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语文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渗透意义

更新时间:2024-03-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519 浏览:21300

【摘 要】 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教育应着眼于加强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塑造健康的品格.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一是所选篇目要能够具有民族感情、思想认识和历史文化;二是引导学生自我挖掘语文的人文价值,感受民族人文精神中的特点;三是以健全学生人格为目标,以学生的自我实现为要求,在大学语文学习过程中实现自我成长.

【关 键 词 】 高职;语文教育;人文素质;渗透;意义;途径

一、大学语文与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精神是一种以人性、人生、人格、人道为本位的知识意向和价值取向.它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类对于自身和外界的认识和思考,包括对于真善美的诉求和对自由和超越的希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文精神主要是与“天文”相对并举,《易·贲·象》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首次提出人文的概念,并由此生发出中国传统的人文思想体系.

而大学语文可以说是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荟萃,包含了古今中外传统人文知识的精华,在对文学作品的学习过程中,大学生能够在浓厚的人文氛围中感受到文字背后的文化现象和人文精神,进而完善知识结构,培养道德情操,激发爱国热情,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文化素质.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感受美的教育,感悟人生的启迪,最终怀抱人文主义精神.

人文素质教育与其他素质教育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对于培养具有较为全面的高职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哈佛大学的校长德里克·博克说,怎么写作于社会仅是高等教育的功能之一,但人文精神的培养却是最重要的功能.《大学》也说:“自天子以至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为适应世界教育潮流中的综合化、人文化的趋势,培养既具有较高动手能力和实践水平、有具备良好人文修养的的复合型人才,达到人的综合素质均衡发展的目标,2006年9月13日公布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第七项“民族文化保护”中第三十条就明确规定:“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加强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基地建设,推动相关学科发展.在社会教育中,广泛开展吟诵古典诗词、传习传统技艺等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活动,努力提高全民族的人文素养,树立良好社会风气.办好世界中华传统文化论坛.”

二、大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

那么如何在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教育中加大人文精神渗透的比重呢?我们认为一方面要加重大学语文课程本身所具有的人文内涵,另一方面在教育过程中要主动地、有意识地倡导人文精神,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渗透,也就是说,语文教材本身的选编要着眼于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和旨在进行审美趣味熏陶的文化元素上,充分发挥语文课本本身的人文精神关怀;在教育教法上,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承认个体差异,关注和引导学生的个体发展,重视人文教育和情感熏陶,通过体验式的教育,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自我成长.


具体而言,高职院校中大学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应该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所选篇目要能够体现其民族的民族感情、思想认识和历史文化.二是引导学生自我挖掘语文的人文价值,去体会全人类各民族所创造的优秀文化,并在其中感受各自民族人文精神中的特点.三是以健全学生人格为目标,以学生的自我实现为要求,在大学语文学习过程中实现自我成长.在如今的世界教育潮流中,大学语文的人文渗透不再简单是一种附属品,不是要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加大文史哲、艺术等方面的分量,它不是选修课,而应该是一种对于学生真正实现人文关怀的教育理念,并通过这种理念的践行,树立教育者本身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教育观.通过大学语文的教育过程,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帮助其建立博大宽容、身心健康、有爱正直、追求自由、兼具理性的高职人才.

三、大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

大学语文是高职学生人文精神熏陶和品格培养方面的主要阵地,是进行学生思想教育和三观教育的重要工具和力量,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1.大学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结合,应着眼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塑造完善品格、陶冶情操

我国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定位是: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应该不仅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动手操作能力,还应该是发展全面的人,要达到这一目标和要求,在大学语文的教育过程中,就必须将课程中兼具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功能都发挥出来,除其作为交际、言谈、写作等方面的基础性功能之外,还要承担对中国传统文化、国外优秀文化的承载和传播的功能.学生应该在各类文章的学习中体悟人生哲思,洞察古今中外思想家的智慧,领略各个时代、各个国家名族的文坛大家的风采.总之,大学语文给自己的定位应该是既包括较为丰富的古今中外的知识,做好其工具性功能之外,还应该让学生在其学习过程中,领略自然风貌、体察悠久灿烂的历史,感受中外文化的雄奇和美妙,并在其中潜移默化地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和水平,提高他们对于各个时代、名族、国家的文化认知能力和审美意识.

大学语文不同于专业课,本身不具备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不可因为其工具性不强就忽略它的效用,这种课程看似无法学以致用,不符合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但却能增长学识的人文情怀,培养学识的品味,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对于大学语文的重视和学习,认真体悟其中的文化养分,那么其中蕴含的真善美等人文精神的熏陶便会对学生的一生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2.大学语文是提升和加强高职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当步入现代化进程以来,大工业蓬勃发展,科技理性占据了更为重要的位置,人们崇拜物质和技术的力量,教人技术和做事情的专业狂飙突进,受人追捧;教人做人为人的人文性专业却遭到了削弱甚至忽略.这种大环境导致现在的大学生,尤其是高职学生文化底蕴浅薄、知识视野狭窄、精神层次不高的情况出现.因此,加强大学语文课程建设力度,充分发挥它的人文教育作用就显得更为重要.在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绝对不是单一的政治思想教育或者某项专门知识的传授所能取代的,大学语文具有这种工具性媒介功能,对学生从根本上进行素质培养、情操熏陶、水平提升、品味引导,从而唤起他们的人文精神.可见,在高职院校,大学语文的作用和意义是其他课程无法取代的,它所产生的积极意义和价值也远远超出了一门课程的范围.

3、大学语文是加强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从业潜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并进一步提升其人生价值和生活品质

目前,用人单位对于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提出强烈的质疑,经常出现的便是频繁跳槽、团队合作精神缺失、目光短浅、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等等.而这些恰恰是最基本的人文道德,也正是大学语文的教育目标之一.这种人文精神和职业素养的欠缺,导致其难以在工作中取得更大的发展,在激烈的人力竞争中处于劣势,可持续发展能力低下.因此,我们强调对于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多样性的、复合型的,应当充分考虑受教育者长期职业规划的需要,这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导向.大学语文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自我适应、自我规划、自我发展的能力,在铸造爱国情怀、团队精神、诚信、助人、正直、忠诚等品格方面的作用是其他课程无法比拟的.语文课本中应有的这些作品,是中外历代的文化积淀,其中闪耀的思想光辉是人类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这对于学生精神品格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孟琳.高职语文教学初探[J].科技信息,2010(36).

【作者简介】

滕海涛(1982-)男,汉族,河南安阳人,郑州职业技术学院助教.

王慧娟(1979-)女,汉族,河南焦作人,郑州职业技术学院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