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社会监控引入高职教育的

更新时间:2024-03-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0719 浏览:143498

[摘 要]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的质量监控体系中没有对社会监控引起足够的重视,影响了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全面性、客观公正性和科学性.因此,建立和完善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监控体系,对进一步促进高职院校更快、更好地发展非常必要.

[关 键 词 ] 高职教育 质量 社会监控

教学质量社会监控制度是指通过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资质认可的教学质量社会监控单位(相似度检测组织) 接受政府的委托或指定, 对高校的办学行为、人才培养质量等进行跟踪监督和控制的高等教育管理制度,是对我国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体制的进一步完善, 是教学质量管理中除政府监督和高校自检之外的一种必要和有益的补充.

一、要提升高职教育质量需要社会监控

一个高职院校的教育是否成功主要看所培养的学生是否适应社会需求,能否胜任生产、经营、管理、怎么写作第一线某一职业岗位的要求,能否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用型人才.高职教育的质量必须通过社会实践来检验,高职学生的教育质量最终需要社会的评价来认可,我们可以说建立高职教育的社会监控是提升高职教育质量的内在必然要求.

首先,高职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必须依靠社会监控提升质量.国家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是兼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的一种新的高等教育类型,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既要达到高等教育的基本规格要求,又要具有职业教育特点,要面向实际,突出应用性、实践性,要求所培养的毕业生有较强的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特色.高职学生的技能来源于社会、又要还原到社会,因此,高职教育的起点和归宿都是生产实际应用,而且它要为技术应用能力的进一步培养提升做准备,这要求高职院校必须按照社会生产一线实际需要来办学,在高职教育具体实践中,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培养都与社会需求密切相关,而这种需求的不断变化和发展必然引领和促使我国的高职教育与社会发展同步.

其次,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可以通过社会监控来把握.与全日制本科教育强调学科性不同,高职教育是按照职业分类,根据一定职业岗位(群)实际业务活动范围的要求,培养生产建设管理与社会怎么写作第一线实用型(技术应用性或职业性)人才.高职教育的立足点是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怎么写作和管理第一线的实用型、技能型、管理型人才.培养目标是教育形式的本质特性之所在,高职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怎么写作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这种培养目标定位和高职教育的个性定位有机地结合起来,其质量目标定位是培养实用性、技术技能型生产实际应用性人才.这就要求高职教育应更突出对具体职业的针对性和职业技能训练,以社会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来进行就业教育.现在,许多高职院校对教育质量的发展方向虽然有学校内部的监控和把握,但是,我们认为最终只有社会实际需求才能引领高职教育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对这一点我们需要有清醒的认识.

最后,高职教育的功能优化可以通过社会监控来实现.当前,高职院校数以千计,高职教育办学竞争同样非常激烈,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困境,因此,高职院校只有依据其自身特点,完善其独特的功能,面向社会、锐意改革才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唯一出路.高职教育的发展正在探索中前进,在不断终结经验教训,其教育模式必然会由传统的本科式教育模式向就业、生产第一线实际导向模式转变,重视动手能力、就业技能的培训和发展,看重校内学习、实训与社会工作实际经验相结合,注重就业能力与注重社会评价的一致性,毕业生从要求单一的“书’转向学历与职业资格的“双证书”、“多证制”制度,校内基地生产化,校外基地教学化,重视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担任教师并占有较高的比例等等.以上一系列高职教育的改革措施正在强化着高职教育的独特功能.

二、我国高职教育社会监控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我国的高职教育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高职院校数量众多,国家、省一级的教学质量合格评估、优秀评估,都年复一年地在进行,我们在评价高职教育质量过程中,往往自觉、不自觉地掉进参照全日制本科的人才培养数量和规格这一因素来进行评价,忽视了高职教育在强调基础理论教育的同时,更加强调职业技能培养教育的特点,因此社会监控从根本上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首先,高职教育缺乏社会监控主体.一直以来,我国对高等教育进行质量控制、评价的是政府,他们既是高等学校的兴办者,又是高等学校的管理者,还是高等学校的评价者.在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大众化的情况下,近3000所高校的质量监控全部由政府来完成,其结果必然是周期长、时效性差、质量不能保障.尤其是对于高职教育而言政府的这种行政功能更加无法起到良性的推动作用,政府的功能应该只是体现在办学是否规范、合理、合法等方面,而对于社会对高职学校与学生的要求是难以把握的,虽然可以通过宏观调控来影响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办学模式,但有效的社会监控是最直接的,也是最具有时效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

其次,高职教育缺乏有效的社会监控途径.目前,高职教育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对实践性教学环节缺乏监控或监控不力.许多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还主要偏重于课堂教学,其对教学质量的监控也主要集中在理论教学、课堂教学,而对其他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则较少监控,特别是学生到企业的生产实习,更加缺少有效的管理和监控,对理论教学的监控较重视,而对评估过程中没有注重吸收社会行业(企业、部门)人员的参与,没有建立起一套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质量评估体系.对学校内部教学秩序监控较严格,而对教学内容如何更加贴近生产实际的研究、教学与社会的紧密联系不予重视,对教师的教学理论素质较重视,而对教师的实践能力缺乏明确要求,许多学校“双师型”教师明显短缺,对学生的理论知识的考核较重视,而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缺乏有效的办法和途径.高职教育缺少一条课内课外相互联系、理论实际相互结合、学校与社会相互联动的有效监控手段、监控途径.

最后,高职教育缺乏完善的社会监控体系.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大众性、产业性决定了它不可能简单地在校园内进行知识传授或依靠学校自身的资源来进行职业技能训练,而必须向全社会开放.高等职业院校一方面必须依托地方、行业和企业的技术与管理人员、基础设施和职业工作环境,以产学研结合为纽带,以怎么写作求支待,与地方相关行业企业建立密切的伙伴合作关系,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政校企合作”等产学合作教育机制,发挥地方行业企业在办学全过程中的无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另一方面,高等职业院校还要面向地方行业和企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既对社会做贡献又锻炼提高教师的职业实践能力,使学历教育的职业教育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三、从四方面着手构建高职教育社会监控体系

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自身的特点出发,根据其发展要求,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监控体系是高职院校提升教育质量、提高社会声誉的重要因素,因此高职院校要走产学研结合的、“基地、招生、教学、科研、就业”五位一体的办学道路、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建立密切的校企合作关系、关注社会对学校的评价,从而构建良好的社会监控体系.

第一,进一步完善高职教育的社会监控制度和法规.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还是相对较新的一个事物,社会上对高职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认识不够,在高职的发展遇到较大的阻力,我们认为,各级政府应给予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引导性的政策支持,以促进高职教育良性发展.另外,高职教育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怎么写作第一线的人才,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结构不平衡,生产第一线对人才的需求也不一样,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应给子高职充分的办学自主权,鼓励办学模式的多样化,创造其发展的宽松环境.对于高职教育质量的外部具体监控则主要由社会承担,由行业(企业)监控、用人单位监控、专业指导委员会监控、相似度检测机构评价与监控组成社会监控体系,共同引导和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提升高职教育质量.

第二,高职教育应走“基地、招生、教学、科研、就业”五位一体的产学研结合之路.“五位一体”的办学模式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基本道路,是高等职业院校生存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生就业率的必由之路.高职教育应在形式上和内容上保证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得益彰,在教学质量管理过程中,不仅重视理论教学质量监控,更需要加强对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建立起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监控并重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重视课程建设,培养目标由学校联合用人部门共同参与制定,依托行业、企业办出高职教育特色,突破传统教育只注重学校内部体系的局限,更多地将目光转向来自教育外部的监控与评价,注重就业导向,注重社会对所需人才的评价,及时发现并有效解决实际问题,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三,应建立针对高职教育的社会相似度检测评价机构.高等职业院校对教学质量的评价无论反映在对教师教学工作质量的测评上,还是反映在对学生成绩的考核上,都应以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为标准、以在企业生产实践中的表现为依据、以对社会的贡献为准绳.为此,建立由企业(行业)、社会、经济界、法律界等各界人士共同组成的相似度检测评价机构是十分重要的,由他们对高职教育质量进行正确评价,指出优点长处,提出批评建议,再将信息反馈给学校,由学校规划具体调整措施,落实到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让高职教育与职业岗位有机接轨,从而提升高职教育质量、加大高职教育对社会的贡献力度、拓展高职教育的发展空间.

参 考 文 献

[1]王东,关于构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07(10)

[2]马良军,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继续教育研究,2008(3)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