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素养教育

更新时间:2024-01-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352 浏览:12326

摘 要:媒介素养教育作为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一种教育形态,有利于帮助学生正确地对媒介和社会产生认识.本文以释义媒介素养与媒介素养教育的概念为切入点,研究了推行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并且揭示了媒介素养教育的价值,并就如何加强媒介素养教育提出了较为可行的建议.

关 键 词 :媒介;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3)21-0022-02

在信息时代,媒介既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巨大变化和进步,也给青少年带来了颇多的负面影响,引起了全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此,现阶段加强研究信息时代这一大背景下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教育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一、媒介素养与媒介素养教育

媒介素养是人在媒介时代为取得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思维方式与综合行动能力,具体而言包括利用媒介资源的动机、使用媒介资源的手段与态度、运用媒介资源的有效度和批判媒介的能力等.

所谓媒介素养教育,则是指具有指导学生对大众传播资源能够正确理解与享用功能的教育.通过这一教育形式,培养学生健康的媒介批评能力,并充分运用媒介资源进行完善自我,积极参与社会发展.一般而言,媒介素养教育包括基础性媒介知识及如何运用媒介,学习如何对媒介信息的意义和价值加以判断以及创造传播信息的知识与技巧,了解在自我发展中如何利用大众媒介四方面内容.

二、媒介素养教育的价值

1.个体性价值

在当前的新时代背景条件下,媒介素养作为一种能力已经成为了社会个体在媒介社会中取得生存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在人与社会两个层面之间的互动中其重要性日益凸显.所以,媒介素养教育首先立足于培养人的基本媒介素养,他的个体性价值就体现在使人具备并连续更新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基本媒介素养,以促进人的生存能力的形成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获得与自身发展相适应的生存资源.基于此,培养人的基本媒介素养,构成了相较于其他教育形式而言的本质上的区别.

2.过程性价值

教育作为整个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项,其存在的合理性首先体现在“使人为人”的行动当中,由此则展现出一定程度的独立性与过程性.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决定于教育之“独立性”与“过程性”,教育的价值也就主要生成和体现于此种“独立性”和“过程性”的实践活动之中.当前,参与社会的“再生产”是教育最为重要的过程性行为,而实现人的“现代化”则是教育最为重要的过程性目标.尤其是在媒介社会,体现得更是明显,媒介素养教育的过程性价值,可在参与社会“再生产”和实现人的“现代化”实践中寻到根据.

3.社会性价值

媒介素养教育作为现实的生活事实,在一定程度上包含着人甚至全社会所共同追求的目标和价值.在这种追求中,因为生活事实事前已经对价值共识的可能进行了提供,而全部达成了价值共识的生活事实又促成了实现共享、共同承担的可能生活方式,这样便会创造出一种可能的生活.人类整体的价值想象也包含于此种可能的生活世界之中.因此,创造出一种可能的生活也就构成了媒介素养教育的社会性价值.

三、推行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1.媒介环境错综复杂

当前,世界已经进入新媒体时代.受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影响,新媒体商业化竞争日趋激烈.倚助新媒体不断推陈出新的技术平台,大量的信息资源一同涌向受众,在新闻信息政策法规尚不健全以及经济利益诱导的情况下,低俗文化严重地冲击媒介环境.一方面,在制造和呈现信息内容时表现出“低水平满足”倾向;另一方面,在价值观的引导上出现偏失,致使媒介消费主义大行其道,所以,在新媒体时代加强媒介素养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2.虚拟环境传播弊端凸显

与传统媒体相比较,新媒体实现了交流平台虚拟化和交流身份匿名性的特点.在新媒体环境下,匿名流成功地对网民的真实身份进行了掩盖,在网络虚拟的空间中的人们能够随心所欲地将自己的任何不满加以表达,而不必担心舆论的谴责,由此产生了诸多社会问题,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了极大的不良影响.

3.加强媒介素养教育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征

首先,随着青少年年龄的增长,渴望独立自主与其经济上依赖父母的矛盾日益激化,由此,青少年与父母之间的冲突加剧,致使他们在产生较为强烈的叛逆心理的同时,在对待文化的态度上又表现出抵制主流文化,追捧个性文化.

其次,青少年所处的年龄阶段决定了他们的心理和情感都还很稚嫩,具有与人交流、为他人所关注、被认同的强烈愿望,他们害怕孤独,渴望融入集体,因此,极有可能视媒介为自身的精神伴侶,形成媒介依赖.

再次,对社会的认识,青少年还仅仅停留在感性层面,对自身主体性地位的认识尚且不足,因此,他们在对待诸多事物的认识上还缺乏思考和批判意识,特别是在信息泛滥的新媒体环境下,媒介对信息呈现形式的视觉冲击力越来越强,对青少年在媒介信息的选择与使用上都形成了严峻的挑战.

四、加强媒介素养教育的建议

1.提高全社会媒介素养教育意识

首先,需要将媒介素养知识在全社会进行普及,将媒介素养教育运动广泛地在社会各个层面加以推广,当在社会上取得认同基础之后,再将其引进校园,最终将其转化为一门学科;其次,进一步利用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向社会大众传播媒介素养的相关知识;再次,充分依靠学校、社区进行宣传,确保媒介素养教育意识能够真正深入人心.

2.争取政府部门的组织和支持

政府应当在适当的时间制定并出台与媒介素养教育相配套的较具权威性的政策性文件,规范媒介素养教育,为其开展提供保障,在政策层面给予媒介素养教育以有力的保证.当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教育行政部门认识后,应着手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充分调研和考察,力促相应的行政命令和有关规范及早出台,对媒介素养教育的开展给予督促和指引. 3.建立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与推广的“共同体”


截至当前,我国媒介素养教育机构还比较匮乏,且多集中于一线和部分二线城市,尚未占据中国的大部分地区.然而,没有大多数中小城市相关机构、传媒机构和中小学校的参与,媒介素养教育是不可能成功的.因此,在我国急需成立多层次、覆盖面广的媒介素养教育参与机构,并使之相互支持与连接,更好地进行跨学科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同时,还应当进一步拓展媒介素养教育专业团体的功能,除了进行理论研究与实践推广,还应负责教师培训、研讨会、通讯期刊、配套教材等方面的工作.

4.加强教师培训

教师的推动是媒介素养教育得以成功开展的源泉,但是,当前我国广大教师的媒介素养知识还比较欠缺,对媒介的认识常常停留于表层,较少关注受众的能动作用,更忽视了对媒介认识与把握能力的教育与培养.因此,在为教师提供尽可能多的培训机会的同时,还要依托电视、期刊、网络等媒介建立资源库,为教师提供长期的、完备的资源与技术支持.

5.构建多层次的媒介素养教育体系

可以说学校教育是青少年接受媒介素养教育的最主要途径,但媒介素养教育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又决定了只依靠学校来提高青少年的媒介素养几乎是无法成功的.同时,学生使用媒介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因此,家庭对于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教育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另外,媒体自身的参与包括政府的作为都是媒介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只有学校、社会、家庭相互配合、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当前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才有可能得以提高.

6.加强学科结合渗透

对教师而言,要学会在其他学科教学中融入媒介素养教育,例如:在信息技术课上,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游戏,对于网站进行理智回避,加强学生辨析、使用网络媒体的能力;在美术学科中,可以利用教室的投影仪将事前准备好的来自于报刊的漫画展现给学生,让他们分小组讨论,畅谈对漫画的看法,在教师不给出正确答案的情况下鼓励学生多样性思维的发展;在语文学科中,如在教授人教版语文第十二册《各具特色的民居》时,可以让学生在网上搜索有特点的“民居”图片和资料,还可以与语文课的内容相结合,开展“报刊阅读”、“网上阅读”、“网络交流”、“视频欣赏”、“信息筛选”等操作性强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