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能力教育探析

更新时间:2024-02-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355 浏览:10516

【摘 要】目前大学生的整体能力表现低下,呈现出不适应社会需求、合作意识薄弱等现状.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的缺失和实践机会的缺乏是导致这一现状产生的原因.因此在当前的教学工作开展中,要着重强化更新教育理念,在教学工作运行中突出自主意识和能力教育、加强相关价值观的教育和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能力.

【关 键 词 】大学生;能力教育;分析探究

能力教育应当从改变教学观念、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改革教学方法、推进制度创新和营造创新能力教育的良好环境入手,以彻底摒弃扼杀学生学习兴趣、思维活力和创新能力的障碍为基本,以加强大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目标,积极推进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一、大学生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

(一)能力意识薄弱、理解偏颇

目前我国大学生的能力意识比较薄弱,其中尤其是以大一的学生为主,大一的学生对于大学的新鲜感还没有消失,很多人还没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有一个好好的规划,还没有对培养自己能力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现在大学生还没有对当今社会的现状有全方面的感知,没有对当今社会有真正的体会.

(二)能力整体低下

大体能力低下,比如生存能力和自身综合能力等,因为家长过分的溺爱,导致了大学生的整体能力是十分低下的,学生在家里的生活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所以根本就没有什么能力上的锻炼,而且目前的教育也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学生在高中时期接受的教育就是单纯的为了高考的目标,所以说,学校在教育上也只是以文化课为主,根本就不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所以大学生的能力整体低下.

(三)合作意识淡薄、协调能力低下

很多大学生都是没有合作的意识,协调的能力低下,首先是学生在处理环境与自身方面的自我意识太浓,人为的要求环境要适应个体,而不能考虑到自己要适合环境,不断的要求教师、学校、家长来为自己创建环境,很少有人能够考虑到自己该为环境去做些什么,遇到了困难和挫折也都是在抱怨,失利了则是要归结于环境的因素,取得了成绩而是归结于自身的因素,其次就是大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而是更多的倾向于自己,突出强调自己的重要性,甚至有时候为了突出自己而要贬低他人,在和别人合作的时候很难尊重别人,可是却要别人都能够来尊重自己,有些学生与别人合作考虑非常少,对事或对人表现出淡漠的心态.

对于走向了社会的毕业学生来说,自身的合作意识差,协调能力低的首先表现就是,很多学生在找工作的时候都只是更多的强调自己的想法,而不能考虑到实际情况和用人单位的情况,很少人愿意从基层做起,与其说自身的定位不准,不如说是大学生潜意识里的个性张扬所导致的,对于工作过程中的大学生来说,在工作环境中和同事的协调关系也不能很好的处理,这些原因都是因为大学生自身的合作意识淡薄,协调能力低下所导致的.

二、大学生创新能力在教育中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学生原有成长环境因素影响

当前的高校学生,很大一部分都是属于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地位比较优越,这种优越感的产生并不全是因为家庭经济情况好,而是因为他们大多数都是家庭的中心,父母平时都是溺爱着,家长的一句轻微的批评都能够招来严重的反抗,学生在家庭的这种地位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张扬的性格,这种张扬的性格到达了学生很难的用平等的心态去对待与别人的交往,并且因为学生的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因为家庭的小环境因素而导致了学生进入大环境因素继续漠视他人的心态,这种心态导致了学生对社会和交往中的个人产生一种漠视的心态,还有学生在家的时候基本上都是由父母照顾的,自己缺少对于生活的动手能力,很多事情都不会,甚至有的学生在进入大学时都需要父母来进行陪读,家长只是知道宠溺,而不能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创新教育,不能够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这就是学生原有的成长环境因素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

(二)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缺失

众所周知,当前我国的教学模式主要还是以应试教学为主,学生上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考试,通过考试来达到升入高校的目的,学校的教学目的还是为了考试,通过考试来提高学校的升学率,从而扩大学校的生源,所以,当前大学生接受创新能力的教育质量不高,而且机会很少,学生和学校对于创新能力都不能够引起明显的重视,当前我国高校课程的设置具有非常明显的功利性,热门专业和外语占了学生大多数的学习时间,在学生和学校看来,这些课程对学生以后的就业和更高层次的发展有用的,至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很多学校对还不够重视,不能认识到创新能力是是学生以后走向社会所必须的掌握的能力,所以,学校在对学生的培养行动中还是怠慢的,虽然目前很多高校都是在强调素质性的教育,不过素质性的教育也就是压迫强调学生多动手、动脑,平时也就是就事论事的让学生操作或者思考一些特定的问题,或者做些特定的实验,这种问题或实验都是离真正的社会生活相差很远的,根本就不是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说,这种特定问题的实践根本也不会对学生在以后步入社会之后有多么深远的作用.


(三)实践机会的缺乏

学生在学校还是能够学到知识并且对学生的成长形成一定影响的,学生实践的机会缺乏首先是学生在课堂内所学的知识和道路不能够马上的加以实验和证明,学校主要的课程开设也大都是以文化课为基础,很少来安排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因为学生不能够充分的证明自己在课堂内所学的知识和理论,所以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和理论的可信度会产生怀疑,进而还会怀疑所学的知识是否会有用.

同时,实践机会的不多会导致学生对实际生活接触的不充分,因为接受大学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学生以后在社会上能够更好的生活,因为学生缺乏实践的机会,所以导致了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后不能充分的理解自己的工作,也不能充分的适应社会工作的环境,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后对社会的盲目感,从而不能适应正常的生活. 综上所述,因为学生在成长环境受到的影响就导致了张扬的个性和强烈的自我意识,不能够拥有必备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导致了他们不能看清楚生活中真正的艰巨和复杂,在大学也没有接受过真正的培训与锻炼,还缺少所学专业基本实践的能力,这样在毕业之后匆忙的走向社会,大学生适应社会的程度就会可想而知.

三、突破大学生创新能力教育障碍的方法与途径

(一)改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一直以来,在社会的观念上,学校的职能就是教会学生的知识,但是学校教会给学生知识多数都是一些公共基础的知识和一些专业的知识,这些知识只能够为学生步入社会做一个铺垫,这些知识固然重要,能够为学生将来步入社会做最起码的保障,但是,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后仅仅靠在学校学的专业知识是不够的,在社会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只有从根本上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够使学生在社会的发展中有一片立足之地,而不至于被社会所淘汰,可是,这种现象还不能够引起学校的注意, 学校在实际的教学中还是把文化课和专业知识理论的课程作为教学的重点,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当今社会的创新能力是需要每一个大学生必须具备的,不管学生在社会上生活的状态怎样,很大程度是取决于他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所以说,无论是学生还是学校,对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是需要引起足够重视的.

(二)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

目前很多高校的在教学中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这就导致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薄弱和创新能力的低下,学校的职能是教育学生、培养学生,所以就必须要为学生的将来负责,就要加强对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启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种启发和教学要在教学课时中占有一定的比重,这样才能够引起学生对于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重要性的重视,如果学校的每一位老师都能够把启发和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当作日常的文化课和专业课来同样的重视,那么学生适应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创新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创新能力的产生是需要靠学生自己来达到的,创新也是经过学生来创新,所以,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让学生的个性保证健康的成长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潜能,开发和保护学生的创造欲和好奇心,充分的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来进行因材施教,在教学中要注重个性化的教学和个性化的教育,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对于求职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改革教学方法

学校应该在学生的思想方面和创新方面对学生加强教育,在生命观上让学生能够真正的尊重和理解他人,让学生能够明白适应环境的重要性,在现在的世界中,每一个生命、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只有尊重了别人,别人才能够尊重自己,让学生改变以自己为中心的价值体系,学校在教学上也要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方法,改变以往重心为文化教育和专业课教育的教学办法,积极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从根本上做起,从小事上做起,要让学生养成独立提出问题和并且能够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到独立思考的重要性,积极带领同学进行实践,让他们能够多多的接触社会,逐渐的养成创新的意识,并且为以后学生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推进制度创新,营造创新能力教育的良好环境

要改变以往的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环境,改变以教师讲课为中心的传统的教育制度,改变能够制约学生的创造能力发展的教学方法,要启发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要建立健全一个能够适应时怎么发表展和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体制,制定出适合能够培养出各种人才的教学、评价和管理制度,一方面要从制度上来保障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保证学生自主的学习性,使学生能够根据社会的需求、以及个人爱好来选择学业,发张学生的特长和兴趣,另一方面要建立起能够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机构,将提升学生的创造性和综合能力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指标,同时,还应该营造包容、开放的校园环境,这样才能够实现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加强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的目标,积极的推进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改革.

总结:

大学生自身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任务,大学生创新思维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对于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振兴我国的科技以及发展我国的经济起着重大的作用,作为大学,应该积极的响应国家号召,在扎实的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前提下,多多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考验动手能力的活动,逐渐的帮助学生培养自我的创意能力,为社会的繁荣发展努力,作为学生,更应该刻苦的学习和钻研,重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综合能力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性,能够更好的怎么写作社会和国家.

【参考文献】

[1]郑全安.谈新时期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J],教育探索,2011(11).

[2]周爱国.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9(1).

[3]谢其梅.大学生创新能力教育中的障碍突破[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

[4]张先壮,吕飞云.论大学生的能力教育[J],青岛海洋船员学院学报,2002(1).

[5]张春兰.关于大学生生存能力教育的理性思考[J],学理论,2011(7).

[6]王艳花,陆胤.创新能力教育的取向于反思[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