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班级阅读机制,催开经典诵读之花

更新时间:2024-04-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9215 浏览:84446

一、提出课题

当前各个部门在选择人才时要求在不断提高,就是每年的普通高考命题也是在向测试考生的判断分析能力的强弱、整体素质的高低,其中人的整体素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但这些能力的培养大都与老师的引导有关.因此,对教师来说,提高教学质量是工作的头等任务,时间证明,将教学质量的提高完全寄托于课堂是不现实的.就语文学科而言,如果学生的阅读仅局限于课本,局限于名家名篇中的“基本篇目”,阅读的视野仅为一条狭窄的胡同,所得必定十分有限.我校的朝阳读书热潮很高,学生读书面很广,但是一些不健康的书籍悄然进入学生的手中,这样,使得这些未成年的小学中年级学生深受其害,因为十一、二岁的孩子是非分辨力差,我们必须给他们当好向导,让他们选择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书去读,中国经典名著就是他们阅读的最好书籍,这些书不仅能使他们了解历史而且培养良好情操,同时还能从中学习古人的表达方法.“培养学生阅读经典名著课能力的研究与实验”课题也就成了我们自然而然的选择.

二、准备过程

1.分好阅读学习小组,明确各自的小组任务.搞好学生阅读能力前测分析,根据前测情况分好阅读学习小组,使得每组的四个人按照能力由高到低依次为1号、2号、3号、4号.1号负责检查书面内容,2号负责检查读背等口头内容,3号负责记录本组里每个人的加分情况,一天向本组的成员汇报一次每人的阅读得分情况,4号负责记录本组每天阅读展示表里的总分,在每周的小组总评中参加汇报.

2.设置好奖励机制,每人准备一个阅读能力光荣榜自己随身带着,当获得“阅读章”或获得“阅读表达章”时都要在上面盖一个印章并注明日期.另外,黑板上的“阅读展示表”上记录的是每个小组每天的阅读所得分数,每人次最多得5分,但是次数不限,只要有表现的机会,表现得好就得5分,然后一周总结一次,每周的阅读分数在前4名的小组,每人获“阅读表达章”一颗,并注明获得日期,学期末根据每人光荣榜上章数的多少,评出最佳阅读能手、阅读能手、阅读表达能手.

3.让学生生明确本学期要读的书目,本学期我们重点读的名著是《三国演义》,另外古诗、成语、名人名言(警句、谚语或格言)及其它美文也伴随着我们.

三、具体操作办法

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让他们爱读书.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先向学生讲清讲评办法,每周的阅读课,是我们的《我说三国》时间,按坐号依次讲三国故事,全体同学是评委,讲得好的除了给本小组加阅读表达分5分外,自己还获得阅读表达章一颗,(印在自己的光荣榜上的印章),刚刚开始我先讲一个故事,吊起学生的胃口,而且,我讲得非常生动,当时我讲的是《煮酒论英雄》,学生听后特别激动,那份喜悦,那份跃跃欲试的兴奋,无法用语言描述.

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的读书兴趣,我还让学生每天坚持读其他书籍,从第一周开始,每天背诵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第二周每天背诵自己喜欢的三个成语,第三周每天背诵一句名人名言(警句、格言或谚语)第四周每天背诵100字以内精彩片段,四周一轮换,并默写再积累本上.每天早晨到校后背诵自己积累本上的内容,预铃铃后,按坐号背诵讲解,只要背得好讲得又好就在黑板上的“阅读表达展示表”上给自己的小组加5分.


在平常的语文课上,将阅读的方法技巧一一向学生讲明,如:读《三国》就要边读文章,边联系前文来理解;边读,边联想人物之间的关系;边读边联系当时的历史状况,跟现在的社会状况相比较,站在当时的角度去理解人物的所作所为,不然的话,你不能真正读懂历史.

每当学了古诗,都让学生了解诗人创作时的社会背景,了解诗人的处境和个性,这样,学生在课外背诵古诗时就能自觉得去查阅资料,了解所背古诗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产生共鸣,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审美能力.

为了使学生读书真正落到实处,使学生的读和写互相促进,我要求学生在读名著时,还让家长参与进来,学生每次读了《三国》故事,先讲给家长听,家长听明白了,感觉合格了,就在学生的《三国》树上画一个“阅读果”,并在“阅读果”上写明孩子讲的故事名和日期.学生还要写读后感,每周至少写一篇读名著有感,利用每周的佳作欣赏课让得A+的同学读给全体同学听,并在黑板上的“阅读展示表”上给好的学生所在小组加5分.学生的积累本(古诗、成语、名言、美文片段)和日记本(读后感)都要交给家长阅读检查,合格了才在本子上签字.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记忆积累,还学会了迁移运用,形成了良好的读书表达的习惯,从而促进语文阅读能力的发展.

四、取得的效果

1.评价学生的“我读名著有感(即日记本)”.一周批阅一次其等级依次为A+、A、A-、B+、B、B-、C+、C、C-如果达不到上述等级则重写.如果得了A+则利用阅读课当众读,并获得阅读表达章一枚.给小组得5分,得到A、A-、B+、B、B-、C+、C、C-不能给小组加分,也不能给自己获得阅读表达印章,这样的评价机制,使得人人都有得奖的机会,调动了学生写的积极性.

2.评价学生的“我说××”故事演讲,阅读课上按学号上台讲,人人都得准备,一周进行一次.表现好的获得阅读表达章一颗.

3.评价学生的“积累本”,他们每天读,每天记,一周批阅一次,其等级依次为A+、A、A-、B+、B、B-、C+、C、C-如果达不到上述等级则重写.如果得了A+则利用阅读课当众读,在黑板上的阅读展示表上给自己小组加5分,并获得阅读章一枚.

上面的评价机制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了他们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尤其是阅读中可以将情感融于故事中,出彩不少.在一位老师讲公开课《小镇的早晨》时,快要结束这堂课时,老师让学生看了江南美景画面后,让学生写一句最想说的话,或是写一首小诗,我班的孩子说得很美,如谭 冉的江南美:两岸柳树正低垂,月亮小桥那才美.映在湖里象圆月,风光无限美又美.

孙一鸣的小镇:乌蓬小船,绿树成阴.欢乐和谐,优美动人.

陈瞳的江南美:江南有绿树,江南有河水.无论在哪里.不如在这美.

学生不仅能写出如此精美的小诗,而且学生的文章也很有特色,那些背得滚瓜烂熟的名言、警句、谚语、诗句和成语不时出现在文章中,使得文章增色不少.我班韩方舟的《最美的玫瑰花》发表在《中国少年营养报》上,还有张文硕的《当文明督察员的经历》、陈瞳的《第一次当升旗手》、张少桢的《当农民的体验》他们的文章不仅赢得了同学们的称赞,还赢得了家长的赞赏.

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读写能力大大提高,特别是那些后进生变化很大.我班的郭天予同学就是很好的例子,他的语文基础不好,学习习惯更是令人着急,但自从我们开展读名著、讲名著、写名著活动以来他的变化非常大.他不仅在演讲和写作上有了可喜的进步,就是品行上也有了很大变化,也许是受名著中人物的感染,也许是一有时间就读书,就讨论名著中的人物,没有时间再去大闹了,原先一天被同学告状两三次被老师批评的他不再另老师头疼了,每每看到他这样的孩子,老师有说不出的欣慰.读经典名著炼就语文基本功,让学生在经典美文中畅游吧,这样,他们的文学素养以及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会步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