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更新时间:2024-03-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9871 浏览:134570

面对《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堂教学现状,在教学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因材施教,强化综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财经法规课堂教学改革效果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是职业院校会计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也是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一门考试课程,是采用课程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相结合新模式.《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教学目标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为核心,通过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训练使学生掌握财经法律规定,从而具备从业的能力和技巧.课程以法律、法规居多,内容抽象、理论性强、知识繁琐.因此,进一步研究职业院校教学现状,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成为职业院校专业教学中面临的一个课题.

一、课堂教学现状

(一)学情分析

从生源情况来看,职业院校的学生文化基础总体比较薄弱,入学成绩普遍偏低,大多数中考成绩不理想;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不足,学习习惯不好.从学生的学习状态来看,学习态度不太端正,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情绪化较强,对感兴趣的东西学习积极性较高,而对于内容枯燥的知识则学习效率较低.从学习方法来看,职业院校学生没有自己的学习方法,由于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大多不喜欢教师目前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大多数学生还没有听课记笔记的习惯.

(二)课程分析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是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必考科目之一.课程内容存在“重理论,轻应用”,即法律条文多,应用性知识少.课程内容与企业真实的工作内容与岗位要求相脱节,学生学习后不知道这些知识该应用到哪,该如何应用,理论和应用相脱节.

(三)教法分析

教学方法比较单一.目前,职业院校该课程的教学大多在教室内以课堂讲授为主,虽然为每个教室配备了多媒体,每个教师都能以多媒体教学为主体,但大多数还停留在将板书转化成课件,造成了另外一种单一.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实现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方法的有机结合,值得进一步探讨.

(四)教师分析

职业院校承担《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学任务的教师大多是职业院校会计类专业的毕业生,这些教师没有实际在企业工作的经历,缺乏实践经验,在教学中很难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不能达到“双师型”的要求.

二、提高教学实效的对策

关爱学生

教育是人的教育,教育是教育人的;人是出发点,也是归宿,没有人,便没有教育.作为会计专业的任课教师,所面对的都是准会计人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一大批优秀的会计人员脱颖而出.目前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已是我国会计界新生力量的重要来源,其职业道德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会计从业人员队伍的整体职业道德水平,其职业道德风险的客观存在,将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安定和文明.所以作为任课教师,必须以身作则,用教师特有的道德情感去爱学生,这是教师成功的基础,也是学生成长的需要.教师除在课堂上讲授知识外,课下尤其要重视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通过与学生聊天,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其学习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更好的去帮助学生.让他们感到温暖,以此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感,引导他们积极向上,不仅从专业角度更要从道德角度去教育学生,为将来走上会计岗位做良好的铺垫,通过在校的学习使这些准会计们培养成既有过硬专业本领又有良好职业道德素质的合格人才.

吃透课程

研究大纲,把握知识点.任课教师必须吃透教学大纲,把握课程的重点、目标及考核要求.把握住难点,才能设计出更合理的授课计划,把各个章节的内容融会贯通,使学生们更好的接受与学习.再此基础上,梳理出《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让学生心中有明晰的轮廓.例如,学习《会计法》一章,对我国会计法律制度重点法条等内容应该熟练精通,其他作为一般了解.每章节学习也基本遵循这个要求.这样,便于学生抓住教材的完整结构,运用自己的推理,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概括能力、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提高了学习效率,也提高了学生会计从业资的通过率.

运筹帷幄,精心备课.俗话说的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备课对于上好课让学生更好的接受至关重要,备过的课内容清晰、思路明确,加之教师本人的领悟与体会,能把授课内容中最精华最核心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阅读大量的参考书、会计相关的专业书籍以及国内外关于会计职业道德的案例,如果知识面太窄,面对枯燥的课程是很难讲的生动精彩.教师也要勤于思考,熟悉内容、设计课程,抓住中心、吸引学生.特别是在备课过程中设计每节课的开场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开场白、有新意的导入新课都会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原本枯燥无味的课程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着学生跃跃欲试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比如在讲授税收征管法这章内容中,要讲到税收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知法、懂法、守法,帮助学生提高法律意识,同时用税法的知识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同时并能够以税法为武器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将来在具体的工作中保护自己作为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灵活教法

改革过分偏重讲授的教学方法,实施对比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课堂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1、注重对比法教学的应用,突出异同

对比法是把各种对象和现象加以比较,确定它们的异同点和相互关系.在教学中属于对教材和知识理解的理性概括过程.人们认识事物往往是从区别事物的本质特征开始的,而要区别就要有对比,有对比才有鉴别.心理学研究表明,对比是一个重要的思维过程,也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在对比法教学中学生对所学知识普遍乐于接受,容易理解,便于记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例如,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与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对比,银行汇票与银行本票的对比,会计各专业职务任职条件的对比等等.在教学中,如能适时、恰当、准确地运用对比法,对启发学生突破教材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2、引入案例教学法,提高教学效果

在《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中运用案例教学,精选和设置恰当的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条件,也是实现案例教学效果的关键,因此,案例一定要精心选择.具体来说,必须做到选择的案例必须贴近实际.这就要求老师要从实际出发,了解不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根据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来设计案例;选择的案例要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案例尽可能真实,只有真实的案例才最具有说服力.案例分析法中,依据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目的,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发言、辩论、总结,最后教师点评.案例教学既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分析问题,开拓他们的视野,又逐步克服学习上的依赖心理,努力加强学生各主要学科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有效教研

1、实施终身学习,加强教师业务培训

本课程要求教师既具有扎实的会计理论知识,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担任《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学的教师,应具有会计实务知识,法律、金融、税收等财经基础,才能驾轻就熟,才能帮助学生加深对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的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师要积极参加新企业会计准则、新税收法律制度的培训,更新知识,了解我国会计制度的改革.同时参加教学业务培训,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课程进修,学习教育教学,掌握前沿理论知识,提高专业知识水平.

2、发挥团队作用,提高教研质量

利用教研组的平台,加强教研组成员之间,各校教师间的业务联系,进行教学交流,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发挥团队力量,将内容较多且较复杂的知识点,编成顺口溜,便于记忆,以此引导学生抓住一个知识点中的关键字词,然后自己组织语言,将关 键 词融入其中,编成顺口溜,学生很快便能理解并掌握,这样变复杂为简单,变枯燥为有趣,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五)学习成效

1、讲练结合,师生互动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内容抽象,繁杂而琐碎,难于记忆,学生学习起来往往索然无味.在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主导作用的同时,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授课要讲练结合,理论联系实际,使抽象的理论变得通俗易懂,激起学生对自己课堂的兴趣.

2、组织检测,过程检查

组织课堂默写,为了提高效率,先由小组长对组内同学检查背诵,再组织课前默写,并对完成不理想的同学及时做好个别辅导.做好过关练习,针对学生的基础,题目分设基础题为主的过关题、知识运用为主的提升题二类,全体同学完成过关题,学有余力的同学借助提升题进一步提高知识应用能力和技巧.

3、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充分利用网络、录像、实物投影、VCD等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主动性.通过多媒体教学,运用文字、图形、影像等方式直现地再现案例内容,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同时提高了教学效率,提高了教学质量.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教学改革以课堂教学为阵地,以提高成效为目的,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融洽师生关系,因材施教,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