得时不时地转过头,往后看看我们走过来的路,我们也得时不时地伸长了脖子,看看前面的路,当然,最重要的还有,我们现在脚下的路.

在很长的时间里,教育发展和经济发展紧密相关.从宏观的角度来说,国家的教育投入增大了,我们建设了一批硬件设施齐备的现代化校园;从个体的家庭来说,家长越来越重视教育,随着收入的增长,对教育的投入也增大了.我们看到的是,家长不计,努力为孩子争取好的教育条件,周一到周五,孩子上学,周六周日,孩子上培训班,孩子的成长空间被局限在课堂里.

当我们不缺钱了的时候,我们便追求教育的品质.但你知道,最好的教育是什么吗?最好的教育是不花钱的教育!


不花钱的教育从哪里来?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首先,我们都得学习,学习自我的完善,学习我们自己的文化;其次,从社会的有识之士开始,为身边的孩子开拓学习的空间,成人的生活经验、人生体验都是给孩子的绝好的教育素材;第三,社会化的教育怎么写作体系需要建立起来,社区、企业都可以成为孩子学习和体验的场所;最后,关于学校的课程,需要增加学生自我认知、生存(生活)技能、社会怎么写作、实践训练的内容,使学生的学习体验更丰富,使他们能够尽早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获得成长的动力.

如果那样一天能够到来,当我们再面对选择,何去何从,我们都会有更准确的判断,更果断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