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演讲

更新时间:2024-01-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1998 浏览:104462

落幕了,皆大欢喜.落幕时,首先要做的是谢幕.我首先要表达的是“感恩”.说出这两个字,不是出于礼貌,不是出于客套.此时,这两个字是从我心底里流淌出来的,是带着我近30年的人生,从内心深处涌流出来的,它是真诚的,火热的.

人生就是一次永不回头的旅行.决定这次旅行质量的,当然首先是目标和经历,其次也决定于旅伴.我庆幸,我今生的旅行遇上了一些好旅伴,他们使我的人生充满了快乐,充满了许多真正有价值的内容.

我首先要感恩于我的学生,感谢他们多年来给予我的鼓励和支持.自1986年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书,我教过中青院的一些大专生,教过自86级第一届开始到现在的每一届本科生.他们给了我太多的爱,太多的尊重乃至尊敬,给了我太多的鼓励和支持.在近20年的“我爱我师”的评选活动中,几乎每一次他们都以最高选票将我选为“最喜欢的老师”、“最受欢迎的老师”、“德高望重的老师”.他们的评议使我几乎年年获得优秀教学奖.我被评聘为“国家二级教授”的所有条件,都是他们给予的.总而言之,我的所有荣誉没有一项不是他们赐予的.他们是我成就感、幸福感的一个重要来源.他们给予我的爱,我一辈子也享用不完.

如今,走在祖国各地,乃至国外的一些地方,在与我教过的学生相聚的时候,我都能感受到他们给予我的真诚的、浓郁的爱.他们和我一起度过了人生中最快乐、最严峻、最宝贵的时光.他们使我永远年轻,永远积极向上.“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句里江山随指顾,堂前水木湛清华”.此刻,我要庄严地对他们说一声:谢谢.

我要感恩于我的同事,感谢他们多年来给予我的尊重和帮助.没有他们,我很难度过那些艰难、痛苦的日子.我忘不了那些风云激荡、似火的刻骨铭心的岁月.我要感恩于学校的历任各级领导,感谢他们多年来对我的谅解和宽容.1986年,他们把我引进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立即给我分了房子,很快在事实上结束了我们一家人分居两地8年的生活,使我们一家人得以团聚,得以安居乐业.尽管之后因为我的一篇文章是否是“宣扬了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问题发生了一些不太愉快的事情,但是,学校领导并没有剥夺我作为一本教材主编的权利,并且还帮助我联系了高等教育出版社,使我生平的第一本书在1989年那令人不安的岁月里得以出版,像“冬天里的一把火”一样,给了我极大的温暖与安慰.在近30年的课堂教学中,我从来不用计算机,从来不用课件,只用一套自己的讲义,几摞自己的卡片,几根粉笔,一张嘴巴.学校从来没有因此批评过我,指责过我,要求过我.如此等等,我都牢牢地铭记在心.在此,我也只能郑重地说一声:谢谢.


谢幕的时候常常会生出一些感慨.我的一个感慨是:人生就是一个遗憾接着一个遗憾.我的一个遗憾是:到目前为止,我的著述并不多,在所谓的“核心期刊”上发表的东西并不多,已经发表出来的东西,也并不令我满意;因此,在“以文会友”的时候,不免会生出一些尴尬与羞涩.希望我的一些颇具“名士”气派的同事,以我为鉴,尽量避免这种尴尬与羞涩.

记得读大学时,欢迎1979级的新生,系领导老师叫我代表老生致欢迎辞.在讲话中,我说了这样一段话:我们这一代人是在反对“封资修”的文化背景下长大的.反对“封”,使我们不懂中国传统文化,成为没有精神家园的浪子;反对“资”,使我们不懂西方文化,成为流不向海洋的“内陆河”和“沼泽地”;反对“修”,也使我们不懂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养成了斯大林主义的文化性格.因此,我们中间很难站出来几个大学者.但是,由于我们跟这块土地和土地上的人们共着苦难,说不好,我们之中也许会走出来几个大思想家,因为思想是用苦难酿造的.从那时起,我就对做大学者、大学问家不抱什么希望了,我认为自己再努力,也做不成王国维、陈寅恪那样的大学者、大学问家了.不过,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就立定决心:“即使做不成大师,也要做一名好老师”,做一名知识准确、思想深刻、视野开阔、精神挺拔、风清骨硬的宣讲“常识”的好老师.

今年,全校学生,将我评选为“德高望重的老师”.颁奖仪式上,学生让我发表获奖感言,我说了这样一段话:我曾经去过许多大学校园,然而,在三所大学校园里,我哭了,流泪了.我去过俄罗斯的莫斯科大学的校园.校园里到处都是雕像,都是些大科学家、大思想家、大文学家、大艺术家的雕像.在那些雕像中,我看到了两个中国人:一个是祖冲之,一个是李时珍.他们寂寞地站在异国他乡的阳光下和风雨中.在这两尊雕像前,我哭了,流泪了.在自己祖国的大学里,没有人为他们立雕像.我去过印度的尼赫鲁大学的校园.黄昏时分,晚霞满天,校园里到处是沙龙.我看到一位校外的诗人正在向一群学生朗诵自己的作品,彼此进行着热烈的讨论.我们与他们合影留念.看到这些情景,我哭了,流泪了.我多希望我的祖国也有这样的大学,也有这样的校园.我梦中走进过民国的西南联大的校园.我仿佛和闻一多、朱自清等先贤大师交流学问和思想.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一群大师带着一群莘莘学子埋头读书、思考、做学问,硬是把破旧的冷板凳坐暖了.之后的岁月里,他们之中走出了一大批大科学家、大学问家,站出来一大批国家和社会的栋梁.梦醒时,我发现自己哭了,流泪了.我殷切地希望我在兹念兹、生于斯、长于斯的学校,就是这样的尊重知识、精神独立、思想自由的大学.这是我梦中的校园,永远的梦中的校园.

1986年来到这个学校,如今退休了.我再也不能以一个在职教师的身份站在讲台上了.我把自己一生最好、最多的时光都洒落在这个校园了.我爱这个学校,爱这个校园,爱我的学生,爱所有在这个校园里勤勤恳恳、辛辛苦苦耕耘着的教书人和管理者.流泪撒种,欢呼收割.总会有一天,我们会奉献给我们的祖国一座清洁挺拔的精神殿堂和一片日朗风清的文化田园.

“月光落地的声音,格桑花听得清;阳光走路的声音,雪山听得清.”学校的发展,我的眼睛看得见;中文系的进步,我的心看得见.学生的成长,是我祈祷的永恒的主题.各位同事行走在人生路上的时候,我会用我的心贴着你的心,谛听你跋涉、前行、攀登的心跳声和脚步声.

(作者系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