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业效能感视角下大学生就业力的提升策略

更新时间:2024-03-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911 浏览:12830

摘 要: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热点问题,文章基于CDMSE理论研究视角,以其四个信息源为切入点和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它对大学生职业行为和职业发展的影响,最后从如何提升大学生就业力作多层面的策略探讨.

关 键 词:大学生;择业效能感;信息源

一、择业效能感CDMSE理论及四个信息源

自我效能感是班杜拉社会认知理论的核心概念,是指人们对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要的能力的信心或信念.其关键成分是一个人的自我效能与完成任务的实际表现之间的联系.班杜拉指出:某一行为或行为领域的低自我效能会导致个体对这些行为的回避和个体在该领域里低水平的表现;反之,高自我效能会提高个体对目标行为的总接近频率.

班杜拉提出了行为改变发生机制的检测设,他指出:自我效能预期被习得和模仿有四种信息源.包括(1)操作完成,也就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个体掌握的经验.通过个体努力获得的成功的经验可以增强个体的自我效能感这个效能信息源的影响力最大.一般说来,成功经验能提高个体的效能预期,而多次失败会降低个体的效能预期.不过,个体的归因方式也会直接影响其效能预期.(2)替代性学习或模仿,人的许多效能预期是来自于观察榜样行为而获得的替代性经验.观察者与榜样的一致性是产生替代性学习或模仿的关键.(3)社会评价和劝说,例如从他人那里得到鼓励或支持.这种方法对个体的实际行动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缺乏经验基础的言语劝说,在形成效能预期方面的效果是脆弱的.(4)个体的情绪唤醒和生理状态的变化.例如与行为相联系的焦虑.焦虑被班杜拉看成是自我效能预期的一个“相互作用物”,个体的自我效能预期提高了,焦虑将减少.反之亦然.

因此,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一方面为择业效能感的概念及测量提供了理论依据.根据这一理论择业效能感就是指个体对于自己实施和坚持与择业相关行为的能力的信念.并由此确定了择业效能感的测量内容.国外已有研究往往通过让被试体验成功的经验、为被试提供榜样、进行言语的劝说,让被试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等进行择业自我效能感的训练.

二、运用择业效能感CDMSE信息源理论提升大学生就业力

1.内外部结合,体验成功策略.学校还要加强教学环节中的实习、寒暑检测的社会实践、参观学习、夏令营等环节,让学生深入社会,体验各种各样的职业,达到对外部环境更为全面、客观的认知.再次学校要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鼓励、指导大学生创办“创业者协会,前程协会,职业发展协会”等有利于自我成长与锻炼的社团组织,并配备专门的指导老师;充分利用网络平台,通过开设诸如“生涯教育,人生导航”等有关专栏.大力开发、规划诸如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生存实践大赛、大学生生涯设计等品牌项目,吸引大学生加入到活动行列中来;综合开发与利用班委、团支部、校院两级团、学联的资源,通过选、录、用等系列机制的创新,让更多的学生愿意也敢于参加各级学生组织岗位的竞选,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自我规划以及团队合作协调能力.另一方面,大学生自身应该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参加外出打工、勤工俭学、见习培训、专业实习等形式,有意识地增强职业角色意识,提升职业技能,强化就业心理,获取成功的职业经验,从而提升自己的择业效能感.

2.聘请成功人士,榜样示范策略.Bandura认为,观察到相似的人在某项职业活动上的成功能够提高个体对该职业的自我效能感,而发现与自己有相似能力的人在某项职业活动中遭遇失败则会降低这方面的择业效能感.因此,积极树立榜样模范,对于大学生择业效能感自我提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学校可以聘请一些权威的、可接近的成功人士尤其是以往的本校毕业生来学院开设专题讲座,通过介绍他们的就业经历、体验、感悟、经验与教训,启发大学生对自己的创业思考,这种积极地暗示和评介可以让他们形成自我参照标准,培养自信、乐观、坚定的创业心理品质,从而激发学生的就业热情,坚定他们的就业信念,达到明晰就业目标、提升就业自我效能感的目的.同时大学生应多参加优秀人才事迹报告会,通过与成功人士的零距离接触,学习先进的职业经验,启发自我对职业意识的思考,增强择业从业的信心.


3.构建支持系统,正面评价策略.良好的社会支持对毕业生的就业有着明显的积极作用,是毕业生应对就业压力过程中具有潜力的资源之一.无论哪种形式的社会支持,均有助于毕业生维持良好的心身状态.

对大学生而言,在其纵向支持源(长辈上级等)仍保持一定价值的同时,横向支持源(平辈同伴等)日益重要,特别是现时性伙伴关系是在大学中建立的.其广度及其提供支持的程度对大学生个体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对毕业生而言,迫切需要建立起比较广泛、良好的友伴关系,加强同学间的信息交流,以获得可利用的有效支持资源.

4.树立良好心态,调整情绪策略.Bandura指出,轻松愉快、适度紧张的状态有助于择业效能感的提高,而疾病、身体不适或焦虑、抑郁等则会降低个体的择业效能感.积极心理学也认为,积极情绪能通过扩建个体即时的思想或行为资源来帮助个体建立起持久的个人发展资源,并能促进个体充分发挥主动性,产生一些创造性或建设性的思想和行为,甚至迁移到其他方面.所以,大学生在择业中更加积极、主动、自信地展示自我,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为自己赢得较多的就业机会;责任感、思想、能干、次序、自律、慎重、价值观、谦虚人格因素,能使大学生收集更多的职业信息、掌握娴熟的职业技能,以塑造一个完善的自我来迎接用人单位的招聘.相反,一些消极的人格因素如焦虑、愤怒敌意、抑郁等导致大学生择业效能感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