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正视边远地区中学教育现状

更新时间:2024-02-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589 浏览:9522

为更好了解学生的学和老师的教,找到教与学最佳结合点.我们每学期都会在学生、家长及社会人士中对教育教学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调查表明:约60%的中学生能严格要求自己、力求上进,其余学生学业状况、道德素养不容乐观;学生、家长及社会对部分老师专业素养、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及办学水平有所期待.

一、透过表象,正视边远地区中学教育现状

⑴学生厌学.调查表明:20.6%的学生对学习无所谓,对老师的教育置若罔闻;42.6%的学生玩过网游,其中5.2%学生有“网络依赖症”;2.65%的学生纪律观念淡薄.主要表现在:一些学生无故旷课、自由散漫、随时光顾网吧;迷恋“地摊文学”、课堂哄闹、打瞌睡;逆反自卑、无集体意识、团体观念;为人处事、率性而为、不计后果;个人“英雄主义”盛行,自私狭隘;言语粗俗、缺乏修养;吸烟酗酒、早恋、打架斗殴、甚至偷盗;抗挫折能力弱,遇到挫折易失去信心甚至自暴自弃.

⑵学生畏学.中学阶段,学科增多,知识相对宽泛庞杂,学习压力增大.部分学生不能马上转换角色,找准定位,心理失衡,学业成绩一落千丈,丧失信心,以消极的态度对待学习,最终出现恶性循环,害怕学习、放弃学习直至辍学回家.

⑶教师“惧”教.学生违纪,部分教师视而不见,不愿管、不善管、不敢管,教育学生畏首畏尾,把对学生的管理推到班主任身上,助长学生违纪的气焰;或者对学生采用“灭火式”教育,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思考学生为什么这样做,让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对日常学习、生活中师生间及学生间存在的小纠纷、小摩擦,教育方法欠当、简单粗暴,不能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紧张.

⑷教师“厌”教.大部分教师能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但教师队伍中也存在极少数敬业精神不佳、专业水准不够、师德风范不高等现象.以教师待遇差为理由,不思进取,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教育理念落后,自囿于老和尚念经;教学方法单一,缺乏享受教学式的创意,沉醉于“逼学+厌学”的题海战术;教学手段粗暴,动不动是恶语相向、搬请家长、体罚或变相体罚,还自叹“学风日下,孺子不可教”等

二、紧抓本源,把握边远地区教育现状成因

一是学习动机不正.教育体制改革顶层设计科学,但执行不力.导致学生有了书难读、读不读一个样的观念.认为学习是为某种客观需要,履行某种“因为”.如:因为年纪小,到学校把年龄混大一点;父母让我来学校,我才来学校.经济体制转轨,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率低,毕业即失业;许多家长有“读书”无用的观念,直接导致学习需要降低.一些人把学习当成一种“工具”,达到另一个目的的手段,而学习本身并没有成为目的.

二是家庭教育不对.家庭不能正确估计孩子心理现状,不去了解孩子生理特点,把孩子的教育完全交给学校.学生成了家的过客,家成了学生的饭店、旅社,家长成了甩手“掌柜”.调查表明:约70%的学生父母在外打工或在外作生意挣钱,把孩子的家庭教育全权交给“上一代”.“隔代”教育成了家庭教育的主流,使家庭教育流于形式,出现空白,甚至有可能走向学校教育的反面.如学生在校违纪,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要么请求学校、老师让孩子在校“混”毕业,要么以义务教育不能随意处理学生为由庇护学生,而不是配合学校、老师正确教育管理学生,导致学生走向教育的反面.

三是社会影响较大.(不求成才,只求成人;读书无用论;大专不及抬砖、博士不及做事等.)中学生心智发育尚未成熟,是非观念、价值标准还未形成,对事物的判断完全从感性出发,但其模仿力极强,稍有不慎,就可能成为社会负面影响的牺牲品.很多学生看到同龄人在外打工“衣锦还乡”心生羡慕,不顾自身实际情况就辍学打工(班级学生流失80%是由于这个原因).更有同学看到别的学生有高档的学习用品、生活用品,要么不顾实际情况逼着父母写,要么想方设法把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事实证明:拜金主义、盲目攀比、网络污染、“黄、赌、毒”等成了意志力薄弱、缺乏理想的中学生学业状况糟糕、道德滑坡的“杀手”.

四是经费投入不足.县级政府财力有限,尽管在投入上优先教育(2012年某县财政收入3亿多元,仅教育支出就已达近40%),但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依然不够,学校教学设备陈旧、设施简陋.语文、英语科多媒体教学几乎是“清一色”的录音机,个别老师甚至发挥手机功能进行下载、播放.实验室有几间,但缺乏实验设备,理工科“演示”教学屡见不鲜.艺体场地严重缺乏,对于三千多学生的县城中学来说,没有一块规范田径场,只有几张没有拦网的乒乓球水泥桌台.学校对体育课最形象、最流行的一句话是“一根绳子两个球,老师学生都自由”.县城中学尚且如此,其他乡镇中小学教学设施配备情况可想而知.

三、正确引领,加大投入,让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第一,要强化信念教育.一是加强中学生全面素质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强化思想道德意识,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素养.二是向学生及其家长全面深入的介绍国家教育制度改革的利好,素质教育实施的具体内容、价值和取向,以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消除误导,让其明白学习不是手段而是目的.三是家长应提高自身认识,做好正面引导和教育,形成家校合力.

第二,要强化诱发兴趣.一是从中学生实际出发,采取生动、适合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形式.帮助其正确认识学习的意义,确立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目标,增强其在学习上的成就感、愉悦感.采用“优带差”“一帮一”形式结对帮扶,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团体观念.二是实施正面教育原则,以表扬为主,努力发掘其身上的闪光点,让其看到进步,增强信心,同时辅之必要的惩戒措施,让其明白违纪一定会受到应有的惩罚.三是培养其坚强意志、抗挫折能力,严格要求、反复强化.四是发挥校外科技教育阵地作用,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技活动,满足其求知欲和好奇心.

第三,要强化有效沟通.一是家校沟通.学校通过多种形式(如黑板报、街头横幅、广播电视、电子屏幕等)来宣传学校的办学理念、管理模式等,以求得家长的理解、支持,减少家校矛盾.二是师生沟通.加大培训力度,坚持用“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手段,强化师德素养和教师专业成长.整顿教师工作作风,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摒弃“嫌差爱优”的观念,既注重优生的发展,又注意整体学生的成长;既注意智育发展,更注重全面素质提升.转变观念,放下老师架子,相互尊重,融洽师生关系,走进每一个学生的心里,弄清他们想什么、要什么,定期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尊重学生隐私.在学生中努力做到公正、公平,不偏不倚,让学生特别是后进生体会到老师的关心爱护,实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让教育成果达到最大值.杜绝“一棍子”打死的教育偏见,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希望,体会到在校的价值.

第四,要强化经费投入.政府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制定科学有效的建设方案,开源节流,统筹安排,积极争取上级政府加大对边远地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政策、资金倾斜力度,建设一批适合中学生的“绿色”网站;加强学校文体设施建设等.让学生在进得了基础上能静下心、坐得住、学得进.适时引导社会力量为教育“添砖加瓦”,鼓励民办教育,减轻财政负担.

第五,要强化环境整治,惩治干扰教育行为.加大整治力度,对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行为和一些“不法”网吧、电子游戏厅及不适合未成年人的所等,整合教育、文化、等部门对其进行重点监督和严厉打击,让《未成年人保护法》《网络管理条例》真正落到实处.加强宣传和道德建设,严惩“黄、赌、毒”现象,尽量将社会环境不利影响降到最低,避免社会环境给青少年造成身心污染.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严格执行教育法律法规,让学生远离“检测、丑、恶”.

第六,制定科学有效考核标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制定考核标准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遵循教育规律,循序渐进,不急功近利,不把升学率、学生学业成绩作为衡量学校、学校领导、考核教师能力强弱的唯一指标;不搞“不良的教育政绩工程”,不让学校围着升学率转,老师围着考试教,学生围着分数学.首先要强化德育地位,加重德育在考核中的权重,让德育成为主导学校、老师、学生教与学的风向标,甚至可实行“一票否决”.二是突出智育发展,兼顾音、体、美、劳、技等.不单纯以考试分数来衡量老师、学生,而应该考核其综合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且加以量化.三是注重教师的专业成长和个人素养(如:考勤、考廉、考能及教育教学基本功等),以教师成长引领学生成长,从而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支撑,以寻求学校发展、教师成长、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作者单位:湖南省泸溪县白沙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