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准则下固定资产减值问题

更新时间:2024-01-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8585 浏览:33917

摘 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的速度显著提升,这在为其带来重要的经济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挑战以及发达国家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压力.为了更好的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发展,规范会计行为,提升会计信息质量,新的会计准则在2006年正式出台.新会计准则在固定资产会计处理方面,给出了更加合理的行为准则.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已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定的改进建议.希望能够为有关的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帮助.

关 键 词:新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减值问题;新旧准则对比

随着我国财务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以及相应的监督工作逐步呈现出规范化、合理化,并更有利于国内企业向世界经济管理模式过渡.新会计准则在固定资产减值问题上也做出了很多变动,通过实际的执行情况,可以看出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重点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自身实际工作提出一些解决建议.

一、新会计准则下固定资产减值规定

1.减值准备的变化

将原会计准则中的预计净残值由终值变为了现值.并将原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确认原则改为将预计处置费用算作固定资产成本.新会计准则中指出:如果固定资产并没有出现减值,就不必对其可回收金额进行评估,进而也不需要对减值额进行确认.同时,具体的计算过程,更加的明确,并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

2.纳税调整以及会计处理

新会计准则规定:如果由于市场大幅度减低、或可以证明固定资产却已过时或损坏,则可以用可收回金额替代账面价值,相应的差额则是记做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并且,计入到当期的损益.同时规定,企业在提取固定资产减值准备金时,不允许在所得税前扣除.当企业固定资产损失确认之后,减值资产折旧或者撤销费用,都必须在下一阶段做适当地调整.

二、新会计准则关于固定资产减值内容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1.固定资产减值损失转回问题

在企业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中,根据国际准则规定是可以计入到当期的损益中.但是,固定资产一般具有价值大、非流动等特点,一旦计提减值损失后,很难实现价值恢复,因此,新会计准则中规定这类减值损失在确认之后即可定为永久性减值.而在市场经济中,计提减值准备后固定资产的可回收价值并不一定低于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因此,这一规定并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有时也是不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尽管其可以有效地避免企业滥用这一准则谋求非法利益.但是,企业却也可以利用这一准则,少计提或不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从而提高资产价值.

2.“资产组”的引入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资产组在确认的过程中,要对生产、经营等企业内部活动充分考虑,因此,在人为因素的影响下,资产组划分标准比较模糊.(1)资产组这一概念,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需要操作人员具有较高的流量预算管理水平.但是,即使国内的上市公司都没有长期流量预算的编制习惯,企业中的财务人员缺乏这方面的操作经验.因此,在执行过程中难度较大.(2)划分标准不明确,盈余管理问题很容易出现.企业资产组的划分方式,对于是否进行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或者计提多少都具有重要影响.而在划分不明确的情况下,无论是注册会计师还是相应的监管部门都很难进行判断,而有些企业恰恰利用了这一点,对固定资产减值以及经营业绩进行操控.(3)资产组的设定,会配套相应的指南或者解释说明,但是,却并非十分细致到位.在中小企业中,财务人员数量较少,工作量较多,加之业务水平有限,其必将会面临更多的实际困难以及工作压力.

3.固定资产分配随意性大

新会计准则规定,企业总部资产要分配到各个资产组或者组合当中.而这些资产较为复杂,既包括办公楼等建筑资产,还包括一些电子数据处理资产.该类资产彼此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新准则中规定必须将总部资产按照一定的测试方法以及分摊依据分配到有关的资产组(或组合)当中,而企业采取不同的测试方法直接关系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结果.但是,在新会计准则当中,并没有对“合理一致”以及如何执行进行详细说明,这势必会导致准则的可操作性严重下降.

三、新会计准则的改进措施

1.完善信息、市场机制,做好企业的绩效考评工作

(1)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工作,是一件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企业一方,并不能轻易地完成,还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并在充分掌握固定资产交易市场相关信息之后,选择“市场评价”或者“企业评价”.一般来讲,“企业评价”相关信息多是来自于企业内部,其中信息的搜集成本较低.但是,由于外界投资者是信息的使用者,很难对企业给出的信息持“认同”态度,即使该信息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因此,目前多采用的是固定资产减值的“市场评价”,企业搜集与自身拥有的固定资产相类似的市场信息,并对其中的信息进行分析,为投资方等使用者提供有力的市场分析数据,尽管其需要的成本较高,但是,普遍被使用者所接受.由此可见,促进市场经济改革进程,完善市场经济运营体制,建立有效的生产资料市场信息体系是十分必要的.逐步实现“市场评价”替代“企业评价”.

(2)企业绩效考评体系应不断完善.切断资产减值准备与企业考核评价指标之间的联系,从而弱化企业利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操纵盈余的动机,改进考核评价指标,以营业利润作为考核企业盈利能力和经营成果的主要指标,可以有效防止企业利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调控利润.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企业绩效考评体系,把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考核结合起来,改变以往只重视结果,而不重视考察形成结果的程序和过程的做法.

2.转变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确认模式

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的确定应由企业根据自身所处经济环境而定.具体而言,若企业处于市场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可鼓励企业建立财务预测制度,待制度逐步完善后,根据财务预算或预测数据的反馈情况,看企业是否具备采用在用价值这一计量属性来确定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若企业处于市场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本着成本效益原则,企业可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资产评估,将资产评估作为确立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的依据;若企业不实行减值会计,须在报表附注中披露不计提固定资产减值的原因.3.加强会计人员的判断力

强化企业会计人员在职培训,学习科学的会计理论与会计方法.因企业固定资产涉及机器设备、房屋、建筑物、在建工程等各种不同类型,会计师只有具备复合的知识结构,才会得出高水平的职业判断结果.同时强化企业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企业会计人员不仅要精通业务,胜任工作,更重要的是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对需要反映的经济业务的判断和表达,应当基于客观的立场,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实事求是.注册会计师应当以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评价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是否合理、披露是否充分.一旦缺乏客观数据或存在重大不确定性时,注册会计师就应当考虑其对审计报告的影响,决定是否在审计报告中予以揭示,以引起会计报表使用者充分注意,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企业要注意利用自身财务人员及外部财务软件开发

机构的力量,积极开发应用先进的财务管理软件,促进企业财务部门管理职能的强化,更及时准确地提供固定资产价值变动信息,从而更适当地记录固定资产的价值变动.完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相关准则的制定,是企业良性、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保护市场经济有序发展的需要,是保护各方面利益相关者的需要.

四、结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财务体制改革不断地完善,并且,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更加趋向于国际化和科学化.新会计准则的出台,是对传统会计准则的有效更新,剔除了传统会计准则中的一些弊端,同时,更加符合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然而,任何一部规章制度都不可能是完美的,其势必要在实践当中得以检验,进而,将自身的不足之处暴露出来,进而实现自我更新.新会计准则关于固定资产减值问题上,亦是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本文重点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参考性建议,希望能够为有关的财务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