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再发力

更新时间:2024-01-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919 浏览:9568

生态循环农业的产业空间到底有多大?在河南省舞钢市硕丰獭兔养殖基地,或许能找到答案.

“我们的獭兔养殖基地是一个完整的能量循环系统.20多万只獭兔,除了给市场提供优质的皮草、肉源,粪便产生的沼气还能满足基地和附近400余人的生活需要,沼渣、沼液为500多亩果树提供肥料.”基地负责人魏伟伟兴致勃勃地描述着这个系统的循环过程.

硕丰獭兔养殖基地仅仅是生态农业的一个缩影,但其良性持续的发展模式,体现了我国生态农业日渐兴起的发展态势.

政策定调,生态农业变身“高富帅”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人们记忆中的农村天然之美、农业自然之状,在现实中却渐行渐远.

“我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作为‘母亲’产业,农业的地位毋庸置疑,但现代农业在带来丰富物质产品的同时,也带来了生态危机,如土壤侵蚀、水源污染、化肥和农药的超量使用、畜禽排泄物及农业废弃物的无序处理等.这必须引起重视.”一位长期关注农业的学者表示.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室主任朱立志指出,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农业发展模式遇到了难以突破的瓶颈:农产品产能提升面临很大困难;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兽药和农膜造成的污染成为农业生态系统破坏的主要原因,也成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最大隐患.

十八大报告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篇,系统性地提出今后五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并将其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五位一体”总布局.

朱立志认为,目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是生态文明建设无法回避的,不彻底解决这些问题,生态文明建设无从谈起.只有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探索现代化生态农业发展之路,改善农业和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才能够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发布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稳定和扩大退耕还林、退牧还草范围,调整严重污染和地下水严重超采区耕地用途,有序实现耕地、河湖休养生息.”

业界表示,政策已经将农村生态环境改善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推到一定高度,未来“可持续发展”将成为我国农业的重要政策取向,“生态农业”将取代“石油农业”成为未来发展方向.围绕生态农业发展,政府也有望出台以“生态补偿制度”为主的支持政策.

业界普遍认为,政策重心有望向可持续农业倾斜,未来5~10年,我国农业政策取向将由过去的“大跃进”式的效率优先,升级为未来的“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可持续模式,政府将以此理念为基础,持续出台、落实“三农”改革发展相关的利好政策.

生态补偿,农业循环经济“大有可为”

“公司利用三门峡市的荒山、荒坡、荒地40万亩,采用种养结合、轮牧放养的方式养殖黑猪.自己种植胡萝卜、白菜、苜蓿草等青绿饲料,作为猪的辅食,猪的粪污还可以用来为蔬菜施肥,实现还田,从而能有效解决长期以来养猪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实现生态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雏鹰农牧相关人士告诉记者.

雏鹰农牧所采用的这种循环模式,正是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一种典型代表.业内人士指出,种、养、加、肥循环经济生态农业模式,既发展了草业、畜牧业、畜产品加工业,又为种植业提供了大量的优质肥源,保证了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事实上,国家政策对于农业循环经济早有“布局”.在2013年2月国务院印发的《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中,构建循环型农业体系成为重要内容.行动计划提出:在农业领域加快推动资源利用节约化、产业链接循环化、废物处理资源化,形成农林牧渔多业共生的循环型农业生产方式,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业界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确定了农业的生态补偿制度,参照该基调,相关政策对于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将予以重点支持.将生态补偿引入农业生态保护和农业污染控制中,是解决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的理性选择.

此前,10月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草案)》,鼓励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统筹养殖生产布局与农村环境保护,严格落实养殖者污染防治责任,扶持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使畜禽养殖污染明显改善,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业内人士表示,国家后续有望出台具体的财政资金支持政策,促进养殖污染防治.“预计资金支持将采用补贴的形式发放,已经承担了一定污染防治成本或者实行循环经济的养殖类上市公司,将会优先获得该项资金支持,而且,上市公司普遍排污设施规格较高,有望获得更多的补贴份额.”

变废为宝,废弃物利用“逆袭”

“焚烧秸秆的现象太严重了,这几天晚上市区各个角落都能闻到刺鼻的焚烧味道,到处都是浓烟雾霭.”微博上一则关于焚烧秸秆的抱怨,反映出当下农业废弃物污染的窘境.

但业内人士指出,从能量利用来看,作为农业废弃物的秸秆和畜禽废物分别是生态系统中第一、二营养级所产生的废物,含有较多能量,因而具备资源化利用的物质基础.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农业废物,既能保护农业环境,又具备较大的经济利益.

预计在生态农业的政策基调下,针对农业污染物的环保政策将不断推动落实,包括推动农业废物资源化利用等.资源化利用方式包括推动农业废物的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等.

近期国家对于农业废物处理的政策也有“升温”迹象.环保部、农业部日前合力推进“农业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业链接循环化、废物处理资源化”,力争“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以秸秆为例,有数据显示,我国可收集的秸秆量达7亿吨,2吨秸秆相当于1吨标准煤.秸秆还是很好的清洁能源,平均含硫量不到千分之四,远低于百分之一的煤.利用秸秆生物质发电已成为一种重要方式.发改委预计,2015年、2020年生物质发电规划装机容量将分别达到13000及30000MW.目前我国生物质资源可转换为能源的潜力约5亿吨标准煤,丰富的生物质资源为后续利用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生物质发电行业主要面临成本控制和产业化方面的约束,但长期的市场空间可以期待.利用秸秆生产燃料乙醇亦有待逐步实现产业化.

转型升级,低毒高效成“新潮”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这是肥料在我国农业生产中重要地位的典型写照.为提高单产,国内农业种植过程中一直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这两项也成为农民最主要的农资成本.

据统计,中国是世界上第一大化肥生产国和消费国,也是世界第二大农药生产国和第一消费国.据相关研究,我国肥料的当季利用率氮肥为30%~35%,磷肥为10%~25%,钾肥为35%~50%,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更是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多,农药施用量也远高于其他国家.

而过量使用化肥农药也是生态遭到严重破坏的根源.多年前便有专家持续提出,中国农药化肥使用过多,不仅造成严重农业面源污染、江河湖泊富营养化、近海赤潮频发,而且造成农民收益下降.

在生态农业的大背景下,业界认为,以往农业发展的高产出依赖农化产品高投入的模式有望转型升级,生态农业将在总量上降低农用化学品的使用量,在结构上推广符合绿色生态的新型产品.

而国家扶持政策则在其中起到了良好的指挥棒作用.去年2月,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启动“高效缓释肥料使用补助试点”.农业部也发布消息称,农业部从2014年开始大力推进高毒农药定点经营示范和低毒低残留农药示范补贴工作.按照“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全面实施”原则,每年在5个省分别创建4~5个高毒农药定点经营示范县,每个县确定20个左右示范门店,同时在10个省实施低毒生物农药补贴试点,示范带动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全面开展,引导农民减少高毒农药使用.最终目标是:经过3~5年的努力,基本建立起规范化的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制度和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补贴政策.

预计未来行业标准规范和政策补贴范围扩大将成为推广低毒高效农业的重要方式.我国未来很多涉及转移支付的支农项目,有望实现与农业环境保护捆绑,通过税收、补贴等方式,持续调整农业化学品的使用,鼓励生产低毒高效低残留的农业化学品,通过升级栽培模式,尽量减少农业化学品的使用.出台有机肥使用补贴政策,鼓励有机资源再生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