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多维会计诚信教育模式构建

更新时间:2024-03-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6112 浏览:119932

作者简介:

章雁(1975-),男,浙江绍兴人,上海海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姚静(1981-),女,浙江绍兴人,上海电影集团公司助理会计师

摘 要 :本文分析了会计诚信在高校会计教育中的现状,阐述了高校开展多维会计诚信教育的必要性,并从课堂教学会计诚信理念的灌输、实践环节诚信行为的培育、会计工作过程中诚信的反馈、校园环境中诚信习惯的养成、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实行全程信用记录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地构建高校多维会计诚信教育模式.

关 键 词 :高校会计诚信教育 现状 必要性 多维模式

从美国的“安然”到“世通”的风波再起,从中国的“蓝田股份”到“银广夏”的神话,会计报表背后却隐藏着糟糕的业绩,反思众多财务欺诈事件和会计查重现象,不难得出结论:必须在依法治检测的同时加强诚信教育,法纪治近、教育治远;法纪治标,教育治本.加强高校会计诚信教育力度、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级会计人才是为了从源头上遏制会计信息查重,创造良好的会计诚信环境.

一、会计诚信与高校会计诚信教育

(一)诚信的定义 关于“诚信”,最早可追溯至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诚,信也.”;“信,诚也,从人从言”.诚的原意是真实客观、无妄无欺.宋朝朱熹曰:“诚者何不自欺不妄之谓也.”信的原意是人言谓定、诚实无欺.《诗经》中记载着:“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论语为政》篇中,“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表达了人无信无以立、无以行的意思.古人云:“天下熙熙,皆为利驱;天下攮攮,皆为利往.”在诚信面临利益冲突之时,孔子告诫后人“见利思义”、“义然后利”.诚信是为人处世、社会交往、治国理财的根本要求.在现代汉语中,“诚信”已经得到广泛的使用,指诚实与守信之意.

(二)会计诚信的内涵 现代会计之父、教育家潘序伦高屋建瓴地概括为:“立信,乃会计之本.没有信用,也就没有会计.”“会计诚信”是“诚信”在会计领域的具体反映,两者是个别与一般的逻辑关系.“会计诚信”具有“诚信”的普遍涵义与一般特征.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会计诚信具有明显的社会属性特征,简言之,会计诚信表达了会计行业对社会的职业承诺,即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地对经济活动的过程及结果做出如实反映与及时监督,并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和利益相关者进行各项决策.

(三)会计诚信的价值 核算经营过程、反映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为企业利益相关者提供有效信息是会计的主要职能.会计产生于经济管理的需要,现代企业会计通过提供经济信息、控制经济过程、考核经济效果来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表现尤为突出.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会计是为经济决策提供信息的特殊系统,旨在向利益相关者提供有用的经济信息,社会各界对会计信息有着广泛的需求和强烈的依赖,会计市场的发展和完善有赖于完备的制度和诚信.

(四)高校会计诚信教育界定 高校会计诚信教育,即高校财会专业领域实施的诚信教育,是指将会计诚信与诚信教育予以有机耦合,是基于财会专业技能培养的职业道德教育,旨在引导大学生将会计诚信作为从事会计职业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进而培养掌握财会知识技能和具备相应的职业道德修养与品质的高级会计人才.

二、高校会计教育中会计诚信的现状分析

(一)西方发达国家会计诚信教育状况 高等学校的学生素质教育应该是多方面的.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不可以用知识去弥补.能力不足,责任可补,责任不够,能力不能补.”如果资本市场及会计工作的参与者和监管者不讲诚信,制度安排将显得苍白无力.美国会计学会主席、著名会计学家G.Peter Wilson在谈到有关会计监管与会计诚信教育等问题中,将美国后安然时代防止财务舞弊、恢复公众信心的各项因素归结为法律因素、道德因素和市场机制因素.并特别强调了价值观在提高学生职业道德方面的重要性,认为高校应该加强诚信教育.西方发达国家经过沉痛的教训后,认识到发展市场经济必须加强道德的教育.德治和法治、法纪和教育,两者并举、刚柔相济,才能弘扬正气、打击邪气,从源头上遏制会计查重行为,使“诚信”回归社会.约束主体行为一靠法纪的制约,二靠教育的引导.教育能使刚性的社会规范内化为主体内在的价值引力,做到自律.美国在1989年成立了“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AECC),专门对会计教育改革进行研究,并资助和监督高等教育机构实施会计教育改革,在AECC第一号公报《会计教育的目标》对会计教育目标的定义是:“学校会计教学的目的不在于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专业人员,而在于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这充分说明美国的会计专业高等教育非常重视全面素质的培养.无论是英国的ACCA,还是澳洲的注册会计师考试,西方发达国家在会计执业准入资格考试中,均设置了与会计职业道德相关的考试内容.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成为西方发达国家会计师执业的前提条件,会计诚信教育被提升到相当重要的地位.

(二)会计诚信在我国高校会计专业教育中的现状 首先,高校会计教育存在求技能轻诚信现象.据《中国财经报》的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的高校会计教育存在求技能轻诚信现象.高校“德育低效”问题的症结不在于道德教育课程所占的比重不高,而是未将德育与人文、社会以及自然科学教育相结合.德育工作长期以来习惯于不断增加政治课、德育课的种类和课时数,而不善于寓德育于人文、社会及自然科学课程的教学中,道德教育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其次,现行高校评价体制对学生道德教育的忽视.我国大学评估主要考察各校的生源、师资力量、学科建设、科研产出等,这些指标反映了高校水平的“知性取向”.对高校教学质量评价过于强调硬性指标,以学生英语四、六级通过率及优秀率、毕业生就业率等一系列量化指标来评价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忽视对学生品质的全面考察.高校对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同样存在上述问题.最后,会计诚信未系统纳入会计职(执)业考试和后续教育体系.我国会计职(执)业考试大纲普遍存在注重会计实务操作及相关技能考核的现象,会计职业道德的考核内容体现不够.如注册会计师考试设置了包括会计、税法、审计、经济法、财务管理等课程的考核,涉及到会计及其相关领域的所有内容,而会计职业道德并未作为考核内容列入其中.求技能轻诚信同样存在于我国会计职(执)业考试体系中.我国会计职(执)业后续教育主要包括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和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近年来关于会计诚信的教育已引起人们的重视.以上海为例,2003年“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和财务会计信用等级管理”被编入当年度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教材;2004年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关于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内容讲解,以案例剖析形式反映会计诚信教育内容.

三、高校开展多维会计诚信教育的必要性

诚信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基本内容,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的必然选择.由于专业的特有属性,开展高校多维会计诚信教育不仅能体现上述功能,而且蕴涵着更深层次的职业要求.多维会计诚信教育,是指将会计诚信教育各环节融
合成综合整体,使所有的会计诚信教育活动前后贯通,以全程灌输、持续强化、反馈修正的方式全面、全程、全心完成会计诚信教育目标的教育模式.

(一)诚信教育是会计教育之本 潘序伦以孔子古训“民不信不立”及“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创办立信会计学校,并以诚信的理念创办了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在立信会计学校,潘序伦以“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事、信以待人、毋忘立信、当必有成”的校训,将会计诚信教育融入会计教育始终,开创了中国会计诚信教育之先河.

(二)诚信教育是高校会计教育的必然选择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才是继土地、资本之后第一重要资源.社会各界所需要的高级会计人才大部分是从我国高等学校培养出来的.会计教育规模的扩大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亮点.朱基同志强调:“‘不做检测账’是会计人员的基本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所有会计人员必须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检测账,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随着会计专业点增多、在校人数成倍扩大,承担培养高级会计人才任务的高等院校更需要把诚信教育放在首位,因而注重会计诚信教育成为高校会计教育的必然选择.

(三)高校开展多维会计诚信教育有利于奠定会计专业学生诚信基础 诚信是会计人员安身立命之本,是会计人员最基本的素质要求.会计专业学生是会计队伍的后备军,从多角度地对在校会计专业学生开展诚信教育是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素质和会计信息质量的前提.会计职业道德需要他律,但在不断完善法规建设的同时也要注重会计职业道德的自律.当巨额的经济利益与严肃的道德规范发生碰撞时,只有潜移默化的诚信教育,使学生将“诚信为本”的理念转化为自身的职业操守,才能使天平倾向于道德规范.开展多维会计诚信教育,对促使会计队伍预备人员将会计职业道德要求转化为内在会计职业道德品质,把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变成未来职业道德水准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四)高校开展多维会计诚信教育有利于会计队伍健康发展 会计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活动,主要提供会计信息或鉴证怎么写作,其怎么写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经营者、投资人、债权人、社会公众等多方利益,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经济秩序.由于企业的经济活动涉及到多方利益,加上经济业务的复杂性、多变性和不确定性以及会计方法的可选择性,使会计工作者在处理经济业务时,不但要受法律、法规和规范的约束,还要具备与其职能相适应的职业道德水准.市场经济越发展,对会计工作的职业道德水准要求亦越高.高校会计教学应把会计诚信教育纳入会计专业教学范畴,使学生将来能以高尚的道德、积极的态度、正确的方法从事会计工作,以促进会计队伍的健康发展.

四、多维会计诚信教育模式构建

笔者从财会专业教学实践出发,结合会计诚信教育现状,以优化专业设置、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为目的,构建高校多维会计诚信教育模式平台.课堂教学中会计诚信理念的灌输、实践环节中会计诚信行为的培育、校园环境中诚信习惯的养成、会计工作过程中的诚信反馈,分属高校会计诚信教育的基础、核心阶段和外延、后续部分,构成了完整的多维会计诚信教育链,环环相扣,互为作用.而《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建立贯穿于会计诚信教育链的全过程,如(图1)所示.

(一)会计诚信教育的基础和核心阶段 课堂教学中会计诚信理念的灌输是会计诚信教育的首要环节,而实践环节中诚信行为的培育是会计诚信教育的核心内容.这两项是高校会计诚信教育的重点,对其设置应体现以下要求:一是会计诚信教育课程应纳入会计课程体系.会计诚信教育往往被片面地等同为诚信教育,会计诚信教育课程简单地被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公共课程所取代.会计诚信教育除了具有诚信教育的共性,更有其专业特性,会计诚信教育课程设置应满足专业的特别需求.因此可在高校财会专业开设“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作为会计诚信教育的理论基础.二是会计诚信教育内容应贯穿财会专业知识的讲授过程.财务会计、审计、税法、经济法、财务管理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的教学内容应体现会计诚信教育精神.教师要善于将财会专业知识讲授与会计诚信教育结合起来,在课程讲解中引导学生正确思辨会计诚信,强化会计法规及职业道德观念.三是会计诚信教育方式应灵活多样.会计学科理论性强的特点使得会计理论教学难度较大,对于没有实践基础的学生而言,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相当困难,若教师在会计诚信教育中只重说教,则会导致学生无法真正理解会计诚信并运用会计诚信原则,不能达到预期目的.课堂教学可采取课堂讲解、案例剖析、课堂讨论、互动教学等多种形式,运用反思教育、启发式教育、研究性与探讨式相结合等多种教育方式.四是会计诚信教育应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是会计学科教育的基本原则,因而会计诚信教育也应体现这方面精神.会计诚信教育应实现课堂教育、课外实习、模拟实践的有机结合.

(二)会计诚信教育的延伸 会计诚信教育延伸阶段,是指在高校会计诚信教育之后的工作阶段和后续教育阶段的诚信教育及对母校的反馈.会计诚信教育应贯穿会计职业教育全过程.为培养一个诚信会计人,只进行某一阶段的教育是远不够的.随着会计岗位的变更、职位的升迁,需要不同内容、不同程度的诚信教育才能有助于在不同的岗位实现自律.为充实高校的诚信教育内容,可邀请从事会计及相关领域的本校毕业生重返校园,采用讲座、座谈会等形式,以真人真事宣扬会计诚信理念.高校也可对本校财会专业毕业生实行信息跟踪,通过反馈,及时了解应、历届毕业生职业状况,客观评估财会专业学生培育质量,有利于进一步优化高校会计诚信教育体系.


(三)会计诚信教育的拓展 会计诚信教育拓展,是指对高校财会专业的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同时,还应注重全校师生诚信意识的培养,以环境渲染的形式更好地进行会计诚信教育.诚信环境的造就关系高校的校风问题.诚信一旦在整个学校建立起来,新生入学后可迅速接受诚信理念,对财会专业学生的诚信教育也会更有效、更持久.应积极探索和开展更多的诚信实践活动作为课堂教学和实践环节的补充,拓展会计诚信教育内容.以下方式以供参考:第一,组织“诚信承诺”签名活动.由学生会牵头在全校范围内组织“诚信承诺”签名活动.这不仅可由财会专业和非财会专业的学生参与,教师也可加入到此项活动中.通过该项活动可以激发全校师生的诚信意识,营造良好的校园诚信氛围.第二,实行“无人监考”.诚信是大学生最基本的素质,从职业角度出发,财会专业的学生更应讲求诚信.财会专业的学生可尝试采用“无人监考”的考试模式.第三,开展网上诚信论坛.利用校园网平台,发布网上诚信论坛,师生可通过BBS途径开展诚信大讨论.第四,会计职业宣誓.可筹划将会计职业宣誓作为财会专业学生集体授予学士学位仪式中的重要环节.职业宣誓就高校而言是一项特殊的诚信教育形式,就财会专业大学生而言应是一种神圣的承诺,必当终身遵守.

(四)会计诚信的全程信用记录为强化大学生诚信意识,可尝试建立一套《大学生诚信档案》用以全面、及时、详细地考察学生在校期间的信用状况,记录大学生诚信行为.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是为了将诚信内化为学生的品质,成为学生的生活态度和行
为习惯.它可成为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通行证,在毕业求职时作为用人单位的参考依据.

对于《大学生诚信档案》评价指标体系可作如下设计:

(1)评价指标的建立.建立五项诚信评价指标,设立由低到高五个评价等级,具体见(表1).

(2)评价方法的设定.以学年为评价期间,实行五级评分制,一级最劣,五级最优.指标一:认知水平.设置关于诚信方面的考核课程,可采取考试课或考查课的形式,“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会计职业道德”等课程均可纳入诚信认知考核课程体系.考试课程采取百分制形式,并按分值区间转化为相应的等级,分值0~59划定为一级、60~69划定为二级、70~79划定为、80~89划定为四级、90~100划定为五级.考查课程根据优、良、中、合格、不合格五个评判指标分别对应五至一共五个等级.如果当期学年无诚信认知考核课程则对该指标不予评定.指标二:考场作风.无考试现象可评定为五级,考场上有违反考场纪律的现象,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四至一级评定.凡有情节,评分不得高于二级,情节恶劣且次数多定为一级.指标三:待人处世.采取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诚信作风做出客观评价,按由优至劣给予五至一级评定.指标四:遵守教学秩序.采取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是否存在违反教学秩序的现象做出量化评价,按由优至劣给予五至一级评定.指标五:遵守校园文明公约.采取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是否存在违反校园文明公约的现象做出量化评价,按由优至劣给予五至一级评定.上述三至五项指标中涉及到的“他评”可以以班级为单位成立诚信评价小组,组员由班委成员、学生代表及辅导员等组成.上述第二至第五项指标为必评指标.

(3)评价分值模型.设定:总分值为S,第i项评价指标的评分值为xi(一级至五级的评分值依次为1、2、3、4、5),评价指标数量为

当A∈[1,2),评定为一星级,为最劣级;当A∈[2,3),评定为二星级,为较劣级;当A∈[3,4),评定为三星级,为合格级;当A∈[4,5),评定为四星级,为较优级;当A=5,评定为五星级,为最优级.

诚信等级评定在三星级以下的,不能参加任何级别的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等项目的推优,在奖学金、申请助学贷款、就业推荐时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诚信既是一种利益也是一项资源.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建立一方面能有效制约学生的不诚信行为,加大失信成本;另一方面能够使大学生注重诚信价值,为提高职业素养打下扎实的基础.

* 本文获上海海事大学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资助,项目编号为JG―023

(编辑 殷功芹)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