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改革该走的方向

更新时间:2024-01-3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5349 浏览:68600

摘 要 :关于“教育改革”的讨论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一直受到广泛关注,并在2014年的全国高考教育改革中达到顶峰.2014年教育部发言人指出,国家将在2016-2018年试行英语一年多考、文理不分科以及高考录取多元化等制度,确保高校人才选拔的公平性以及多样性.而看法也是众说纷纭,那么中国教育改革到底该走什么方向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在于要结合中国现当代教育模式和国情,中国是在全球化大背景下的新兴国家同时又是文明古国,有着自己的教育模式和人才选拔制度.随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全方位发展,中国的国际地位在不断被强化,跨国际交流也在逐步加强,这就要求国家培养新型人才去适应国情,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深度改革,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以及创造力的培养.即改革应走以下几个方向:首先,德育与文化教育并行.保证培养出的人才有“人”又有“才”.其次,考核选取制度多样化.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同时避免“一考定终生”的发生.最后,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确保学生更好地提高知识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关 键 词 :教育改革;学生

一、德育与文化教育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均得到极大程度地发展,但全民素质似乎并未赶上时代的脚步.公民道德素质的急剧下降催生了各类社会问题的发生,而学生作为社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严重影响.学生率急剧升高,青少年犯罪频发都是道德教育的漏洞所致,因此德育在一定程度上比文化教育更为重要.教育重心的偏移势在必行,而这就要求学校为单位,在各级教育部门的监督下,广泛开展道德教育课程,定期举行相关讲座和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社会道德观、提高其思想素质.但在德育执行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其一,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并重即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知行统一.其二,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严格要求是指严格按照国家教育方针和德育任务,对学生进行教育;尊重信任是指在平等的基础上关心学生的成长,尊重学生的人格,信任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发展.其三,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相结合.保证所有学生的发展同社会发展的总方向相一致,又要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其四,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并举.通过集体来教育个人,又要通过个别教育来加强和影响学生集体.其五,学校教育和社会影响相统一.既要重视学校教育在青少年品德形成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又要重视社会各方面的影响,相互配合,协调一致.


二、考核选取制度多样化

高考,在2014年的社会公平调查中被评为中国最公平的综合选拔制度,但同时也造成了“一考定终身”的负面影响.人的才能是多样化的,能力也是有侧重的,所以,单一的考核制度无法满足中国国情的需要.考核选取制度的多样化也就成了必然趋势.除了原来的艺考+普通高考+职业考试,国家应将艺考及普通高考细分,例如艺考以建立在文化考核基础,然后对专业的考试也不局限于纯粹的传统考试,可以结合专业特异性变革考试形式;普通高考考核也可有的放矢,例如对特别科目有特别爱好的学生,可以给出不同的考核形式,在英语、语文、数学等基础科目不变的情况下,让学生自由选择高考想考的科目,但其他科目也要适当学习,只是不纳入自己的“特殊高考”之内.

三、知识学习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的同步提高

在当今国际化趋势日益加大的国情下,中国要想更好的与世界交流、强化合作,人才的培养方向也需要改变.知识学习能力无可厚非是基础,不可剔除,但实践创造能力也是重中之重.如今的国际是科学的国际,只有搞好科学,中国才有立足之地,而实践创新就是打开科学发展的钥匙.中国的“高分低能”问题一直被国际教育学家诟病,而究其原因,与我国基础教育模式有关.所以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就应如同志所说:“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实践能力从小就要培养,以保证学生由小学升入中学之后有较为全面的能力配备.所以这一改革应该是横跨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阶段,通过开展书本教学与实践学习结合把小学作为主要时期,中学作为辅助发展期,提高和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