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

更新时间:2024-03-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3082 浏览:57146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一个重要方面.自从阶级形成和国家产生以来,这项实践活动就是一种客观存在.社会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又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实践性较强的科学,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显示出强大生命力.目前学术界对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主要突出两个视角:一是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帮助人们解决“做什么”、“怎样做”的问题,体现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掌握的社会所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要求与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发展状况之间的矛盾,它是贯穿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始终的矛盾;二是作为学科存在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解决思想政治教育“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实际上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在某种意义上,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对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特有的矛盾的研究,“把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和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作为自己研究对象的”,它以深刻认识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现象、从而揭示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为目的,这个学科产生以来,在学科建设上,取得了很多具有建设性的理论成果,先后出版了多种教材和专著.不仅对加强学科建设具有理论学术价值,而且对于加强改进新时期新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关 键 词】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内涵,理论

一、实践概念的多维解读

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类通过实践活动改造自然界,改造自己,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因而,实践一直是社会科学关注的热点问题.实践作为哲学研究的一个基本领域,古今中外哲学家们从不同角度研究实践活动,阐释其内涵,形成了诸多的实践哲学派别.

(一)中西方传统哲学的实践内涵

早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许多哲学家从不同角度阐释了实践概念.但由于他们未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实践活动的本质,未能从直接现实性和自觉能动性的内在统一中把握实践,最终未能形成科学的实践概念和实践观.

1.中国传统哲学关于实践内涵的认识

纵观中国哲学发展的历史,实践问题的探讨始终是中国哲学认识论探讨的主题.中国传统哲学侧重从知行关系角度阐发对实践内涵的理解.一般认为,中国,中国传统哲学知行观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中国最早的知行学说“知之非艰,行之维艰”,(《尚书·说命中》)经过孟子的知先行后,到荀子的行先知后.第二阶段是,是从荀子的行先知后,经过程颐朱熹的知先行后,再到王守仁的知行合一.第三个阶段,是从王守仁的知行合一,经过王夫之的“行可兼知”、“知行相资以为用,并进而有功”,发展到颜元的重习行、轻知识.

总之,中国传统哲学非常重视对实践即行的阐释,也突出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即“知”对实践的引导作用.但是受中国传统思维的影响中国传统哲学的关于实践内涵的认识也存在一些不足和局限性.直观的、笼统阐释实践概念.中国传统哲学对实践概念的解释往往从直观出发,把实践看作或者是主观精神的活动,或者是人的道德行为,缺少对概念的理论化系统化的分析,实践的内涵往往是笼统的,不可能真正揭示实践的内涵.同时,由于没有逻系统辑的分析,中国传统哲学也没有真正阐释实践的作用,特别是对“知”的决定作用,没有科学说明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2.西方传统哲学关于实践内涵的认识

实践概念是西方传统哲学研究的重点领域.它最早出现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最先把实践内涵化,对实践概念做了初步的解释.德国古典哲学在继承古希腊特别是亚里士多德的实践内涵的基础上,对实践概念做了进一步的发展,突出体现在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实践概念中.

(1)亚里士多德对实践概念的理解

亚里士多德是第一个把实践加以明确系统提出的思想家,他的实践哲学“把人的实践提升到一种独立的科学领域”.

他对实践概念的本质规定主要在对人的活动的划分和学科分类中体现出来.在他的《形而上学》中,把人的活动划分为实践的、创制的与理论的三种.理论的活动为求知而求知,以探究万事万物的第一原理为目标.创制活动以制造产品为目的,主要指生产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行为.实践活动主要是在求知的基础上的行为和政治行为.就个人而言,实践的目的是使人富有德性,获取幸福;就公共领域而言,人的实践是政治的实践,人天生是政治的动物,人应当过集体的生活即城邦的生活.但无论在个人领域还是在公共领域,无论是道德的实践还是政治生活的实践均以善为终极目的.

亚里士多德的实践观有难以掩盖其光辉的本质,尤其是其人之为自己好的行为,有了重大的哲学本体论的意义,为德国古典哲学的实践观乃至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创立提供了宝贵的养料.但是他的实践观也有其局限性:

第一,实践在亚里士多德那里是理论本身的产物.

第二,实践的划分是有其缺陷的,过于注重人,注重人关于人的“善”的目的实现的过程,而轻其存在的基础———物质世界的生产.

(2)黑格尔对实践概念的理解

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对德国古典哲学继续了系统的梳理,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哲学体系.实践是黑格尔哲学研究的重点领域.黑格尔对实践内涵进行了系统的阐释,批判继承前人的认识基础上,又增加了新的认识,实现了认识史上的又一次飞跃.他认为实践是对客体的改造,而且是物质性、创造性的活动,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这种认识是历史性的突破,超越了前人的认识.同时,黑格尔还注意到了人类最基本的实践形式—劳动,并且详细论述了内涵.最重要是黑格尔把辩证法思想运用到实践领域,用辩证法分析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一定程度上科学揭示了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当然,黑格尔的实践也不可避免尤其历史的局限性,表现为:

第一,黑格尔实践内涵本质上是唯心的.虽然他强调实践的物质性、目的性,但是仍然把实践看作是绝对精神的活动,实践是绝对精神的外化,因此并没有彻底脱离唯心主义范畴.

第二,黑格尔没有科学阐释实践活动的各要素的内涵.黑格尔虽然系统分析了实践活动的三要素—主体、客体和相似度检测,但是他没有正确揭示三要素的内涵.他认为:实践的主体是绝对精神,客体是客观世界的本质的概念和思想.

相关论文范文