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促进大学生就业经验

更新时间:2024-03-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0665 浏览:44271

【摘 要】大学生就业是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共同话题,由于各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社会就业环境不同,而呈现出各自的特色.在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总结分析发达国家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措施,对于更好地促进我国大学生就业是很有益的.

【关 键 词】发达国家;促进大学生就业;经验;启示

一、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数据,2012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80万人,是本世纪初的6倍多.同时,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公布数据显示,与2010年同期和上季度相比,2011年第四季度企业的用人需求比三季度减少59.9万人,下降12.4%.而2013年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699万,比2012年增加19万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国家《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以下称《规划》)也指出了“十二五”时期,我国就业总量压力持续加大、劳动者技能与岗位需求不相适应、劳动力供给与企业用工需求不相匹配的结构性矛盾将更加突出、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任务更加繁重.为解决我国现阶段日益凸显就业矛盾的矛盾,《规划》中特别提出“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大力加强就业指导、就业怎么写作”等就业指导方针.然而,面对数量庞大的毕业生大军,这些措施是否能很好的解决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不一而答.

二、发达国家采取的政策与措施

发达国家大都实行“市场配置型”的就业机制,把大学生就业完全纳入到社会就业体系中,政府对大学生就业不负直接责任和义务,因此在推行大学毕业生就业方面不进行直接的干预和限制,主要是提供完善的就业保障体系,在市场运行失灵的情况下进行宏观调控.(1)日本:设立大学生就业专门机构.在促进大学生就业方面,日本教育主管部门文部科学省设有专门管理大学生就业机构,其部门称作厚生劳动省.厚生劳动省设有管理学生职业综合支援中心,各都道府县设“学生职业中心”,他们通过社会雇佣信息公开化,以解决用人单位和求职者的信息不对称问题.2001年8月,日本在厚生劳动省主导下建立了“工作信息网站”.网站集中了民间职业介绍机构等的招聘信息和求职者的信息,从而使企业和求职者都能很方便地了解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这一做法为企业和学生都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2)加拿大:“带薪实习”培养自信.“合作教育课程”是加拿大高等院校普遍实行的一种企业和学校合作的教育模式.即:大学生在毕业前,到对口单位参加为期4个月的带薪“合作教育课程”,随后再返回课堂学习4个月.如此每4个月学和用第次轮换,直至毕业.对于参加“合作教育课程”的学生来说,到企业去不仅仅是“带薪实习”,它还是一门重要课程,只有经企业和学校考核合格,才能取得学分.同时,毕业生还可以拿到用人单位的工作邀请.(3)法国:校方学生都“热身”.法国大学生几乎在走入大学校门的那一刻就已开始为将来就业做准备,从而打足了迈入社会的“提前量”.法国的大学教育十分重视社会实践,学校与政府机关及企业建立密切联系,尽可能为大学生安排实习机会.通过大学生与实习单位的反馈,校方可以尽快地调整课程安排和指导方向,使就业培训和指导更有针对性.法国多数高校有专门的就业指导部门,校方会根据有关方面的专家及教师的意见安排学生的实习单位,并派人到实习单位了解企业对实习生的评价和要求,以此推动学校的教育改革,使就业指导更具实效性.(4)德国:通过立法促进就业.在德国,大学生就业不仅是学校的事,而且是整个社会的事.德国通过制定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和管理就业,保障大学业生的就业权利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1947年,德国就制定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随后依据《基本法》制定了一系列新的劳动法规,如《职业教育法》、《就业促进法》、《训练促进法》等.这些法律的制定将就业纳入了法制化轨道,它既规范了毕业生劳动力市场,又保障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权利,同时也维护了各用人实体的合法权益.德国还特别注重积极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政府和金融研究机构联合在中学、大学开设创业课程,让学生们很早就开始尝试自己开公司,接触和熟悉企业管理及经营知识.其中在德国经济研究所发起的“青年企业家”项目,中学9年级以上的学生在学校的指导下创建微型公司,其同正规公司一样被置于市场环境中运行.同时,德国创业政策扶持的重点还通过促进创业机会的平等,保障毕业生平稳就业.据德国经济与劳工部统计,全国50%以上劳动力通过自主创业实现就业.(5)英国:重视就业指导和怎么写作.英国的大学生就业时,学校一般充当就业指导“高参”.英国高校一般都设有“毕业生就业指导怎么写作部”,既是学生们就业信息的主要“数据库”,又担负着为他们排忧解难,对症下药的心理辅导怎么写作.怎么写作部的资料储藏非常丰富,不仅有用人单位的需求情况,也包括各种奖学金、教育基金资助下的深造途径等.其工作人员常年与用人单位保持密切联络,实时了解人才需求情况.大学还设有专门的就业咨询人员,向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帮助分析学生的具体情况、计划求职方向,及如何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写专门的求职信、面试中的注意事项等.另外,英国还有一个民间组织,联合各高校来编写就业辅导书,发布有权威性的评估和就业率统计信息.

三、启示

(1)完善就业指导体系,提高就业市场就业效率.一是要建立完备的就业指导机构.建立就业中心、劳动相似度检测组织、职业相似度检测组织以及人才市场、人才中心等一些社会性机构,学校与他们需要相互补充,协调互动,并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庞大的就业指导网络,更全面的为学生提供适时、有效的就业指导.二是建立健全法律法规,规范毕业生就业市场.保证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与社会上有经验的工作者都能够平等的进入劳动力市场,逐步把毕业生就业工作纳人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切实保证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在双向选择中的权益.(2)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增强就业能力.一是加快高校专业结构调整和课程体系改革.解决高校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错位.教育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要从宏观经济走势、中观经济变化、微观经济需求为着眼点和落脚点,研究所在区域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变化,着眼整合师资资源,提升高校专业设置的科学预测和规划能力,调整教材,创新教学方法,用就业率、学生综合适应能力两把尺子衡量高校的运行质量.二是要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支持大学生参加见习、实习和职业培训,建立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及企业实习实训为内容的就业指导体系,通过就业培训和职业培训提高大学毕业生的职业技能,使就业指导更有实效.三是加强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为能够使大学生毕业时尽快融入社会.一方面,指导大学生在入学确定所学专业前做生涯规划,使大学生在校期间不间断的完善和补充,进而使自己与社会发展,所学知识与专业,自身潜力与将来职业发展能够同频共振.另一方面,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合理调整择业期望值,确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并可有意识地引导大学毕业生到迫切需要人才的基层单位、中西部地区就业.(3)整合就业信息资源网络,共享信息平台.一是就业人才信息网络化.运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管理平台,尽快建立全国性的人才信息网络体系,及时把各种社会需求信息发布出去,在全国真正形成就业代码规范,就业信息统一开放,就业指导科学合理;区域性就业信息与全国就业信息互动,定期由专门机构发布大学生就业资源和相关政策,使学生能够对就业政策、就业形势及时加以了解,更好地调整自己所学专业,为走出校门做足准备.二是为大学生就业做好怎么写作.加快制定和大力宣传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人才市场等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及时发布就业信息,实现就业信息共享;做好未就业大学毕业生的数据统计、信息发布、失业登记工作,组织好就业招聘、就业指导、就业推荐、档案管理、人事写作技巧等怎么写作,努力营造良好的人才怎么写作与就业环境.(4)开展创业教育,鼓励多元化就业.创业激励与创业教育的有机结合,不仅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还可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加入创业的行列,鼓励支持大学生多元化就业.同时,政府要通过实施创业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资金补贴、大学毕业生创业基金等扶持政策,帮助他们创业,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设一批示范性的创业孵化基地,以创业带动就业,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之难题.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