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融合教育在特殊教育学校的普

更新时间:2024-02-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1113 浏览:143927

【摘 要】目前,中国的特殊教育大部分是将需要特殊教育的学生单独建校,这种“隔离式管理”的优点是便于对有需要特殊教育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其不足是不利于实现“让特殊儿童能较好地适应社会生活”的教育目标,并给一部分特殊儿童今后回归社会带来困难.就我国教育现状来说,近期我们的特殊教育还不可能完全采用例如西方国家那样的把“所有的学生应该归属于普通班的学生”的教育理念.但我国的特殊教育学校,在不断完善办学条件的基础上,应进一步重视与探讨学生的社会融合教育问题.只有做好特殊学生的社会融合教育,特殊教育才能展现出其真实的价值.

【关 键 词 】特殊教育 融合教育

据《 中国妇女报 》披露,江苏省南京市一姓马的工人患有精神性心理疾病,由于担心孩子受人迫害,于是将三个子女从小锁在家中,断绝他们与外界接触长达十几年之久,致使这些孩子智力低下,言语迟缓,与同龄人相比,智力及生活能力差距很大,近于白痴.又如印度“狼孩”卡玛拉,从小被狼叼去,8岁时被人发现,其生活习惯几乎与狼一样,用四肢爬行,吃生肉,昼伏夜行,后来经过人为的训练,2年后才能站立,6年后才可以像人一样行走,4年内学会了6个单词,在他17岁时,智力水平仅达到3岁正常孩子的水平.从以上两个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少年儿童长期缺乏与外界沟通交流,不利于其健康生长,严重者会导致各种不同的心理障碍与疾病,不能融入社会群体生活.因此,做好特殊学生的社会融合教育工作,让特殊儿童多参加社会群体活动,有利于其健康成长.

一、社会融合教育的意义与概念

残障人士缘于自身的某种功能的残缺,使其活动参与受限,同时还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限制,导致残障人士在同等社会条件下生活质量大不如健全人.我国特殊教育普遍是将需要特殊教育的学生单独建校,这种“隔离式”教育,虽然在一定层面上保证了残障人士受教育机会的均等,但实际上“隔离式”的教育已经把残障人士与健全人、主流社会文化进行了隔离.根据我国特殊教育现实情况,在“隔离式”的教育中,实现教育均等并得以拓展,在特殊教育学校里普及社会融合教育,有重要意义.

融合教育是西方教育家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来的,原是一种用来描述残障学生融入正常学生的班级、学校、社区环境,参加学习和社会活动的专业术语,主张那些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能真正地和正常发展的同伴一起参加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最大限度地发挥有特殊需要儿童的潜能.从特殊教育学校的角度去理解,社会融合教育是使残障的学生有能力主动参与公民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实现全面发展.其最终目的是减少社会对残障人士的排斥,满足残障人士在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以此来提高残障人士的生活质量,实践构筑良性和谐的社会目标.

二、社会融合教育的模式

融合教育模式是在一体化教育、回归主流的实践活动中不断发展起来的,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不同的融合教育模式.在西方国家更多的是自下而上地运作,模式多达十余种,如资源教室模式、教育配对模式、特殊教育班模式、资源中心模式等.我国在借鉴西方融合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基本采用了在普通学校设置特殊教育班和随班就读两种模式,其运作方式大多依赖自上而下的行政方式来推动.但由于理解国家方针有偏颇,政府支持力度不够,师资水平跟不上等因素,只抓普及,而不重视或忽略残障人士的融合教育质量,把随班就读办成“随班就坐”.即使是特殊教育学校也不能很好地结合残障儿童自身发展对其进行相适应的教育.

三、学校实施社会融合教育的模式

基于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现状,特殊教育学校应加强在校残障学生的社会融合教育,模式主要有社区融合教育、家庭融合教育、普通学校融合教育、职业融合教育、文化融合教育.

1.社区融合教育

残障人士的生活与社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仅在康复、教育、就业、基本生活保障、文化生活等方面需要得到社区的扶持和帮助,同时在参与生活、行使权利、展示才能与人生价值、创造社会物质与精神文明的成果等方面,也都要通过社区来实现.因此,社区融合教育应该成为残障学生社会融合教育的首重.目前的特殊教育学校绝大部分是采用国家教委颁发的统一教材.常言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就算学生掌握了统一教材上的知识,残障学生依然很难适应本地区的生活环境.因此,在有限的办学条件下,学校应该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把学校课堂与社区课堂相结合.首先,学校要做好残障学生的评估和社区环境的实地考察工作,根据学生个体需要,结合学生所居住的社区和学校周边的超市、宾馆、医院、市场等环境,制定社区中长期的融合教育方案.其次,加强宣传,争取社区各个职能部门和商家、企业等的支持,创设良好的环境,使残障学生在社区的购物、看病、娱乐等实践学习获得场所便利,获得尊重,从而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新的发展.如有条件,最好能在社区内建立专门为特殊教育学校开展社区融合教育的社区怎么写作团队,为社区融合教育的运作提供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体制.再次,在实施社区融合教育的过程中,注重与时俱进.学校应结合学生对某种能力的掌握度、社会发展状况,调整或重新设定方案,使社会资源得以充分的综合利用,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

学校在实施社区融合教育过程中,不能完全依赖社区,一定要把学校课堂与社区课堂相结合,让学生从在学校课堂学习逐渐拓展到在社会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并参与正常人的现代生活内容和方式.

2.家庭融合教育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马卡连柯,一代伟大女性宋庆龄等人在很多文章或场合都阐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石,只有家庭教育与学校、社会密切配合,才能够使儿童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而目前特殊教育的隔离式教育如何才能让家庭教育成为融合教育的第二课堂呢?历年来,虽然许多学校开展过家庭融合教育,让家长基本上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孩子,也了解孩子在接受特殊教育后的进步,但未能很好地引导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校教育的效果. 结合之前的经验,家庭的融合教育必须有长期的规划.首先,要成立家长学校.把关注孩子教育的家长组织成一个群体,让他们去引导更多的家长关注孩子的教育,从而积极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其次,加强家长的培训学习.特殊学校大部分残障学生都是全寄宿,且家庭离学校较远,家长和孩子接触的时间大都是节检测日.从减轻家庭经济负担的角度来考虑,学校可充分利用节检测日家长接送孩子的时间,组织家长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通过课堂观摩、举行亲子活动等形式促进并加强亲子交流.再次,送教上门.学校利用节检测日安排专业教师入户引导或辅助家长有针对性地对自己的子女进行补充或强化教育康复,保证学校的教育在检测期得到延续.

家庭的融合教育让孩子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承担起法律规定的责任与义务,不仅使学校的教育得到延伸,而且还可以减轻或者避免残障儿童因远离家庭造成的心理负担和生理负担.

3.普通学校融合教育

虽然由于教育对象的差异,普通教育上的一些教学方法、管理方法不能完全适用于特殊教育,但其教育对象都是人,同样是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所以它们之间必定有着许多的共同点.但是,特殊教育学校数量少,分布零散,同时学校内部平行班级少,同年级学生年龄、水平等差异显著,借鉴、比较相对困难.在这个日新月异发展的社会里,特殊教育要实现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学校要取得长足发展,特殊学校主动与普通学校开展融合教育不失为最直接有效的对策.1997年香港推行融合教育计划,501名有特殊学习需要的学生在参与融合教育计划后,有九成学生在学业成绩、学习动机方面均有所提高.这一数据证明了普通学校和特殊学校融合教育的重要意义.

同普通学校开展融合教育,从特殊教育学校的取向来说,首先,可以考虑从教师教学的融合开始着手.定期安排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教师进行教学交流,在交流活动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使教学艺术更加丰富、新颖,避免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脱节.特别是普通学校中经常开展的优质课评比、基本功大赛等,汇聚了各个学校的教学能手,是取经的好地方,也是锻炼人的舞台,特殊教育学校应安排相关的教师积极参与或观摩.其次,加强残障学生与健康学生之间文化活动的融合教育.学校应抓住一切机会让特殊学校的学生参与普通学校举办的游园活动、文艺汇演、朗诵比赛、课堂教学活动等,为残障学生营造适合与健全同伴的交流环境,培养残障学生热爱生活、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自信心.同时,可以拓宽其眼界与知识面,开发其潜能,使其掌握生存于社会的一般或特殊技能.

与普通学校开展融合教育,不仅特殊学校受益,普通学校的教师从中也能得到许多教益,他们可以在活动中了解特殊教育工作者的艰辛与困苦,以及对待特殊学生所倾注的爱心与恒心,从而使爱的种子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结果,使学校形成良好的教育教学风气.而健全学生同样也可以在活动中培养仁爱之心和对弱势群体的关爱之情,进而培养乐于助人的品德,使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4.职业融合教育

任何教育都是以培养人、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为改造社会提高社会效益怎么写作的.特殊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样不能例外,其最终目的是使残障学生通过教育学习能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回归社会,在社会生活中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的价值.残障学生的就业是实现其自身价值和社会融合的重要途径.残障人士相对于正常人在就业方面面临着更大的困难,而职业教育培训可以使残障学生拥有一技之长,是他们今后融入社会、参与社会工作的前提和保障.

目前,我国很多特殊教育学校开设了职业课程培训,他们总结了一些开展职业教育的经验.首先,学校要根据学生个体条件设置职业培训课程.学校是残障学生集中学习的场所,具有较长的学习时间延伸性,因此,学校职业课程设置应尽量做到学生看得懂、学得到、做得好.其次,要搞好社会人才市场的调研,以就业市场为导向设置课程.残障学生的职业教育不能闭门造车,搞好社会人才市场的调研,准确了解就业需求信息,并对未来劳动力需求增强预见性,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残障学生学以致用,真正掌握一技之长.再次,切实抓好整个职业融合教育最为关键的一环——职业教育实习.残障学生今后的就业绝大多数将是和健全人共同工作,因此,学校有必要同社会上的一些企业单位联合建立职业教育培训实习基地.通过实习,让残障学生更早地认识了解健全人的社会工作环境和用工需求,并使其在与健全人共同工作中相互了解、相互学习、完善自我,使所培训的技能更符合企业单位用人需求,为今后就业做好准备;同时,通过实习让社会用人单位了解残障学生的可塑性,从而提高残障学生的就业率.

5.文化融合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残障人士无论是从身体上还是精神上常常被认为是脆弱的,许多残障儿童的家庭成员不愿意或不允许其外出,加上残障人士本身缺陷带来的障碍,导致许多残障儿童很少外出甚至足不出户.虽然单独设立特殊教育学校解决了大部分残障儿童的入学问题,但紧闭的大门又制约了残障学生参与社会文化生活的权利.他们只能与自己具有相同特征的同伴进行交往,得到的信息量少,没有更完美的参照物,固步自封的生活会导致许多残障学生失去对人生价值与意义的追求.


社会文化聚集了各行各业不同文化的规则、期望、信念和价值,是作为每一个人提高自身素质、实践自己人生价值、产生心灵沟通的地域.残障学生虽然身有残障,但他们有强烈的参与文化生活的愿望和要求,特殊教育学校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残障学生和健全人一样,充分参与社会文化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的成果.如组织他们通过学习知识、技能和规范等社会文化提高自身素质;通过劳动走自理之路,为社会创造财富,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通过文化体育活动来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展现他们的艺术才华,给人们带来享受,产生心灵的沟通.同时,残障人士参与社会文化,也可以让更多的健全人尊重和理解残障人士,并给予特殊的扶持与帮助,为残障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四、结语

社会融合教育,需要教育者在常态社会生活这个大课堂中,创设接纳环境,创设具体的教育情境,对残障孩子进行有目标、有计划、有方法的教育,以此来达到《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等政策法规明确提出的保障残障人士受教育权、帮助残障人士参与社会怎么写作、社会文化等目标.同时,特殊教育学校普及的社会融合教育源于人权运动的推动、政治的推行、经济发展的支持、社会文化观念的转变、教育改革的拓展、科技发展的助动.所以,社会融合教育需要政府、学校、社区和家庭全方位的支持,更需要通过相关的政策法规来推动,确保社会融合教育的有效推行,为残障人士将来适应更加多元的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马山县特殊教育学校,广西 马山,530600)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