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行,是为了不远行

更新时间:2023-12-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2399 浏览:104767

因为长期宣传控烟,胡锦华的喉咙仍保养极好,清亮脆耳的嗓音近乎配音演员.你一点也看不出这位身高1米8的老人,已年过七旬.

胡锦华,1942年生人,曾任上海市健康教育所所长,现任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副会长、《上海大众卫生报》社长、中国卫生科普报刊研究会会长、上海市吸烟与健康协会会长.曾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10年.

一系列的头衔和履历提醒着众人,这位老人一生也就做了一件事:健康教育.退休十载,未忘初心.现在的胡锦华,已不甘心仅对上海贡献自己50年的职业积累.在热心者的动议下,一家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民办非营利企业——胡锦华教育促进中心在沪成立.

中心成立之后做什么?他说得非常概括而且意味深长:“让更多的西部人远行.”

让更多的西部人出远门

让更多的西部人出远门,在胡锦华,就是让更多的西部人接受健康教育.

2011年冬天,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西藏自治区副主席德吉为胡锦华郑重地献上了洁白的哈达,意味着一项预计三年时间完成的“援藏计划”开始启动,来自西藏自治区及周边藏区县乡两级医疗单位的1500名基层骨干医生,将获得高规格的医卫培训.

令胡锦华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名叫巴桑的西藏乡镇医生,为了赶上这次培训,先坐了1860公里的汽车,从阿里地区日帮乡赶到拉萨.接着又是三天三夜的火车,从未出过远门的巴桑方才抵达成都.

让巴桑这样的基层医生,接受高规格专业培训,正是胡锦华健康教育促进中心援藏计划的初衷.“很多病没有必要全挤去大医院,通过基层一线卫生院便能够解决,这样病人也能减少许多等待的痛苦.”胡锦华借用一则通行世界的标准,为自己这段话作了注脚,“世界卫生组织提出,15分钟车程便可以看病治病就证明居民享受到了合格的卫生保健.”

这一理念贯穿胡锦华50年的职业生涯.1995年,上海成为世界银行对中国卫生贷款项目疾病预防健康促进子项目的8个城市之一,时任上海市卫生局副局长袁惠章将这一项目投放于上海市健康教育所,便是被胡锦华的话打动:“如果我们能劝阻1000名吸烟者戒烟,这比做1000例肺癌手术更有意义;如果我们让大家懂得食用动物脂肪和食盐过多的危害,增加水果、蔬菜的好处,这种一级预防战略将远远超过无数个大医院的先进医疗设备的影响.”

在中心秘书长胡弼华的建议下,胡锦华率先与西藏自治区卫生厅联系.沟通之初,胡锦华一再向对方阐述观点,“乡镇县一级是卫生改革的基础和保障”.共识达成的过程尤为顺利.培训地点就设置在成都华西医科大学.

来自西藏的问候

选择华西,首先是对其援藏经验的信任.除了需要帮助学员们克服对大城市的陌生感,语言障碍成为培训者最为头痛的问题.经统计,西藏学员中一成以上不会说汉语.

从内地到西藏害怕缺氧,从西藏到内地的烦恼则是“富氧”——首次抵达平原的巴桑和同班同学们如同喝醉酒一样头脑昏沉,极度嗜睡.为此,华西医科大学让他们在开学前一天早上报到,学员们在宿舍里睡了一觉,直到下午醒来,方才恢复精神.


藏区医疗的薄弱和外援有限乃人所共知,这项援藏计划也被被西藏卫生厅厅长普布卓玛视为“一项创举性的德政”——“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西藏卫生系统首次组织覆盖全西藏的乡镇医生到内地接受系统业务培训”.

学员们对医疗技术的生疏,令胡锦华印象深刻.这些学员所在的乡镇卫生院由两三个医生对口一两千人,平日里的工作仅限于负责包扎伤口、打打针、发发药等.而课程仅有10天,培训课程根据西藏农牧民卫生需求,针对国家医改9项基本公共卫生怎么写作项目,设置27个模块的培训内容,包括孕产妇与儿童保健基本技术与健康管理、饮用水卫生、结核病防治与管理、营养与食品安全、传染病流行病学、老年人健康管理、慢病防治与社区管理、食物与农药中毒诊断与处理、牧区常见传染病现场诊断与处置、呼吸道与肠道传染病流行过程及防控、免疫规划等

在胡锦华和同事的课程设计中,有意回避了临床内容,“基层医生不需要高精尖的技术,而是需要大众医学认可的,全科医生需要学习的”.胡锦华清晰地记得每一组数据,“西藏8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农牧区,农牧民保健意识薄弱,住院分娩率依然较低,孕产妇与婴儿死亡率仍高居全国前列.

卫生教育在于点滴之功的日积月累,曾是《上海大众卫生报》头版名牌栏目“健康三人坛”作者之一的胡锦华,将笔耕不辍归结于健康教育的理念.“三五百字,尽管篇幅不大,但犹如下个不停的毛毛雨,在潜移默化中让大众感悟健康.”

对健康教育的热情,胡锦华自言五十年不变.当初毕业后被分配到上海卫生教育馆,他便投身于做流动图片、写宣传资料、办各种展览,忙得不亦乐乎.“当时卫生宣传是政府号召,有组织与动员,卫生教育馆如同健康俱乐部:文艺演出天天有,宣传讲座开.”胡锦华微笑地回忆道.

对藏区的倾注并不限于此,胡锦华健康教育促进中心还将投身到西藏自治区卫生厅开展的“提高西藏母婴健康水平”项目.

在项目具体执行人——健康教育促进中心秘书长胡弼华看来,“首期培训班从学员选拔、动员组织、集体赴川、课程设置、师资选择,到教学管理、食宿安排、效果评估、结业返藏,每个环节都容不得一点差错.”胡弼华说.

“援藏计划”反响甚好,令胡锦华和胡弼华稍感欣慰,每次培训结束后胡弼华总能收到不少短信,写满“衷心感谢”与“扎西德勒”(藏语“吉祥如意”之意)!

新疆牧民盼健康

顺利完成首期援藏培训后,援疆计划的动议接踵而来.曾是老同事的新疆卫生厅副厅长李新华找到了胡锦华,希望能够在新疆进行经验复制.在做过“基地预算”后,胡锦华健康教育促进中心这一次选择了湖南湘雅医学院.

2012年5月,包括74名穆斯林学员的首期101名新疆乡镇医生,来到了千里之外的湖南长沙.9天时间里,他们接受了湘雅医学院儿科、康复科、急诊科、妇产科、感染科等多科专家的全方位集中培训.培训班结束后,湘雅医学院还为学员们颁发学业结业证书.

胡锦华坦言,健康教育的目的之一便是减少传染病和慢性病.而对比东部沿海“传染病发病率下降,慢性病上升”的现实,“新疆的情况略有不同,一些传染病在局部地区仍在发生”,于是诸如结核病、艾滋病等传染病的防治知识,在湘雅医学院的9天课程中极为重视.

除此之外,包括防疫、老年慢性病人管理,妇幼保健及饮用水卫生等公共卫生知识等公共卫生知识和农牧区常见呼吸道、肠道、生殖道疾病的诊断处理等临床知识.“借助基层医生传播理念,纠正居民的不良生活方式,这是投入最少收益最高的卫生保健对策”,胡锦华再一次强调了健康教育的重要.

事实上,胡锦华并不满足于仅仅10天时间的培训.学员返疆后的后续跟踪怎么写作及能力提升已摆上了健康教育促进中心的案头.“建立长效跟踪和恢复机制,对每一位学员的学习和实际应用情况作定期评估”,胡锦华健康教育促进中心的一份工作总结提到.而定期邀请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的师资亲赴新疆对口帮扶,也成为胡锦华计划中的一部分,“此次培训医卫常识只是作为一个起点,把内地先进的医疗技术带到新疆,造福更多的农牧民才是我们的愿景”.

援疆计划已有6期,年事渐高的胡锦华已不习惯频繁地出远门.不过每期学员名单和工作汇报材料,他都要求送到自己的案头,逐一过目.

“健康教育的效果不可能立竿见影,而只能潜移默化.这些年,我亲眼所见老百姓‘衣食足而知健康’,我更相信无论历史翻过多少页,‘健康’始终是不变的主题.”他说,“健康教育是一项清贫的事业,可即使‘一箪食,一瓢饮’,我也‘不改其乐’.”

在他的案头,来自西部的问候越来越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